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989
颗粒名称: (一)民间故事
分类号: I207.73
页数: 8
页码: 660-667
摘要: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流传的几个民间故事,如斩倒石人问柏乡、白马救刘秀、蝼蛄报信、百鸟树的传说、李三娘打水、砖葬墓传说。
关键词: 故事 民间 柏乡

内容

1.斩倒石人问柏乡 柏乡城北十五里,有个村庄名叫光武庙,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碑上刻有“汉光武斩石人处”七个大字,是清朝皇帝乾隆亲笔书写。
  传说,在一个黎明前的夜晚,漫天遍野下了春雾。面对面也看不清人,这时,慌乱中的刘秀,失迷了方向。他跌跌撞撞,一心要往柏乡赶。方向不明朝哪里走呢?停下来寻思,忽听前边嘀嘀咕咕有说话的声音。便扑着声音向前摸。走了一段,他看见前边模模糊糊有三个人影,眨眼工夫,三个人影立即散开。刘秀走向一个人影问道:“到柏乡朝哪个方向走?”连问数声不见答话,刘秀一气之下抽出宝剑,厉声喝道:“难道你是个石人吗?”刚想给刘秀指方向的石人,还没来得及抬手,说时迟那时快,刘秀手起剑落,只听当啷一声,石人的上半截早已劈倒在地!说也奇怪,这时雾也散了,模糊的月光也亮了。只见被斩石人的肚子里,滚出来一个纸团,刘秀拾起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柏乡在正南方十五里”。
  就在刘秀斩倒石人时,另外两个石人撒腿就跑,一个跑在高邑县的花园村,那里有人起早提水浇地,口干舌燥的石人看见垅沟里的水,叭下就喝,浇地的人连问是谁?不见回音,他大声地说:“你是个石人吗?”一句话说破,只听扑咚一声,石人栽倒在那里不动了!
  另一个吓的更不轻,一口气跑到赞皇县的五马山上,它站在山顶上气喘吁吁地手搭凉篷向后了望。
  2.白马救刘秀 有一天王莽的追兵,把刘秀撵进柏林关地界,这时候,日头儿已经搁在西山顶。刘秀跑得浑身是汗,又饿又累,骑的枣红马也跑不动了。刘秀心里说,这回非得死在王莽手里了。走着走着,他忽然看到一个老头儿,正在前头官道边的春白地里耕地,就牵着马拐进了地里。刘秀走到老头儿跟前,跪在地上求老人救他一命。老头儿打量了刘秀一眼,又回头看了看远处的追兵,就叫刘秀躺在耕地的山沟里,又往他身上扒了些黄土,叫耕地的白马立在上面。老头儿细心看了看露不出馅了,就抄起鞭子,把刘秀那匹枣红马狠狠抽了几鞭子,那马惊了一样往东北方向跑去了。老头这才坐在木犁上,掏出烟袋荷包儿,搭眯着眼儿嘬起烟来。不大功夫,王莽的追兵来到官道边,停下马来吆喝老头儿:“见到一个骑枣红马的武将往那儿跑了没有?”老头儿也不答话,用烟袋杆儿往东北方向指了指。那些兵将们往东北一看,见一个黑点正往前飞跑,就把战马一打,一窝蜂地撵了下去。
  一直看不到追兵的踪影了,老头儿才磕了磕烟袋别进腰里,走过来扒刘秀身上的土。这时,老头儿猛里看到自己那匹白马的右后腿曲着,脚掌儿轻轻点在刘秀背上。老头儿心里估摸着,这山沟里藏的人,日后准得当大官儿,要不为啥哑巴牲口都不肯踩他一下哩?老头儿赶紧把刘秀从山沟里拉起来,给他指明了道儿,叫他赶紧逃命去吧!
