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566
颗粒名称:
二、管理体制
分类号:
F812.722
页数:
1
摘要:
本段描述的是柏乡县财政机构管理体制。
关键词:
财政
办公室
财政局
内容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由征收实物改征银两,实行财税一体,所有赋税征收项目、数额由中央决定,对地方不可少的开支和官俸差役款,按规定从田赋中坐支,其余全部上交。民国时期,采用分级管理体制,民国18年(1929),财政开始实行预算制度,每年先制定财政预算,报省批准后执行。
抗日战争时期,县抗日民主政府实行自筹自用分散的财政管理办法。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统筹统支高度集中的供给制。地方赋税依上级指令征收全部上解,政务费向上级报领,这一管理办法一直延续到50年代初期。
1953年,根据中央“统一收支,分级管理,三级预算”的财政管理原则,县级正式开始编制总预算。同时,县级以下的区、乡、村也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级收入采用固定收入、上级补助和划税调剂的办法。1958年12月~1961年12月柏乡县先后并入内邱县、隆尧县。财政管理权限下放到人民公社,实行“一平二调”(即:平调生产队物资、劳力)的管理办法。1959年,国家收回财权,实行了“统一领导,总额分成”的管理体制。1962年,恢复柏乡县建制后,仍实行“统一领导,总额分成”的管理体制,上级确定本县分成比例为6:4。从这一年开始每年上级拨给一定的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实行报帐制。行政事业单位为报销单位,直接向县财政报领。1971年,开始实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超收分成,短收不补”的管理体制。1976年,实行“定收定支,收支挂购,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1978年,实行“增收分成,收支挂钩”的管理体制。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对乡镇实行“定收定支,收入上交,超收分成,短收倒挂,支出下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1987年,本县为“自收自支”县,对企业上交利润实行目标管理,超交部分返还给企业自行支配,短收部分由企业自有资金弥补,对乡镇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解(或定额补贴)实行包干,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1989年,由“自收自支”改为“吃补贴”,对企业实行“包死基数,超收三七分成,短收自补”;对乡镇“核定收入,定额补贴(或定额上解),超收倒三七分成”的管理体制。1990年,河北省财政厅确定,柏乡县为“扭补”重点联系县。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管理体制。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