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701
颗粒名称: 一、组织建设
分类号: D625.22
页数: 2
页码: 484-485
摘要: 本段描述的是1926年下半年到1995年柏乡县党组织成立和建设。
关键词: 党支部 干部 柏乡县

内容

1926年下半年中共柏乡县特别小组成立,1927年党员发展到30多名,同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波及柏乡县,党员人数逐渐减少,柏乡党组织解散。随后隆平县、巨鹿县、赵县等地的中共党组织不断发展柏乡籍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柏乡县党的组织活动又慢慢发展起来,但此时未建立正式党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了柏乡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柏乡人民揭开了抗战序幕。1938年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柏乡县地方党组织在冀南军区党委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共柏乡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6月建立了二个区委。1939年初,中共柏乡县工作委员会已发展建立农村党支部20多个,党员人数360多人。为加强党的领导,继续扩大党员队伍,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2月建立了中共柏乡县委员会,这一年是柏乡县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高潮。1940年春“百团大战”后,日军加紧了对华北地区的“扫荡”,使党组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党员总数由原来的360多人减少到不足100人。1944年抗日战争进行到战略反攻阶段,柏乡县党组织又开始发展壮大。在八年抗战中,柏乡县党组织经历了一个发展挫折大发展的过程,抗战胜利后,中共柏乡县委下属2个区委、45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90多名。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展贫苦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入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党员人数达1,170名,农村党支部发展到101个。同时,县委实行了有计划、稳步发展的方针,在教育、卫生、手工业、公司合营企业单位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提拔领导干部。1954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县委整顿党支部,对不称职的支委进行调整,1956年全县党员发展到2,038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级党组织建立了“三会一课”(党员会、党小组会、党支部会、上党课)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注重从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中发展党员,提拔干部。同时,恢复了干部选拔考核制度,注重按“四化”(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标准要求选拔干部。1987年,发展182名知识分子入党,把35名科技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1992年3月,县委制定了《关于抓紧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意见》,规定各乡镇、科局后备干部任职前都必须进行党校培训,并结合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基层锻炼。提拔科局级干部,都要具备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并进行交流和轮换岗位的锻炼,形成制度,长期坚持。1995年,全县党员发展到7,683名,建12个基层党委,323个党支部,其中党员干部为2,724人,科局级以上党员干部474人。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