  刘秀谢过老头儿,开脚就往西北方向跑,才跑了十几步远,就听老头儿在后边大声吆喝,刘秀回过头一看,只见老头儿那匹白马拖着木犁跑过来。刘秀只得立往脚一把拽住马缰绳,等老头儿跑到跟前,交给老头儿,又撒开腿往前跑。谁知道跑了没几步,老头儿又在后面喊起来,刘秀一回头,见那匹白马挣脱老头儿的手撵了上来。刘秀只得立下,等老头儿来到跟前,问他是怎吗回事儿?老头儿瞪着俩大眼,摇着头也说不知道为啥。正在这时候,王莽的追兵又从东北方向返回来,刘秀和老头一见都慌了。老头儿把牙一咬,上前卸了牲口,把马缰绳递给刘秀,叫他赶快跑。刘秀接过缰绳蹿上马背,双脚一磕马肚子,那白马驮着他飞一样往前跑了。老头儿赶紧扛起木犁背着套,趁着黑影儿下来,连颠带跑回了家。
  据说从那时候起,马一停歇,右后腿就弯曲起来,脚掌虚踩着地面儿,生怕踩疼了下面的帝王,谁要不信,可以留心观察一下,直到现在,马还保留着这个习惯。
  3.蝼蛄报信 孤自一人的刘秀,几个月来和王莽的追兵巧妙周旋。有时连夜奔波,有时绕路迂回,走得他筋疲力尽。这天,倒在地上呼呼地睡着了。当他睡得正香甜时,觉得身上扎乎乎的有个东西在爬,赶了几回,也赶不走。刘秀呼地坐了起来,抓住一看,原来是只蝼蛄,便狠狠地斥道:“你这孽虫,也来欺我!”说罢,两手一拽,把蝼蛄拽成两截,又想躺倒再睡,忽听北方人喊马嘶,由远而近直逼过来。他知道这是王莽的追兵到了!跑吧?就是再长两条腿,恐怕也难跑得动!打吧?孤身一人,寡不敌众。怎么办?他急中生智,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等追兵走了,刘秀才慢慢地爬出来,回到原来地方,看见地上的两截蝼蛄,还在挣扎。他觉得有些惋惜,就走到一棵枣树下,折来一根枣针,把两截蝼蛄插在枣针上。说道:“亏你给我报来消息,不然我早被他们抓走了,活着找暄土的地方拱去罢!”于是蝼蛄爬着走开了。
  后来,蝼蛄认为救过光武帝的命,受过皇封,便肆无忌惮地到处乱拱,成了害虫。倘若逮住蝼蛄,把它拽成两截,你瞧脖子上的那根枣针还扎着呢。
  4.百鸟树的传说 传说,柏乡城南魏阁老的坟地,原是一大片柏树林,当中有棵鸟柏,据说凡是从天空飞过的雀儿,都得落到这棵柏树上歇歇儿,并在树上留下形象,不信你可以从树上任何地方弄块木片来,都可看到各种鸟的图形,你说怪不?可是,后来叫一个南蛮子给破坏了。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个秋后,一个肩背褡裢儿的南蛮子从这儿路过。当南蛮子走近柏树林时,突然停住了脚,立在道边儿上直往柏树林里张望。看了好一会儿,又装扮成解手儿,一头钻进了林子里,一直待到天色近黑时,才从里面出来,投宿到附近的村庄过夜。第二天,南蛮子出来,四处张扬,要在这一片收秫秸,并且出的价钱挺高,南蛮子把柏树林四周的荒地,划出存放秫秸的场地,当时这些地没人种,也没人干涉。那时,庄稼主儿大部分都种高梁,一到秋后,家家户户都存放着几垛秫秸,每年除了当柴烧,别里没有什么用场。所以,听说南蛮子在这儿出高价收秫秸,都紧吗用大车小辆往魏家坟里送。南蛮子在柏树林里搭了两间草房,每天吃住在里面,在这里一直收了一个多月,围着柏树林垛严了高梁秸,只在正南面留下一个出口儿。
  过了冬至,天已进入数九,又下了两场大雪,西北风一扯,干巴巴里冷。这时,南蛮子才停了买秫秸。有一天,南蛮子在当地雇了几个人给看着,说是要回老家,雇些车辆往回运,南蛮子一走就是一个来月,入了腊月,才押着几辆马车回到柏树林。回来后,南蛮子清点了清点,又给那几个雇工发了工钱,打发他们高高兴兴回了家。
