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449
人物姓名: 宋健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154.pdf
出生年: 1931年12月
籍贯: 山东荣成

传略

宋健,1931年12月生,山东荣成人,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5月参加工作,前苏联莫斯科包曼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委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1986年至1993年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 由于他的学术成就,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月,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2000年2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欧亚科学院院士。他于1985年发起了“星火计划”,在1988年主持制定了“火炬计划”。曾领导和主持了中国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在工程控制论和人口控制论方面有杰出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际数学建模学会最高奖--艾伯特•爱因斯坦奖,何梁何利基金1998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宋健虽然生于战乱年月,他幸运地在村里读完四年级,完成了启蒙教育,后来又考入了文登荣城威海联合中学。他回忆说:“我于1944年考入文登荣城威海联合中学。日军扫荡,天天逃难,中学无住所、无教室,全然是一支孩子游击队。学枪、学炮,还似懂非懂地学了抗日游击战之类的高深课程。1945年德国战败,抗战到了最后阶段,八路军需要知识分子,故解散联中,鼓励从军。我,这个初中一年级尚未念完的小知识分子被分配到八路军东海军分区当护士。日本投降前夕,又逢精兵简政,一批十三四岁的小八路被精减了,派往刚从日军手里收复的威海市,进威海第一中学续读。 1946年春,风云又变。国共战争有即发之势,同学们又纷纷从军。时年五月,我14岁,成为八路军的一名勤务兵。有幸遇到一位可敬的首长、威海市市长兼卫戍区司令员于洲(1904-1979)。他是山东著名的教育家,30年代毕业于北平师范。回山东后办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抗战爆发,他成了胶东抗战领导人之一。我酷爱读书,值勤之余读遍了威海市图书馆所藏。出于职业爱心,他赞赏我的勤奋,关注我的学习,批改日记,纠正用词。教导我成为一名为人民利益献身的战士。1948他奉调南下前,未忘嘱咐下属照料和安排我的学习和工作。”1948年秋天,宋健辗转至华东工矿部工业干部学校学习。1951年春,宋健只身从山东来到哈尔滨正式考上了哈工大,后来又通过了到苏联留学的考试,1953年,由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亲自送行,宋健等一批留苏学生踏上开往苏联去的列车。1960年,宋健同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夜校和包曼高等工学院炮兵系研究生院,同时拿到两个毕业证书,颇类似当今的所谓双学士。钱学森对宋健的赏识和多年交往的基础,委托宋健主持编写《工程控制论》的第二版,以补充1954年以后该学科的最新进展。1961年钱学森感到控制论的重要,倡议在中科院数学所建立控制论研究室,得到了科学院领导的赞许和支持,让宋健协助华罗庚、关肇直先生筹建,并任该室副主任。后来在文革时,宋健受到了冲击被迫逃难。他在一篇《珍惜机会》文章里写道“若夫概断文革全损无益,也未必,太史公早有定论:《春秋》、《离骚》、《国语》、《兵法》、《诗》三百篇大抵为发愤之所作。我这一年多的逃难,收获甚丰,特别是天文和原子、分子物理,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科研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我国有两个基本国策,一个是计划生育,一个是环境保护,宋健和“人口控制论”说:“如果人口突破限值,不计划生育,便会像蝗虫那样无穷无尽地繁衍增长,最终使中国像一片密密麻麻布满了蝗虫的庄稼地。”1980年新华社公布了宋健运用控制论方法研究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百年进程预报。 1986年宋健走进了中南海,以国务委员和国家科委主任的身份,主管中国环境保护问题。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话:1986年,我受命出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惶惶不可终日。我深知,如果别人受命于此岗位,可能比我做得更好。但是,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我要竭尽绵薄,为人民能得科技之惠,为学者能为国尽其才,鞠躬尽瘁,贡献我的智慧、心血和生命..用宋健说的一句话:能在科学事业中做出成就,勤奋和机遇缺一不可。 宋健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对白洋淀进行了治理。经过他的调查,提出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深谋大略。开展了淮河治污行动,重新改写中国的环境史。 “珍惜机遇”是他的座右铭。天道酬勤,机遇亦会选择主人,绝不给使懒取奸的人,这似乎也断然没有错。他的四个字也验证了前南峪。 1996年8月,连日的大雨洗劫太行山,8月13日浆水川咆哮着发出滚滚的洪流,一块块巨石被冲了下来,太行山山川一条条道路被冲断了,洪峰卷走了一座座房屋,连河边的加油站与汽车都让洪水冲的无踪无影了。 电网断了,山一片漆黑,从附近传来的消息,经过治理的一条条大沟也被冲毁了。这一天,郭成志与村里的乡亲们在关注着自己的大山。 郭明考老人是亲眼看到1963年那场大水的见证人,他对郭成志说,这场雨比63年那场更集中,但是我们前南峪的大山没有事,从一条条沟里流出的水都是清清亮亮的,就连那只有三年树龄的小山也没有事,见证过大灾的老人说话极其自信,事实也是这样,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洪灾竟然没有憾动前南峪;不久许多媒体报道了这个奇迹,前南峪在96年洪灾中“安然无恙”“岿然不动”。 国务委员宋健十分关心太行山治理问题,曾多次来到前南峪进行工作视察,1996年特大洪灾后,辛劳稳健的国务委员宋健想亲眼看看前南峪的灾后样子,于1998年10月中旬再一次来到前南峪大山中,他看到前南峪的情景,竟然在一份材料上批示道:大自然是公道的,总对掌握规律的人们以厚报。邢台县前南峪今年的遭遇和1963年相比形成鲜明对照。请向前南峪的同志们转达我们的祝贺和欣慰。植树造林能保持水土,抵抗灾害,这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后来,宋健根据前南峪的科学治山经验,为前南峪题写“太行山道路”五个大字。 1997年7月,中共邢台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推广前南峪经验加速山区建设步伐的决定》,在决定里说,前南峪人在党组织一班人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抗大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创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态工程为主体,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山坡滩川立体开发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以林促工,以工补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前南峪的成就,就是切合实际,尊重自然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的科学求是态度,践行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到前南峪,在听到他们的汇报后说:“你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很强,符合科学发展观,前南峪是山区建设的一面旗帜。”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太行明珠-前南峪》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综合介绍前南峪历史、文化与发展的图书。概括介绍邢台县前南峪的历史发展历程,分别就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的山川,坐化山的风景与民间传说,绿色的生态园中的植被与景观、经济植物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追溯历史时,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前南峪那段历史进行还原,其中有感人的故事,有军民共建的回顾,还有抗大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前南峪人在抗大精神的引领下,在半个多世纪里进行两次创业,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创造着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再造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和谐、百姓安居家园。是社会工作者、乡村历史研究者及大中专学生、旅游爱好者了解前南峪的优秀图书。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任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院长
职位
外籍院士
职位
院士
职位
外籍院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