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534
人物姓名: 郭玉栋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1273.pdf
出生年: 1923年
卒年: 1983年
籍贯: 临城县李家庄村

传略

郭玉栋 (1923—1983) 临城县李家庄村人,其祖父曾任临城县抗日政府参议员,其父为李家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家庭的熏陶下,郭玉栋18岁(1941年)就在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工作,先后在临城县赵庄村、内丘县小西村抗日小学、抗日完小任教师和校长。内丘县城解放后,1945年9月任内丘县城完小校长。其间,为内丘和临城县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学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作出了贡献,不少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郭玉栋于1948年始,先后在内丘县民政、政府等部门工作。1952年先后任内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中共内丘县委书记处书记,县委副书记。1959年调河北师范大学任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1962年又调回内丘任内丘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内丘县委书记、中共邢台地委委员等职。 郭玉栋为内丘的工农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功绩卓著。为推广棉花种植,引进先进技术及优良品种开了先河。为内丘的基础设置建设,内丘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付出了大量心血。农业合作化时期,他培养了很多农业先进典型,如邓村村的邓不喜、金店村的关满祥、河巨村的郭老焕都是国家及省劳动模范,这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63年,内丘县发生特大的洪水灾害,马河水库危在旦夕,郭玉栋带领县直机关140多名干部迅速赶到水库,指挥抗险,跳进溢洪道中疏通洪流。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抗灾救灾第一线,查险情、救群众。洪水过后,他亲自送粮到受灾严重的十个村庄,领导灾民重建家园。 郭玉栋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办事公道,体察民情,没有官架子,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作风正派、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他在内丘任职多年,一家五六口人住在两间小屋里,骑着旧自行车,走遍了内丘的山山水水,300多个村庄。他经常在乡下蹲点,吃派饭,睡通铺,用蹲点的经验指导全县工作。每当夏收季节,他拿把镰刀和机关人员汗流浃背帮生产队抢收庄稼,没有半点县长的架子。他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十分关心知识分子生活,帮知识分子解决实际问题,用知识分子之所长,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在他周围团结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在那个不重视知识分子的年代里,郭玉栋这么重视知识分子是难能可贵的。 郭玉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冲击,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他平反落实政策后,又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上来,他对党对人民仍赤胆忠心,不计较个人恩怨,不争名不争利,仍埋头工作,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特别是在落实政策时期,找他的人整天围在门口,他都一件件落实。他亲手纠正了一件件冤假错案,落实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工作繁忙,不幸身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3年病逝,享年60岁。中共内丘县委在内丘礼堂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很多人自动前来为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内丘的好县长、好书记送行,场面十分感人。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师
职位
校长
职位
教师
职位
校长
职位
副县长
职位
县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党委委员
职位
宣传部长
职位
县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