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411
人物姓名: 慧能
人物异名: 俗姓:卢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88.pdf
出生年: 638年
卒年: 713年
籍贯: 河北范阳(今涿县)

传略

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他的父亲在岭南新州做官(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慧能出生,幼年丧父,后随母迁移南海,当时家境十分贫穷,慧能只能靠卖柴养母。有一天,慧能在市中卖柴,听闻客店中有人诵读《金刚经》,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诉他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因此有了寻师之志。他把母亲安顿后,于咸亨三年(672)到了黄梅东山,弘忍见着他即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慧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佛性与獦獠佛性无别;和尚能作佛,弟子当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 据《坛经》记载,有一天,弘忍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浅深,准备付以衣法,命每个人作偈呈验。当时神秀为众僧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听到僧诵读这一偈子,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众僧见到此偈后,感到十分惊异。弘忍见了,当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并传与衣钵,即送慧能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 慧能到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今广西怀集县)二县之间,过了十余年,至广州法性寺。当时正值印宗法师讲述《涅盘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众僧争论不休。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请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钵,印宗欢喜赞叹,即集众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又请名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瘗发塔、菩提树、风幡堂、六祖殿诸古迹)。两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蜜法。 不久,慧能辞别众僧去曹溪宝林寺,印宗与千余人相送。延和元年(712)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门人建报恩塔。先天二年(713)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享年七十六。806—820年间赠以大鉴禅师谥号,柳州刺史柳宗元为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又撰《曹溪大师第二碑》。从达摩六传而至慧能,故称为六祖大师。 慧能圆寂后,先是建塔供养,《高僧传》记载,邢州南和人时任广州节度使宋璟,“来礼其塔,问弟子令韬无生法忍义。”宋公闻法欢喜。向塔乞示徵祥。不多时微风渐起,阴雨霏霏,异香到处。大宋平南海时,韶州周思琼尽焚其塔,但慧能的遗体未受到损坏,弟子方辩裹口涂漆于其上,形象生动逼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重建宝塔,改为南华寺,即今广东曹溪南华寺(古代的宝林寺)。

知识出处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邢台大开元寺》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邢台大开元寺的著作。作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就开元寺历史延着发展的轨迹展开,系统性、通俗性对邢台的佛教文化流源,唐及宋金时期的邢州开元寺文化、元代大开元寺、明清顺德府开元寺和历史进程中的寺内各时代建筑遗留、重要的高僧大德、文化名人、古寺传说以及开元寺的修复建设——进行论述。以真实、科学的方法对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贡献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中原禅宗文化和邢台曹洞宗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肯定邢台大开元寺对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佛教人士及大中专学生了解邢台佛教文化的优选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