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计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2680
人物姓名: 李小计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13/001
起始页: 0807.pdf
出生年:
卒年: 1981年
籍贯: 隆尧县杨村

传略

李小计(?~1981),隆尧县杨村人,初在柏乡县副食品公司任业务员,后因成绩卓著,提升为副经理。上任后仍然干着业务员的工作,初在糖茶组,后到果品组。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人们说他是思想先入党身子后入党,反正不论入党前后,他都牢牢地记着一句话,实践着一句话:为老百姓服务。一个业务员,走南闯北,跑东撵西,上上下下求他办个事捎个东西的挺多,只要是别人的事,他没有忘了的时候,没有办不到的时候。在本职业务上他更是没说的。公司积压了什么,要赶快推销出去,不论份内份外,领导一说,他没二话,拎起包就往火车站赶,一准马到成功;县里的老百姓需要什么,市场上什么东西走紧了,不论多难,想什么法子,受多大的气,吃多大的苦,他也要把东西弄回来。 调到果品组后,他下广州跑四川,上承德走口外,啥果品、啥市场、啥果园,他都跑过,越跑得地方多,他心里不安份的劲头越大。他拿人家比柏乡。柏乡当时要说几十里连一棵果树都没有那有点玄乎,星星点点的有几棵枣树可是真的。他想:人家种果树的地方多富啊。不用细算,他也知道一亩果树起码顶它五亩粮田。柏乡粮食种得出了名,年年地区先进,就是高产低收,老百姓摆脱不了一个穷字。不知道是在人家的果树园边,还是在火车的摇摇晃晃的座位上,他竟然下了一个让柏乡一听吓一跳的决心:发展果园。把买苹果梨变成卖苹果梨,赚它广州人、湛江人两块钱一斤苹果的大钱,让柏乡人富一回看看! 柏乡人在土里刨食是祖辈上留下来的老习惯,改点别的,没人敢干,就是连想都没人去想。他认定了发展果树,是对柏乡人有大益处的事,认定了的事,他非干不可,他当真干起来了,而且干得极聪明,干得极不屈不挠。他知道,干什么事得领导思想先通,特别是大事,领导不认可,神仙也没办法,他只要见了县里的领导,书记、县长、部长、局长,在街上、路上,哪怕是厕所里,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招呼打过,就是果园长果园短。一次,他打听到了县委小会议室要开常委会,他想开常委会中间总该有个休息时间,他估计着休息的时间快到了,提前到会议室门口等上了,书记一宣布休息10分钟,话音刚落,李小计就推门进去向常委们讲果树,最终他的设想打动了领导们的心,取得了县领导的支持。 领导的工作做得差不离了,就做下边的工作。柏乡县方圆几十里,他早就跑得跟自己家的炕头一样熟了。哪村地好,哪村地坏;哪块粘土哪块沙土……早在他脑瓜子转过了。种苹果、梨,发展果园,当然不能占好地,不能跟粮食争地,他家里是世世代代的农民,这道理他懂。他也早就跑熟了省果树研究所,师傅他都拜过了,那就是省里顶有名的农艺师刘承晏。赵县的果树技术员,石家庄的果树技术员他熟悉得跟自己的亲戚一样。 他选准了常乐,先在常乐村发展果树。他知道常乐有一大块沙坑地,好几百亩,种上庄稼也长不好。他到常乐村去了不知多少次,跟个别村干部讲了不知多少次果树的事,打动了村干部的心,一天,他在常乐村大队部整整给扩大的村支委会讲了一个下午外搭一个晚上,在村里哪块地种,怎么种,一亩地多少棵,几年挂果,几年盛果期,一亩地能收多少,怎么浇水,怎么施肥,怎么打药,那果园建成了什么模样,有多好看,妇女在果园摘苹果那个劲头让人看上去多么得儿……方方面面,详详尽尽,无一遗漏,把十多双眼睛听得有点发直,把村干部的心讲得心花怒放。之后,在他的帮助下,常乐村栽上了400亩果树。几年后,常乐的400亩果园蓬蓬勃勃的开花结果了,每年给常乐人拿回来大几十万哗哗的“大团结”(人民币)。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小计东奔西忙,请技术员,联系果苗,使柏乡县南北东西驻驾、西汪、南江、八里庄、北郝村等十几个村5000亩果园建起来了,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981年,李小计患癌症病逝。柏乡人民不会忘计这位有功之臣,他病逝后,中共柏乡县委于1985后10月13日为他送了一面烫金字的大匾:李小计同志为发展柏乡县果林业“造福人民”。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专题

业务员
职位
副经理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