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营工业行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4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营工业行业
分类号: F427.22
页数: 5
页码: 328-3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国营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纸、印刷工业、粮食加工工业、化纤工业、酿酒、饮料工业、食品工业、其它工业企业。
关键词: 柏乡县 工业 国营工业

内容

1995年,建材工业有水泥工业、制砖业、水泥制品工业。
  (一)柏乡县水泥厂1970年筹建,投资8万元在赵村村西建厂,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有:∮1.25m×4.5m球磨机和∮1.5m×6m立窑,各一台(座)。同年6月,与磷肥厂合并共建。1971年,投入生产,时有职工174名,年生产普通硅酸盐325#水泥0.2万吨。1975年9月与磷肥厂分开生产,同年,添设∮4m×18m田字烘干塔一座和∮1.25m×4.5m球磨机一台,年生产325#普通硅酸盐水泥7,000吨以上。1987~1992年,先后投资45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改变了人力拉送物料、卸大窑、劳动强度大,能耗高、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的落后面貌。年生产325#、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4.4万吨。1993年7月,投资1,600万元,新上8.8万吨现代化生产线一条,新增设备f2m×8m、f2.75m×10m机立窑各一座。∮1.5m×12m和∮2.2m×14m烘干机各一台,∮4m×8m田字烘干塔两座,GBW微机自控系统一套,150×750锷式破碎机2台及配套机械。1995年,水泥厂兼并了柏乡县化工一厂。年产值1,500万元,拥有职工489名,主要产品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和钢渣硅酸盐水泥,畅销全国。
  (二)制砖业1972年在赵村西南投资兴建柏乡县建筑材料厂,主要设备有250型制坯机一台及配套动力机械。采用地下轮窑。日晒、码架、运土、装窑都是体力劳动,日烧5×12x24cm规格红砖2万块以上。1975年,厂址迁到王家庄村南,建一座“面包”形地上轮窑,点三把火,稀码快烧,日产5×12×24cm规格红砖10万块。1981年,投资兴建柏乡县建材一厂、厂址在南郝村村南,主要设备有350型制坯机2台及配套动力机械,建一座地上32门轮窑,拥有职工245名,年可生产2,000万块5×12×24cm规格的红砖。1983年,投资78万元,对制砖设备进行节能技改,变天然干燥为人工干燥,建烘干洞10条,添置配套动力机械以及60马力推土机两台,运土、制坯、烘干、装窑实现了机械化。另建一座54门地上轮窑,1984年4月,投入使用后,年可生产5×12×24cm规格红砖5,000万块。同年,由柏乡县建筑材料厂更名的柏乡县建材二厂,划给王家庄大队。1993年后,柏乡建材一厂生产不景气,1995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三)水泥制品工业1977年8月,水利局投资筹建水泥井管厂,主要设备有:搅拌机一台,制管模具等,产品有花管、实管。
  二、化学工业
  (一)柏乡县化肥厂:1975年4月,投资260万元,筹建柏乡县化肥厂,厂址在南张村村北,占地83,759平方米,职工200人,设计年生产能力3,000吨合成氨。主要设备有:合成氨设备及配套动力机械。1977年,投资80万元,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后,年产合成氨5,000吨。1982年,投资82万元,对造气、脱硫两个部分进行改造,增添2260m3/小时造气炉3台,造气能力达增至15,000吨。1983年投资80万元,对压缩工段进行技术改造,更换了5台13.3-17/320压缩机。1984年投资6万元,由辽宁省石油化工设计院,按∮600系列年产15,000吨合成氨进行全套设计。1987年,投资890万元,对合成、精炼、碳化三个工段进行三期一、二网络节能技术改造竣工。年生产合成氨达2.2万吨,碳酸氢铵8.8万吨。实现了合成氨生产蒸气自给和全套生产线自动化。同时,又筹建了聚脂化工厂、宏远化工厂并见效益。
  (二)聚脂化工厂:1994年化肥厂投资120万元,筹建聚脂化工厂,当年投产,主要生产聚酯切片。
  (三)宏远化工厂:1994年化肥厂利用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200万元,筹建宏远化工厂,当年投产见效,生产苯甲醇和苯甲醛、氯化苄产品。
