清泉兵工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唯一号: 030731020220000056
机构名称: 清泉兵工厂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769.pdf
地址: 邢台县
前置机构: 一二九师修械所第二所

机构描述

清泉兵工厂原系一二九师修械所第二所。1942年从山西省辽县高峪沟迁到清泉(今白岸乡)后。改为四所第二分厂。所长郭栋木、副所长张世杰。有职工200人。分厂设备有2台车床、1台砂轮机、1台钻床、1盘烘炉,主要生产五〇小火炮。 工厂设在1座店房院内,职工和家属住在农户家中。生产原料靠从群众家中收集废铜烂铁,工厂需用的煤炭、口粮及产品分送,全靠群众用牲口驮运。有时工厂任务紧、人手少、村里的农民主动到工厂帮助摇机轮、抡大锤。遇有情况,民兵为工厂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每到农忙季节,工厂职工自动带着家属帮助农户点种、收割。职工与群众相互支援,亲如一家。 1942年5月大扫荡。日伪军包围了兵工厂,工人刘登富为掩护工友突围,只身牵引敌人壮烈牺牲。机工赵丙义在突围中身受重伤,宁死不当俘虏,舍身跳下悬崖。老红军李湘池同几十名工人被敌人围困在就水沟一个山洞里。他的3岁小女儿饿得哇哇直哭。为了保护几十名同志的安全,李湘池忍痛用毛巾堵住孩子的嘴。结果大家的生命得救了,孩子却被活活憋死了。在这次大扫荡中,工厂有十多名同志为保护工厂献出了生命。 1942—1943年,太行山连遭灾荒。为度灾荒,兵工厂实行精兵简政,职工由200人减到120人。同时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度难关。职工口粮先后由1斤减到10两(16两制),又由10两减到半斤。工人家属同群众一起上山捋树叶、挖野菜。有几十人染上了痢疾、伤寒、食物中毒等多种疾病。 1944年3月,兵工厂职工到山西黎城参加整风。经过整风整顿,上级对兵工厂进行机构调整。将四所的一、二两个分厂合并为兵工三厂。厂长刘贵福、政委肖兴明、监理李宏庆。厂址设在武安县,后迁到本县洛水(今白岸乡)。工厂主要产品是生产五。炮和改制八二迫击炮。每月可生产五〇炮70门、改制八二迫击炮10门,后又改制五〇炮为六〇炮,每月可生产100门。工厂生产动力主要靠山沟流水,利用水轮带动4个机房的机器。 1947年9月,兵工厂从洺水迁到武安县和林一带。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