  至于南蛮子啥时押着拉秫秸的车辆南下,谁也没有看见。一直到第二年春天,那柏树林四周的秫秸还围在那里,也不见南蛮子的踪影儿了。这时候,人们开始怀疑了,南蛮子下那么大的本钱,收了那么多的秫秸,怎么运了一趟就不泛泡儿了呢?剩下这么多秫秸他不要了么?谁也猜不透南蛮子搞的啥名堂。
  一天上午,附近村里有几个好事儿的老头儿,做着伴儿转悠到柏树林里。忽然,他们发现林子里少了一棵柏树,仔细一看,正是那棵人们都说的百鸟树。老头儿们慌了,知道这里面有因由儿。赶紧围到树橛子跟前察看。这一看不要紧,老头们儿大吃一惊,原来,这棵百鸟村的树墩上,到处都是各种鸟雀的木纹图案。到这时,人们才知道这是一棵罕见的宝树。南蛮了眼力过人,收秫秸是一个骗人的幌子,偷百鸟树才是真正的目的。至于他发了多大财,谁也说不清。
  5.李三娘打水 柏乡县城南十八里地有个小里村,是柏乡县南天边儿,东边挨着隆尧,西边跟临城搭界儿,是个三县交界地方。小里村东边有条大皇道,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坟就在皇道东沿儿。村西一抻子地儿,有个八砖琉璃井,李三娘打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在唐朝末年,小里村西街有个姓李的好主儿,家有一男一女,哥哥叫李红信,寻了个媳妇姓张;妹妹叫李三娘,模样长得俊上俊,十里八庄都知道。十五六岁时说媒的就踢破门坎儿,说个官家的公子她不干,说个富家的小子她不吭声,挑来挑去相中了在她家作活的小长工刘知远。娘说门户儿不对,爹也说刘家穷,左说右说,三娘就一句话“不图庄伙不图地,就图一个好女婿。”娘见三娘铁了心,就说:“你要是嫁给刘知远,你就没有我这个娘,我也没有你这个闺女。”
  李三娘跟刘知远在小庵屋里成了亲。李三娘在家纺花织布,刘知远跟人家作长活,甭看日了过的穷,小俩口可亲哩,刘知远的旧衣裳上有了窟窿,三娘补个补丁周周正正;刘志远的衣裳脏了有了泥,三娘洗的又净又白。刘知远跟人家扛活的有时吃上一顿白馍,他也给三娘揣回半块。
  有一年偏偏遇上兵荒马乱,四处起兵,年轻的刘知远,一心想吃粮当兵,治理天下。一天夜里刘知远对三娘说“为天下太平,穷人都过上安稳日子,我想去吃粮当兵。”刚成亲的小俩口,咋愿离开,三娘见丈夫为了天下人这样有志气,也就答应了。
  刘知远参军上了山西太原,李三娘无依无靠又回到了娘家。哥哥李红信,嘴上说不出不愿意,心里可不高兴哩。嫂嫂张氏更是恨得牙根疼,见了三娘就说:“跟着刘知远享福享够了?将来刘知远当了皇上,你还能当正宫哩”。三娘扭过脸去,泪水流到脸上,鼻了酸上酸。
  三娘住在娘家的磨棚里,白天到八砖琉璃井担水,夜晚在磨棚推磨。哥哥李红信,心里有点心疼三娘,可他一见张氏,就象老鼠见了猫,吓的摸门子摸不着。张氏脚一跺,吓得就哆嗦,张氏一瞪眼,吓的光咕嘬,叫走不敢站,叫快不敢慢,就跟八辈子没见过娘们儿一样。
  一天,张氏叫李红信上山打柴,丈夫走后张氏就说三娘担的水少,拿起棍子就打,三娘疼的受不过,直打滚儿。这时她已怀孕五六个月了,她生怕伤着肚里婴儿,就爬在地上不敢动,甭管怎么打,三娘就是不骨隆。张氏有她的打算,三娘受不了,就叫她改嫁,重寻一处,一来去累赘,二来还能花一大笔彩礼钱。自从公婆去世后,她好吃懒作,家当都挑了。三娘被打的昏过去了,醒来一摸,屁股蛋子肿的象馒头,疼的睡觉都不能翻身。她早知道嫂嫂的主意,一想起丈夫刘知远,想起天下的穷人都过上平安日子,想起身怀刘家的后代,三娘暗下决心:三娘啊三娘,就是死了也不能办对不住丈夫的事,我活着是刘家的人,死了是刘家鬼,就是烂成一把土,也得撒在刘家坟头上!