  (四)柏乡县糠醛厂:1986年,投资196.8万元,筹建柏乡县糠醛厂,主要设备:4吨蒸汽锅炉2台,水解锅6台,冷却器精制塔以及配套辅助机械生产线一条。厂址位于京广钱镇内车站东侧4公里处,与化肥厂为邻,占地面积18,072.6平方米,建筑面积4,633.7平方米,拥有职工130名。1987年,建成投产。因无周转资金,产品销售市场疲软和设备设计不合理,造成亏损,到1993年,停产。
  (五)柏乡县磷肥厂:1970年在水泥厂东侧投资8万元筹建柏乡县磷肥厂。主要设备:∮1.2m×4.37m球磨机一台及其配套机械。同年6月,与水泥厂合并,1971年,投入生产。1975年9月与水泥厂分开生产经营。由于产品滞销,企业时常停产。1984年6月18日,关停磷肥厂。
  (六)柏乡县化工一厂:1985年1月,在原磷肥厂基础上,投资新建而成。新上30吨化工车间一座,甲荃炳烯酰胺生产线一条。1991年4月,投资6万元,增建高纯度磷片石墨生产线,试产成功。1992年,与天津大学联办BCJ高分子吸水剂。1993年土法上马,生产水泥熟料和普通过磷酸钙。1995年该厂被柏乡县水泥厂兼并。
  三、造纸、印刷工业
  (一)京柏造纸厂:1985年9月,轻工业部造纸科学研究所与柏乡县联营筹建,厂址在西刘村西北,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总投资302万元,1986年11月进行试产。采取无蒸煮湿法新工艺。主要原料为棉花不孕籽。年设计生产能力2,000吨漂白棉浆板。1988年,棉花及其副产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工艺条件不成熟,无法正常生产。
  (二)柏乡县板纸厂:1987年3月筹建,投资800万元,主要设备有1,575多缸多网抄纸机及配套设备ZCQ型切草机一台,25立方米蒸球,4吨锅炉两台和辅助机械组成的生产线一条,拥有车间、辅助车间8个,职工350名。厂址在东刘村西北。1988年3月投产。生产1号棉浆挂面白板纸。1989年,根据市场需求,改革工艺流程,废除切草蒸煮设备,新上废书报车间,产品由1号棉浆挂面白板纸改为787×1092规格的机内涂布白板纸。1992年,新上涂布白板纸生产线一条。1995年拥有高光泽、涂布两条生产线,1号、2号两台造纸机,职工285名,年产值1,400万元,固定资产1,879万元。
  (三)柏乡县印刷厂:1952年,中疃村人崔氏在县城北街中段路东筹建印刷社。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柏乡县印刷厂。主要设备有日本造元盘等配套器材。1970年,购进旧四开平压机一台。1984年,印刷设备增加到13台。职工45名,固定资产11万元。1995年累计亏损36万元,申请破产。
  四、粮食加工工业
  1995年,柏乡县粮食加工工业拥有粮食加工厂、饲料加工厂、食品厂等企业。
  (一)粮食加工厂:1958年,在县城北关西北投资兴建粮食加工厂,主要设备有小钢磨、碾米机,加工面粉和小米。60年代后期,对面粉机械进行更新。新增5台250mm对棍磨组合设备制粉。1980年,又进行技术改造,更新主要动力机械。新建一座三层面粉加工楼,采用国家定型的600型液压磨粉机3台,提高制粉技术加工生产标准小麦面粉,年生产能力1,200吨。1984年,又增添800型液压磨粉机一台。1992年10月,在三层加工主楼上,又接一层,建成四层加工主楼,新增5部500型汽压磨粉机,淘汰液压磨粉机,年生产能力达3.2万吨,产品有水饺粉、面包粉、特一粉、标准粉、普通粉及各种食品专用粉等8项系列品种,畅销12个省市和地区。到1995年,厂区面积为15,933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拥有职工108名。
  (二)饲料加工厂:1981年,饲料公司投资兴建饲料加工厂,厂区占地3亩,有职工8名。主要设备为粉碎机,采用人工搅拌配料。随着全县养殖业迅速发展,1984年,增添小型饲料生产机组,时产饲料1吨。1992年,饲料公司在前三里镇村征地10亩,新建饲料加工厂,主要设备有:微机自动化配料生产机组,年产混合饲料3,800吨,职工增加到30人,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年产值300万元。
  五、化纤工业
  (一)哈柏化学纤维浆粕厂:1989年9月原京柏造纸厂与哈尔滨化纤厂联营,经过改造,生产化纤浆粕。1994年投资2553万元引进承揽国家重点项目唐山化纤厂配套的年产12,000吨化纤浆粕项目建设工程,1995年12月建成投产。1995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3,173万元,主要机械设备320台,厂占地64亩,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主要原料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际市场和国内部分省市。全厂职工444名,工程技术人员45名。
