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426
人物姓名: 刘秉忠
人物异名: 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释名:子聪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03.pdf
时代: 元代
出生年: 1216年
卒年: 1274年
籍贯: 邢台静安

传略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释名子聪。邢台静安人。刘秉忠的父亲曾在金为官,为邢州节度副使。1220年,木华黎取邢州,金邢州节度使武贵迎降,立都元帅府。刘润为都统,后又为署州录事,为巨鹿、内丘两县提领。 刘秉忠自幼“风骨风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就日诵数百言。13岁时因父亲刘润为蒙古都元帅府都统,为质于帅府,由于他的聪明好学,元师没有将他送入质子班,而是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刘秉忠成长迅速。 1233年刘秉忠被命为邢州节度府令史,不久他投笔长叹说,“大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辞官隐居武安山,滴水涧。等待时机。 邢州天宁寺虚照宏明禅师知道此事,就派他的弟子颜仲复前去招他为徒,祝发于天宁寺,名子聪,为掌书记。第二年,邢州大灾随虚照到山西云中,留居南堂寺。后从海云印简禅师入见元世祖忽必烈,推荐为藩王忽必烈的幕府。刘秉忠博学多能,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 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建立制度。他的主张受到忽必烈重视和采用,忽必烈称帝,刘秉忠受命制定各项制度,接受刘秉忠的建议以“元”为国号,并主持了元大都和陪都上都的建设。 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十一年八月(1274年),刘秉忠去世。刘秉忠长于诗词,作品有《藏春集》《平砂玉尺经》传世。 1249年,刘秉忠上奏忽必烈请旨赐开元寺为“大开元寺”,并在开元寺起资戒坛大会。元至元十五年(1278),在邢州开元寺观音殿前为刘秉忠立《常山王看转藏经记》碑。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