  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三娘照样白天到八砖琉璃井上担水,担水的小道踩的明上明,水点掉了多少?三娘查不清,反正水点没有泪点多!夜晚到磨棚推磨,推了一圈又一圈,推了多少圈,三娘不知道,一圈一圈的展开有多长?三娘不知道,只知道那根枣木磨杆攥细了!
  这天三娘到井上担水,西北上突然起了大风,还卷着大雪,三娘没吃饱,肚里饿,天又冷,道又滑,担水走到半路,脚下一滑,一个跟头跌倒在地上,只觉得天转地转,迷迷糊糊什么也不知道了,乡亲们把她抬回家去,醒来后张氏骂她怕作活,摔坏了筲,又叫她到磨棚推磨。推到三更天,三娘觉得肚子里刀扎一样疼,婴儿就要降生了。接着,婴儿“哇”地添到了磨道里。一没有人收生,二没有刀剪,三娘狠狠心,用牙咬断了脐带。没有屎布褥子,三娘撕下半块衣裳包了起来。三娘看了看是个男孩,又是喜又是怕,喜的是刘家有了后代,怕的是嫂嫂知道了害了他的性命,三娘把孩子抱了起来,扑嗒扑嗒的眼泪掉在孩子脸上,三娘就用眼泪给孩子洗了洗脸,给孩子起名叫咬脐郎。
  三娘生了咬脐郎,张氏更是不高兴,月子里还叫她担水推磨,心里盘算坏注意,早晚除掉这个累赘。孩子满月了,三娘抱起来亲了亲孩子的脸蛋,小孩子会笑了,三娘望着小孩的笑脸心里说,多象丈夫刘知远。三娘正在亲小孩,突然听到“呼腾、呼腾”的脚步声响,三娘心里一惊,莫非他们来害小孩?“三娘!三娘!”三娘听出来是李家的长工窦老,窦老六十多岁,没儿没女是个老光棍儿,人老实心眼好。三娘把窦老让进磨棚,就说:“大伯,我正想找你。”“啥事吧?只要用得着我。”三娘说:“就是这孩子的事儿。”窦老说:“我就是为这事来找你的,他们要害孩子,我想把孩子送到山西,给了他爹刘知远。”三娘哭了,泪珠象断线的珠子落了下来,窦老说:“你放心吧,我一定把孩子送到山西。”三娘说:“到了山西见了刘知远,就说我死了,别叫他挂念我,嘱咐他好好打仗。要是见不到刘知远,就把孩子给了别人,总比死在我手里好。”窦老流着眼泪接过孩子,天刚露明,就出了小里村去了山西太原。
  刘知远参军到了太原,就在姚府当上了一名喂马的。他年青力壮,白天喂马,深夜人静的时候,苦练武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刀枪剑戟,样样精通。离姚府不远有个霸王山,山大王看中了姚府的小姐,托人提亲不成,就领兵前来抢,霸王山人多势众,姚府人少不是对手。霸王杀进姚府,抢了姚小姐。刘知远听说抢走姚小姐,亲自找到姚官,姚官见他是个喂马的,怕不是对手,可又没别的什么办法,就答应他出战,刘知远带领人马追到半路赶上了霸王,霸王一看不认得,就说:“来将何人?”“本帅刘知远!”“你来干什么?”“追杀霸王救回小姐!”霸王没见过刘知远,也不放在心上,大战三百回合,霸王不是对手,败阵逃走。刘知远救回小姐得胜回府,姚官大喜,设宴为刘知远庆功,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姚官问刘知远:“今年多大岁数?”“年方十九。”“家中可有妻室?”,“家有妻子李三娘。”姚官想了想说:“我有心将小女许你为妻,如果三娘还在世上,我女儿甘愿作个偏房。”刘知远无奈只得应允。刘知远跟姚氏女成亲后,姚官夫妇相继死去,刘知远掌管了姚家的全部权力,他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力量一天天地强壮起来。