  (二)柏乡县织物厂:国营中型二级企业。1990年9月,商业局在西刘村村西建厂,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45.5万元,流动资产541.3万元。主要设备: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英国重型宽幅剑杆织机2台。1991年投产,年产40万平方米整体阻燃运输带芯。1991年,投资269万元,开发“三层织物结构五级整体运输带芯”新产品一项,荣获河北省优秀新产品奖。1995年,拥有固定资产2,223万元,职工260名,英国MPB重型宽幅剑杆织机5台,可生产2~8层织物结构幅宽在3米以内不同强力、不同型号的系列整体阻燃带芯,年生产能力75万平方米,年产值8,000万元。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齐全、产品质量最好的整体运输带芯生产基地。产品具有表面光洁、无疵点、易浸渍、表面胶粘合力强、缩率小、强力高、边缘密实等特点,具有抗静电、带体轻、经纬向拉断强力大、运量大、耐冲击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国家煤炭部指令性开发推广产品。
  六、酿酒、饮料工业
  民国初,县城西街就有酿酒作坊,日伪统治期间,伪县公署军政要员入股控制作坊经营,将烧锅强“买”为“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仍然留有原烧锅的经理经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烧锅正式挂牌为柏乡县酒厂。
  饮料工业起步于70年代。初,柏乡县服务公司,购进一台冷冻机,开始制造冰糕、汽水等冷饮制品。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产品品种逐渐增多,产品有雪糕、三明治、奶油、冰袋等。1988年筹建以加工葡萄为主的果汁饮料厂。
  (一)柏乡县酒厂:1956年建厂,1976年迁至柏镇公路东段路南,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设备:烧锅、酿酒、装瓶生产线。70年代生产散装白酒,80年代改为泥坑牌瓶装窖白酒,90年代,改产牡丹特曲系列白酒。1995年,拥有固定资产45.5万元,流动资产109.8万元,在厂职工42名,年产白酒300吨,产值60万元。
  (二)柏乡县饮料厂:1988年,投资200万元筹建,1990年投产,占地44,600平方米。主要设备:4∶1浓缩汁机一台,500吨冷库一座及配套工程机械。1991年投资35万元,增上一条汽水生产线。1992年,投资20万元,新上普乐爽饮料生产线,年产葡萄浓缩汁2,500吨,普乐爽饮料150吨。1994年与河南食品罐头厂合作,利用河南食品罐头厂部分设备,合作生产外销芦笋罐头。1995年,与北京联营,扩建芦笋罐头生产线。年产芦笋罐头149.75吨。1995年底,该厂年产值217.5万元,拥有职工220名,产品远销德国、日本等国家。
  七、食品工业
  (一)柏乡县食品厂:1956年,在秀才营街路北投资建厂,占地4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初产糕点类。90年代,改产单晶冰糖和山楂系列产品,1995年,主要设备有单晶罐13台,辅机10台,山楂系列产品生产线一条,在厂职工120名,固定资产260万元,流动资产250万元,年产值280万元。
  (二)肉联厂:1984年投资建厂,占地6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在厂职工30名,年设计生产能力300吨。1995年后因市场疲软和经营不善停产。
  (三)惠康食品厂:该厂初为钢木家具厂,后改为罐头厂,生产水果和肉类罐头。1992年改为惠康食品厂,占地12.7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95年,拥有固定资产62万元,流动资产66.3万元,在厂职工70名,年产量1,200吨,产值156万元。
  八、其它工业企业
  (一)柏乡县棉织厂:1986年9月投资建厂,占地21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12.9万元,流动资产375.7万元,主要设备有织机300台、整经3台、浆织2台、整理机械10台等。1995年在厂职工500名,年产值1,000万元。
  (二)柏乡县羊毛衫厂:1992年初投资建厂,占地5.2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95年在厂职工180名,固定资产90万元,年产量300万件。
  (三)北方制罐工业总公司:1992年9月投资建厂,厂址在后三里铺村东西公路路北,占地19亩,建筑面积2,14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26.4万元,流动资产363.2万元。主要设备有年产3,000万只制罐生产线一条,及焊机、裁板、卷、冲床等辅助机械30多台。1995年在厂职工153名,年产值400万元。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