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对外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55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对外贸易
分类号: F752.8
页数: 3
页码: 404-406
摘要: 本章对外贸易包括管理机构、商品出口。
关键词: 柏乡县 商业贸易 对外贸易

内容

民国以前,本县既无矿产、又缺资源,商业较为薄弱。据民国《柏乡县志》记载:“鸡卵运往外洋”、“穰子运往外洋”。虽然民国时期鸡蛋、皮棉就已运往海外,但数量较小。建国后,于60年代末只有柳编、草编等手工艺品少量出口。进入8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口商品逐渐增多,农副产品、服装、云母纸、金属制品等不断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美国、韩国及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管理机构
  民国以前,本县没有对外贸易机构。建国后,本县外贸出口业务,由省、地外贸办理。1984年,柏乡县贸易总公司成立,专门从事国内贸易。在此基础上,柏乡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于1986年8月成立,始承办外贸出口业务。1988年4月,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局,同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合署办公,具有管理、出口双重职能。下设粮油食品出口公司、土畜产品出口公司、工业品出口公司、出口产品开发公司、出口基地经营处和综合批发部。1995年,工作人员63人。
  第二节 商品出口
  进入80年代以来,县地出口的农副产品主要有玉米、棉花、棉饼、黑豆、青仁乌豆、花生、绿豆、红小豆、椒干、鸭梨、活牛、鲜蛋、蜂蜜等。工业品主要有服装、云母纸、云母板、金属制品等。
  一、基地建设
  80年代,随县办工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省、地外贸先后将柏乡县服装厂和常乐村定为服装出口定点厂家和肉牛繁育基地。90年代初,二轻行业的烤炉、托盘、花环、餐具等金属制品成为柏乡出口商品之大宗。鲜梨出口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是又一大宗出口商品,1992年,被河北省食品进出口公司确定为鲜梨出口定点县。1993年,外贸局先后建立了羊毛衫厂和梳绒厂等外向型企业,多行业、多品种的出口基地初具雏形。
  二、货源组织
  (一)市场收购
  1986年以后,外贸部门即开始在市场收购玉米、黑豆、花生、绿豆、红小豆、椒干、活牛、鲜蛋等农副产品,市场收购价格灵活,很多临时出口计划均通过此途径完成。
  (二)定点收购
  定点收购是外贸部门直接从生产和经营单位购进整批量出口商品。1991年,直接从粮食、供销系统仓库调拨玉米3,276吨,棉花746吨。其它诸如服装、金属制品等工业品则由外贸部门先期定点下达指令与厂家签订出口商品供货合同,按时收购。
  三、出口商品种类
  果品 鸭梨
  工艺品 草编、柳编制品
  粮油食品 玉米、黑豆、青仁乌豆、花生、绿豆、红小豆、辣椒干、鲜蛋、蜂蜜、活牛。
  土产品 棉饼
  纺织品 棉花、羊绒。
  工业品 服装、羊毛衫、云母纸和烤炉、烤盘、金属花环、铁煎盘、金属托盘、铸铁、不锈钢餐具等金属制品。
  附:几个主要的出口商品
  服装 1989年,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当年出口服装21万件,出口金额57万元。90年代后,1994年出口154.8万件,出口金额突破1,276万元;1995年出口78万件,出口金额1,893万元。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地。
  云母纸 云母纸是一种较为紧缺的高科技产品。1989年,南马乡建成一家私营云母纸厂,其系列产品1991年打入韩国市场,当年出口0.5吨。1994年,出口50吨,出口金额64万元。1995年,出口云母纸90吨,出口金额99万元。
  金属制品 1991年,外贸公司与外商签订金属制品供货合同(交二轻公司生产)。是年,出口16万件(套),出口金额40万元。1990年,出口184万件(套),出口金额404万元。1995年,出口花架花盘75万件(套),出口金额282万元,出口铁花盘350吨,出口金额325万元。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