  一天,门官来报,说门外来了个老头儿,抱着一个孩子,要见元帅。刘知远听说后就说叫他进来,来人正是窦老,进府后刘知远设宴款待他,刘知远见送来了亲生子,高兴地抱起来亲了亲,把窦老安置在府里当差,说等日后打下江山,再去接李三娘。姚氏女也没有亲生儿女,就把咬脐郎当作亲生儿子,起名叫刘承佑。
  转眼十二年过去了,刘知远统一了天下,坐了山西太原府,咬脐郎也长到十二岁,聪明伶俐。
  这天,咬脐郎带领御兵将到野外打猎,一天没有见到一只狼虫虎豹。天黑了,咬脐郎正要收兵回宫,突然从草丛里窜出一只白毛玉兔。咬脐郎正因为一天没见到一只野兽没好气,于是,他马上开弓放箭。那玉兔也不躲闪,叼起御箭就跑,咬脐郎平时见父亲说过,“宁舍战将千员,不舍御箭一根。”咬脐郎随后就追,心里说你就是跑到天边儿我也要追上。说来也怪,那兔子是追得快了跑得快,追得慢了跑得慢,人停兔也停,你撵它就蹿,兔子落下人马,就停一停,等人马追近了,又顺着道跑了,一直追了七七四十九天。这天追到一个村庄边上,道旁有一个八砖琉璃井,那兔子一下子跑进井里。咬脐郎追到井台上,那马收留不住,前蹄子把井口的砖踩掉一块。八砖琉璃井的井沿就成七块了,这时天上的八砖琉璃井星,也落下来一颗,只剩七颗了。咬脐郎四处看看没有一个人,只见井台旁立着一块大石碑,上边写着:直隶赵州柏乡县小里村。咬脐郎正要命众将下井捞箭,这时一个贫婆担着担子来到井台打水,咬脐郎正要上前打听,突然发现那支御箭在那贫婆的水筲里。
  原来,李三娘在娘家受尽了嫂嫂张氏的打骂,眼看就有生命危险,这时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手掐中指算了算,就知道李三娘有灾难,急忙叫金牛星变了只白毛玉兔,领咬脐郎来井台认母。
  这时咬脐郎叫了声:“大娘,请把那支御箭还给俺吧。”李三娘说:“什么御箭,除担水的担了别的什么也没有哇。”咬脐郎说:“那不是在你后边的筲里吗?”三娘一扭头见后边筲里果然有一支箭,她拿起一看,见上边写着“刘知远”三个字,眼泪唰地一下流了出来,十几年的苦辣酸甜一齐涌上心头,想起为丈夫夜夜推磨五更天,为丈夫天天担水八砖硫璃井,为丈夫挨了多少打骂,想起窦老送走的亲生儿子咬脐郎,再看眼前站的小将,莫非他就是我的儿子咬脐郎。她想啊想啊,泪水流得挂满脸,鼻孔一酸,竟大声哭了起来,咬脐郎见贫婆放声痛哭,认为她许是怕这么多兵将,就说:“大娘别怕,请把御箭还给俺吧。”三娘说:“我把御箭还给你,我问问你是哪里人。”咬脐郎说:“家住山西太原府,当今万岁刘知远是我的生身父,我乃是当朝太子刘承佑”。三娘说:“我把御箭还给你,你得答应我一件事,”咬脐郎说:“你把御箭还给我,别说一件,十件八件也答应。”三娘说:“我想写一封书信,托你交给当今万岁刘知远。”咬脐郎说:“请大娘放心,我一定给你送到。”
  当时井台没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三娘撕下半块衣裳襟,用牙咬破中指,蘸鲜血写在衣裳襟上,从丈夫走后,她如何挨打受气,如何井台打水,如何磨棚生子,一直写到井台遇子,写罢将血书和御箭一同交给咬脐郎。
