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油储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51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粮油储运
分类号: F724.7
页数: 3
页码: 388-390
摘要: 本文讲述了柏乡县商业贸易粮油购销的粮油储运情况。
关键词: 商业贸易 粮油购销 粮油储运

内容

一、粮油储藏
  积谷储粮为历代官府所注重,分官仓和义仓。官仓主要接纳漕粮、贡赋,供军政人员食禄。民仓又称常平仓、义仓、社仓,以积谷备荒为宗旨,储粮由民间捐献或借贷。据民国14年(1925)内政部整顿义仓统计表记载,柏乡有仓廒22间,银洋1,509.6元。
  建国初期,征购的粮食多数为露天保存,部分存于租用民房中。1953年,在县城北街建成第一座苏式地槽通风房式仓,此后又陆续建成一些仓库。60年代,建成库容247万公斤的仓库。到70年代,新建砖圆仓、砖拱仓、房式仓增多,新增库容1,267.6万公斤。80年代,又新增库容1,087万公斤。1990~1995年,增加库容540万公斤。1995年,全县仓库总容量达到3,471.5万公斤,仓库占地面积21,936平方米。
  随着储粮的增加,粮食保管工作越来越艰巨。为确保库存粮油的绝对安全,采取“预防为主、防治并存”的粮油保管方针,积极开展“四无”(无害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粮仓活动。本县1973~1995年连续23年获得“四无”粮仓县荣誉称号。经常维修改造旧、残、潮、漏仓房,坚持仓内剔刮嵌缝,吊顶粉墙,仓外定期清扫。使全县仓库达到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垃圾、杂草、污水),货场地面硬化。同时,建立健全各项保粮制度,积极探索和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和新方法。
  镇内国家直属粮库主任尚金锁,7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粮食保管工作,在应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新的储粮技术,先后试验成功“三低”(低温、低氧、低药量)储粮法;磷化氢缓释法;气流熏蒸法;太阳能杀虫降水;冷热沙压;《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等13项科学保粮实验。其中一项填补国家空白,三项填补省内空白。先后被评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商业部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受到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附:尚金锁发明的科学储粮方法:
  (1)“冷沙压”、“热沙压”、“塑料薄膜密封自然缺氧”方法:分别在4年、3年、2年内用一次药剂熏蒸,比常规法减少用药2-7次,分别节约费用60%、61%、66%,不但减少了污染,而且使库内150万公斤小麦,保存9年品质不变,无虫无霉,发芽率在90%以上。
  (2)“双低”(低氧、低药量)保管方法:可减少用药80~90%,存粮2年5个月,小麦发芽率仍在90%以上,可节约费用82~91%。
  (3)“三低”(低温、低氧、低药量)方法:此法杀虫效果100%%,节约费用80%以上,粮食品质好,无污染。
  (4)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用坐标法把气候及粮情变化规律直观地表达出来,指明一年中不同时期保粮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此图包括三温三湿变化、粮食结顶、仓房性能,鼠雀活动、气候变化等。
  (5)磷化氢缓释技术:此法可节约费用开支92%以上,杀虫效果好,对环境和粮食污染少。
  (6)气流熏蒸法:先测定粮内气流的流动规律,把药点分布于粮堆气流的始点,使毒气在气流的运载下,向整个粮堆均匀地扩散、渗透,用药量0.8~1克/立方米。此法可提高毒气利用率,减少药剂损失,使毒气在粮堆中均匀全面分布,杀虫效果好。
  (7)磷化氢气流缓释法:此法能有效地杀死长年危害粮食储存的书虱、尘虱害虫。
  (8)机械通风:对储存120万公斤,含水份15.4%以上的玉米,经过机械通风降水到12.4%,能安全度夏;对入库时含水份18.6%的玉米,经过放射型通风试验,水份降到12.6%,安全度夏,并保持无虫、无霉、无事故。
  二、粮油调运
  建国后,遵照政令对粮食实行统一调拨,省外调拨由国务院或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省区内调拨由省区安排计划调拨粮食。50年代,运粮全靠马车。60年代,逐步使用小拖拉机和汽车。1989年,粮食局成立汽车队专门负责粮食运输。现除短途运输用小拖拉机和汽车外,其它全部靠汽车或火车运输。1964年前,以调入粮油为主;1965年后,以调出为主。
  1953年~1995年纯调出粮食29,836.4万公斤,油脂1,945万公斤。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