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墨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537
人物姓名: 杜墨堂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1276.pdf
出生年: 1939年
卒年: 1985年
籍贯: 内丘县李田村

传略

杜墨堂 (1939—1985) 内丘县李田村人。1960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立志像邢燕子回乡青年那样改变家乡的面貌。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李田村会计、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书记等职。 1976年春,杜墨堂到河南新乡探望一个亲戚时,从一位退休的商标厂师傅那里了解到做商标装潢很有前途。回村后即召集干部群众,商议决定建商标厂。资金匮缺,他求亲借友,发动群众集资。他三顾茅庐,从上海请来了师傅,他亲自侍候师傅衣食住行,为其当司务长。诚心所至,很快在全县办起一个最大的乡镇企业,使一个村办商标厂跻身省内先进行列,蜚声晋冀鲁豫四省,实现年利润22万元。企业摊点从无到有发展到16个,从业人数达180多人,全村经济总收入由1974年的13万元提高到1984年的105万元,人均收入由50元提高到500元,公共积累达30多万元。1981年村里建了一座大水塔,家家用上了自来水。1983年大队投资2万元,补助220户买了220台电视机,成为内丘县第一个电视村。到1984年,全村370户中有210户盖上了新房。 杜墨堂以帮助关心孤寡贫困户为已任。常常放下自己的事去帮助他人。他家有台拖拉机,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谁说要用就派大儿子开着拖拉机,赔着柴油钱,不求任何报答,为乡亲们运粪、耕地。杜墨堂对人和善可亲,对已却要求严格,他身为村干部,从没滥用权力做过优亲厚友的事,更未沾过集体或他人一点便宜。他的外甥和儿子想进村里的商标厂工作,他以不够条件为由,拒之门外。他家翻新房屋,别人争相要帮工帮料,都被他婉言拒绝。干起工作来丢家舍命,一心扑在为集体谋富裕上。李田村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富有的村庄,成为全县农村致富的典型,杜墨堂也成为农村干部学习的榜样。 1985年8月23日,在扩大村商标厂时,他心脏病数次发作,仍坚持在工地,最后昏倒在工地,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46岁。噩耗传出,全村干部群众无不痛惜。感念他多年率众致富,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乡亲们痛哭失声。杜墨堂逝世后,中共内丘县委、内丘县人民政府根据他生前表现,授予他“模范党支部书记”光荣称号,并为其撰文立碑,以激励后人。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