  咬脐郎接过血书和御箭,带领众将正要上马回太原,这时天空忽然飘下一张柬贴,落在咬脐郎跟前。咬脐郎下马捡起来,只见上写着:“井上就是亲生母,何不上前去相认。”咬脐郎看罢,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奇怪,心想,这一婆娘要是生身母,姚氏亲娘她是何人?我何不星夜赶回太原,见过我父再作商量,这婆娘要是我亲娘,再来接她也不迟。想罢他上马带领御兵御将星夜兼程赶回太原。
  再说万岁刘知远,正为太子打猎久出不归闷闷不乐,心里万分着急。这时太监来报说:“太子还朝。”刘知远一听心里很高兴,忙传旨叫他进宫,咬脐郎见过父王,刘知远问起打猎之事,咬脐郎就将如何打猎,如何一天不见狼虫虎豹,如何遇见白毛玉兔,如何追到八砖琉璃井,如何井台遇母的事学说一遍,说完将血书交给刘知远,刘知远看罢,心里高兴万分,就说:“三娘是你生身亲娘,姚氏女把你抚养长大,恩如泰山。”刘知远想下旨叫咬脐郎到小里村把三娘接进宫来,又想到姚氏,觉得还是先问姚氏商量后,再做处理为好。
  刘知远来到后宫,见了姚氏,就把咬脐郎井台遇母经过告诉姚氏,又说:“把三娘接进宫来,不知你可愿意?”姚氏见三娘为丈夫守贞十二载,又为刘家生了太子,就说:“要把三娘接回来,我甘愿拜她为上,自己做偏房”。
  这天,咬脐郎领了父王旨意,带领人马,来到小里村搬取三娘,李三娘穿上带来的龙凤衣打扮的整整齐齐,连同李红信一齐去了山西太原。嫂嫂觉得自己对三娘不好,事出的过分没脸前去,就私自跑出李家讨饭去了,咬脐郎放把火烧了李家房宅。
  6.砖葬墓传说 传说,先前有一个皇帝不知道为什么下一道圣旨,人活到六十岁,不死就得活埋。朝里一些有名气的大官儿们,都给皇帝奏本不叫他这样做,皇帝拿定的注意就是不变。后来他看大官都不高兴,也就把这事儿稍稍收了收。叫六十岁以上的人,一律进砖葬墓,也就是住进在祖坟地里用砖垒的墓室内。垒时不准留门,只留一个送饭口。人住到里面,一直到死不能出来,谁要是违抗圣旨,就要全家抄斩。皇帝把圣旨一下,庄稼主儿谁敢不听?连京城里那些大官也一样对待。那时候,谁家的孩子孝顺,就一天三顿饭往墓室里给老人送。谁家孩子不孝顺,他那老人就得活活饿煞。庄稼主儿常说“人活六十古来稀”这句老俗话,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这一年秋天,西国皇帝带着朝里两个大官儿,来到咱这个国里,西国皇帝跟咱国的皇帝说:“甭看你国大人多,其实都是些没见过世面的笨人。今儿个我带来一个物件儿,要是你国里有人认出是什么物件儿,从今往后,俺就跪在你脚下给你年年进贡,岁岁纳粮。要是认不出来,你就得跪在俺的脚下称臣。怎么样?”咱国的皇帝听了,心里可叨量开了:这可是宗大事儿,难道俺在这么大的一个国里就找不出一个能认识那物件儿的人来,这不是糟践人嘛?咱国皇帝一脸恼相,把手一摆说:“行,就按你说的!”西国皇帝又提出一个条件说:“要是都同意了,还得定个期限。”咱国的皇帝满有把握地说:“三天行不行?”西国皇帝跟他那两个大官儿咯嚷了会儿说:“行,咱谁也不能后悔。”咱国的皇帝说:“谁后悔就是小人,从今儿个就开始!”说罢就立即拿笔写下一道圣旨:先从朝里大官儿开始,按官儿的大小往下推,分批来认,谁认不出那物件立即杀掉。
