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496
人物姓名: 扁鹊
人物异名: 本名:秦越人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1248.pdf
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出生年:
卒年:
籍贯: 鄚州(今河北任丘)

传略

扁鹊(?-?)本名秦越人,春秋末战国时期人,祖籍鄚州(今河北任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医学奠基人之一。 扁鹊少为舍长,勤奋聪颖。青年时代在一家客店当管理人,认识了一位名叫长桑君的良医,随其学医十余年,尽得其方术,尔后为医。初在故里行医,知人甚少,后游医到赵国,适赵简子病,五日不知人事,经扁鹊医,简子病愈,即在蓬山(今内丘蓬山)赐田四万亩。扁鹊客居蓬山,以此为基地,采药治病,精研医道,还出诊诸国,治病救人,传播中华医术。 扁鹊开创了民间医学之先河。当时的医疗技术由奴隶主把持,他不惧统治者的恐怖禁令,敢于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大胆招收徒弟,上至国王太子、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招收女弟子,把掌握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弟子们,让他们立足民间,济世为民,他门下的弟子有子阳、子豹、子同、子明、子游、子仪、子越、子容及虢国太子等,且都颇有成就。他甘当民间医生,将医疗技术传播于民间,这是他对中华医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开创了医学师徒相授之先河。 扁鹊医术精湛,在医疗实践中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法,司马迁称“扁鹊言医,为方者亲,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又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扁鹊到齐国行医,齐国君桓公把他当作客人招待。扁鹊拜见桓公,见其有病在身,便说:“您有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疗会加深。”齐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宫廷。桓公对身边的大臣说:“医生贪图利惠,想拿没有患病的人显示自己的本领。”五天以后,扁鹊又去谒见齐桓公说:“您有病在血脉,不治恐怕会加深。”桓公说:“我没病。”扁鹊退出,齐桓公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谒见齐桓公说:“您有病在肠胃间,不治疗将会更加深重。”桓公不理睬。扁鹊退出,齐桓公很不高兴,简直有些生气了。后来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谒见齐桓公,远远看见桓公转身走了。齐桓公感到奇怪,便派人追问扁鹊是何缘故,扁鹊说:“疾病在皮肤肌肉之间,是汤药和药物效力所能治愈;疾病处在血脉,是针和砭石的效力所能治愈;疾病在肠胃,是药酒的效力所能治愈;病在骨髓,既使掌管生命的神,也不能对它怎么样了。”不久齐桓公果然发病,全身痛苦难忍,终因病重无法医治死去了。 扁鹊到虢国行医,虢太子患了“尸厥病”,虢国君臣都认为太子已经死了,并已讣告全国。扁鹊闻知后,至虢国宫廷前,向虢臣中庶子询问太子病“死”前后经过后,认为太子没有死,于是主动要求医治太子,说:“我能救活太子。”后经过扁鹊及弟子们的及时抢救和精心调治,太子果然“死”而复生。当时,一国的人都赞誉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谦逊地说:“我并不能使死人回生,这是太子本身能够活过来的,我只不过给他做了治疗使他恢复罢了。”扁鹊是一位民间医生,他不仅熟练掌握中医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而且是外科和麻醉术的鼻祖,擅长针灸、按摩、熨贴、剖割手术、中药等疗法。扁鹊运用剖割手术疗法和麻醉剂(毒酒)的事例,是见于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记载。扁鹊采用金属“针”、艾“灸”治病,奠定了中医针灸疗法的基础。《列子·汤问篇》载:“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脏腑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使二人饮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相传,扁鹊和弟子虢太子在蓬山采药,虢太子肚子突然疼了起来。扁鹊见势不妙,赶紧把脉,诊为急性绞肠痧,不动手术就有生命危险。他旁边有块岩石,平平展展有床那么大。扁鹊把太子扶到岩石上躺下,拿出自制的麻醉药粉和在药酒中,让太子喝下,太子就昏睡过去。扁鹊开肠破肚,把肠子取出,在溪水里清洗。一不小心,肠子从手中滑落,顺着溪水流下。扁鹊追了好远才捞起了肠子,又为太子做了缝合手术,挽救了太子的性命。至今,当地人称这块石头为“手术石”,洗肠子的溪沟叫“洗肠沟”,捞肠子的那溪叫“捞肠沟”。 扁鹊在医学上,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春秋战国时期,巫术迷信猖獗盛行。一次扁鹊行医到卫国(今河南省濮阳一带),卫国的一个人病情非常严重,快要死了,扁鹊主动登门想为他治疗,然而患者的父亲拦住扁鹊说:“我儿子的病甚笃,非得请高明的良医(巫师)治疗才能治好,你治不了的。”拒扁鹊于门外。他请来了当地有名的巫师,为他儿子“求福请命”结果患者很快死了,扁鹊面对这种腐朽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巫医相对而立,倡导医学科学,提出了六不治之说:“故病有六不治:骄姿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其中: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体现了他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 扁鹊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是一位随俗为变、集医技于一身的全才医学家。扁鹊行医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发现当地人民很关心妇女,他就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扁鹊行医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看到洛阳人民非常尊重老人,他就做了“耳目痹医”(五官神经科医生),着重治疗耳聋、眼花、痹症一类疾病;扁鹊行医到秦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看到秦国人非常宠爱小儿,扁鹊又作了小儿医(儿科医生)。 扁鹊著述甚丰,有史可查的就有20余种。如《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扁鹊镜经》、《八十一难经》等,但大部已佚失,仅有《八十一难经》传世。 公元前307年,扁鹊晚年时到秦国行医,被嫉妒贤能的秦太医令李醯派人杀害于咸阳附近(今陕西省临潼县南陈村)。扁鹊遇害的噩耗传到了中丘(今内丘),据传,那里的人们悲痛万分,不远千里,奔秦移灵,结果只运回了其头颅。扁鹊的弟子及中丘(今内丘)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曾造福于他们的医学家,在他住的地方,立首墓,建祠修庙,种植松柏(汉),将原来的焦子村、朗子村合为一村,更村名为神头村。神头村的扁鹊庙群,气势恢弘,蔚为壮观。每年清明、寒食节的扁鹊庙会更加浩大,香火极盛,有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十几个县(市)前来朝拜者达数十万人。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