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007
人物姓名: 郭守敬
人物异名: 字:若思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683.pdf
出生年: 1231年
卒年: 1316年
籍贯: 皇寺镇郭村
亲属: 郭荣

传略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表制造家。他和张衡、蔡伦、祖冲之、一行、孙思貌、沈括、李时珍等人,被尊称为我国古代的八大科学家。 郭守敬出生在今皇寺镇郭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郭荣通五经,精于算术、水利,自号“鸳水翁”,时人称其为“隐德君子”,对郭守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郭守敬出生的时代,正值金、元交替,我国华北广大地区战事频繁,土地荒芜,水利失修,人丁大量死于战火或被迫四处逃亡之时。当时堪称河北南部重要政治、经济中心之一的邢州城,一度曾由金代的15000余户,下降到只有数百户。但是,郭守敬就在这种战火频仍、社会动荡的困难条件下,仍然有志于学,抓紧一切时间认真读书。因此,当他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得到一张石本莲花漏图,就已经能“尽知其理”。少年时代的郭守敬为了更多地学习天文知识,便亲自观测天象,并因陋就简,用竹蔑依图仿造了一架简单的浑仪,并且“积土为台”,用以观测28宿及天上诸星。 南宋淳祐八年(1248),郭守敬跟随刘秉忠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读书,使他眼界大开,学业进一步长进,并直接、间接地结识了邢州沙河县人张文谦、山西太原人张易和河北中山人王恂。这5人后来在政治上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帮助,均成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或政治家。 郭守敬21岁时投入到邢州太守张耕幕下工作,为之“审示地形”、“立准计工”,很快就把今达活泉下游被淤塞多年的几条旧河道浚疏整理完备,从淤泥中挖出了被埋多年的小石桥。当时的大诗人元好问专门为此写了《邢州新石桥记》。 1260年,忽必烈继皇帝位,是为元世祖。1262年,郭守敬经张文谦引荐见到了忽必烈, 当即面陈“水利六事”,受到了忽必烈的赞扬。之后,他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兴修发展水利工作。元至元元年(1264)他曾在西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修复唐来、汉延等渠, 可灌田9万余顷,西夏人民为其“立生祠于河上”。翌年,郭守敬又修复了燕京(今北京市) 金代时的旧漕河。当时,刘秉忠正在主持修建元朝的国都大都城(即今北京市的前身),郭守敬通过恢复这条运河,解决了大都城的水源问题和修建大都城所需要的大量建筑材料的运输问题,为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已62岁的郭守敬,又一举成功地开凿通惠河,达到了他兴修发展水利事业的高峰。他总结了自金朝以来多次有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终于在大都地区地形极为复杂的条件下,巧妙地汇积了北京西山的诸泉之水,迁回曲折地依山势平稳东流,从而一举解决了京师的漕运问题。通惠河的开凿成功,节省了大批从事运输的畜力人夫,岁可节资数十万缗。而且使贯通我国南北的大运河直通大都, 对促进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大都城的发展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他一生中还“凡奏便宜二十余事,相治河渠伯堰数百余所”。又“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地形高下之差”,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海拔高程概念的最早提出和应用。在西夏治水时,他曾以科学考察为目的,有组织地派遣人员逆河而上,探求黄河河源。这是我国第一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探测黄河之源,在我国黄河的开发利用史上占有重要篇章。 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农事和历法关系密切。元朝初年,承用金代的《重修大明历》,该历修制不精,误差很大。元朝统一后,郭守敬在至元十三年以后的数年间,又受命与王恂等一起修造新历,在天文、数学、仪表制造等方面都有了杰出的成就。 在制历过程中,郭守敬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唯物主义的正确方针,保证了制历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先后创制了简仪、仰仪、景符、窥几、立运仪等 10多件天文观测仪器。这些仪器,被赞为“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自古人所未及”,达到了我国和当时世界仪表制造的最高水平。他所制造的简仪,是对我国古代传统的浑仪进行革命性的改造简化而成。简仪和浑仪相比,不仅观测精度大为提高,而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简仪中的赤道座标装置,实际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赤道仪。比西方著名天文学家第谷所发明的类似仪器早300年。在简仪上,为了减轻主要轮子转动起来所产生的摩擦,他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运用了滚珠轴承,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所设计的滚筒轴承早两个多世纪。 至元十六年(1279),在主要的天文观测仪表基本制成以后,郭守敬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进行天文观测的建议。经他统一安排,曾先后组织了13支观测队,分别从大都出发,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他自己以身躬行,亲率一支观测队出大都,折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经河南,抵南海,往返行程数万里,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观测资料, 为制订精确的历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在进行全国范围天文观测过程中,他指导创建了河南登封观星台,修建了大都司天台(天文台)。他还和王恂等一起组建了太史院,集中了大批第一流的天文学家和工艺专家,进行天文研究。至元十七年(1280),他在对全国天文观测所取得大量资料进行了严密分析计算之后,新历制成,忽必烈赐名曰《授时》。《授时历》 废弃了历代旧历中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计算方法,总结吸收了我国历代各家历法的优秀成果,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和运用了三次内插法和球面三角法的计算公式,达到了我国古代制历工作的高峰。《授时历》规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和现在世界各国所通用的公历——格里历计算数值完全一致。由于精确度高、误差较小,所以从至元十八年 (1281)正式颁行起,一直在我国沿用了360多年,而且还影响到朝鲜和日本,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精良的一部历法。元延佑三年(1316),郭守敬逝世,享年86岁,归葬于邢台故里——郭村。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