  头一天,没有人认出来,都被皇帝杀了。
  第二天,又有一批人同样被杀掉了。
  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能认出,被杀死的人是一批又一批。这时西国皇帝心里倒挺高兴,觉得这个赌算打赢了。咱国的皇帝眼瞅着只有一天了,手下的官儿也越杀越少,可实在又没别的办法,看着金殿上那个嘴尖尾巴长圆耳朵小眼睛,约有三尺多长一尺来高的灰物件,气得直咬牙,脸都变黄了。
  第三天上朝后,头名进来的是一个叫张太的侍郎,他爹是一个开国将军,死了后,皇帝念他打江山有功,就把他小子张太提了个侍郎官儿。张太来到金殿上,皇帝指着那个物件儿对他说。“你要是认出这是什么,朕不但免你不死,还保你官升三级”。张太走到那物件跟前,转着看了一圈儿,觉得那东西确实有点儿四不象。说是鼠吧,老鼠怎能有这么大,说是别的吧,但又不象,于是他就偷偷地把藏在袖子里的猫猛抓了一下,猫就“喵喵——”的叫了一声,那物件儿听见猫叫,立即浑身哆嗦起来。这下张太心里有谱了,赶紧把袖子一捋,只见一个大狸花猫从里面蹿出来了,上前就把那物件儿一嘴叨住,又是撕又是咬,几下子就给咬死了。金殿上一下子乱了。西国皇帝和他那两个大官儿,脸上立即露出败兴来。张太走到西国皇帝跟前臊他说:“一个大老鼠怎么能难住俺国的人哩?!”那西国皇帝认了输,就给咱国皇帝立下年年纳贡的字据,并带着两个大官儿,一同跪在咱国的皇帝脚下。
  等西国的人走后,皇帝高兴地问张太说:“张太,你是怎么认出这是个老鼠哩?”张太笑了笑说:“以前我也不认哩!夜个儿黑了,我往砖葬墓里给俺娘送饭,俺娘见我不高兴,问我咋来?我就把西国带来一个怪物的事说了,我还说好多人都认不出被杀了。明天头一个就轮到我了,娘啊!我这恐怕是最后一回给你送饭了,往后你再也见不到孩子了!俺娘把饭接进去,抹着眼泪对我说,孩子,那西国进的怪物是个啥模样啊?我给俺娘把那怪物的长相学了一遍,俺娘在心里琢磨了会儿,小嗓儿对我说,孩子,那怪物赶兴是个大老鼠。我说,不准,老鼠怎么能有那么大个儿?比咱家的猫还大哩!俺娘说你爹年轻时,有一回皇帝叫他领兵去和西国打仗,在那国里见过那怪物。那功夫儿你爹也不认的,后来找到一个庄稼主儿一问,才知道那是一种大老鼠。西国那个地方的老鼠,长得就是大哩怪。赶明儿你去认时,先把咱家那个大花猫藏在袖筒里,只要猫一叫唤,那怪物浑身打哆嗦,就准是个老鼠没错儿。你就赶紧把猫放出来,把那老鼠吃掉,是猫就避鼠,你明儿个去试一试。我听了俺娘这么一说,心里有了底儿,今儿个才在金殿上把那老鼠认出来。”皇帝听了后,叹了口气说:“想不到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叫中国不费一兵一卒,就把西国降服了,看来人老了也有大用啊!”
  第二天,这个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全国废除砖葬墓,从此人过六十岁不用再进砖葬墓了。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