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446
颗粒名称: 三、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
分类号: F275
页数: 2
页码: 339-3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柏乡县 工业企业 财务 成本

内容

国营、集体企业建立初期,大部分企业产品生产不计成本,按计划生产、销售,亏损国家补贴,管理粗放。六七十年代,产品生产成本采取由企业统一核算的办法,缺乏规范化管理,成本核算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1986年,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将产量、质量、资金等各种生产指标,采取分级归口管理,分解到车间、班组,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各岗位实行定额消耗、降低成本。对流动资金严格管理,勤俭节约,加速周转,提高效益。
  财务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原材料管理、产品管理、流动资金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按国家规定设帐,逐项登记。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保管与维修等编制计划,设卡登记。
  原材料管理:50年代初,原料定量,由生产者按生产量领取。国营、集体企业建立以后,设保管员专管。“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材料,随生产随取,管理粗放。80年代企业设立原材料管理科室,原材料管理日渐完善。到1995年原材料管理,从管理科室到班组,按生产定额发放,做到不积压,不误生产。
  产品的管理与核算:各厂建立产品收发,领退、保管、报废制度。定期检查落实、盘点登记。车间按时登记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70年代以前,由厂统一核算。1975年以后,由车间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财务科核算总成本,1985年后,产品成本由车间统一核算。
  流动资金管理:流动资金包括: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专项基金。管理原则是勤俭节约,加速周转,提高效益。1958年以前,由企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大跃进”中片面强调“一大二公”,流动资金管理放松。1962年后,由主管部门统一掌握,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逐步完善,到1995年,流动资金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储备资金归有关科室管理、生产资金由车间班组负责,成品、结算、货币资金由财务科(室)管理,专项基金由供销、财务科(室)掌握使用。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