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传染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412
颗粒名称:
二、传染病防治
分类号:
S858
页数:
2
页码:
319-3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内发生的畜禽传染病、主要有马传贫、牛肺疫、猪瘟、猪肺疫、猪口蹄疫、鸡新城疫、鸡霍乱和防治历史。
关键词:
柏乡县
畜禽
传染病
内容
(一)疫病种类
县内发生的畜禽传染病、主要有马传贫、牛肺疫、猪瘟、猪肺疫、猪口蹄疫、鸡新城疫、鸡霍乱。
1.猪瘟1978年前没有记载,1978年白阳公社十里铺大队1生产队,发病11头,死亡9头,1979年该村又发病6头,死亡5头。1982年南阳公社南阳大队发病1头,死亡1头。
2.猪肺疫1980~1981年连续两年流行,1980年10个公社的36个大队,421头发病,死亡144头。1981年5个公社的19个大队发病168头,死亡17头。1980年发病率为17%、1981年为0.7%。
3.鸡新城疫病源为病毒,传播速度快,不同品种、年龄均易感染、致死率较高。1981年该病在10个公社的54个大队流行,56,103只发病,死亡52,052只,发病率为21.6%。
4.鸡霍乱病源为杆菌,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正在产蛋的鸡感染率最高,同时也感染鸭、鹅,传播迅速,死亡快。流行初期经常见到有些鸡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有的死在产蛋窝内,宿于树上的鸡夜里从树上掉下死去。据1978~1982年5年调查发现,逐年都有发生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2.91%,死亡率44.3%。
5.猪口蹄疫病源为病毒,1979年前县内未见发生。1980年县食品公司镇内猪库80余头猪发病,该部门集中人力物力急宰,并未通知畜牧部门,当县革委会有关领导知道后并责成畜牧部门介入检查时,受到了商业部门的阻挠,使疫情失控,很快扩散到城关、内步二个公社的二个大队三个小队,感染猪只22头。在县革委的干涉下,商业局同意封锁了疫点,接着畜牧部门对全县的44072头健康猪进行了紧急接种,才避免了猪口蹄疫在本县大流行的发生。本病至今未再发生。
(二)防治
1953年冬始鸡刺种,1954年始猪只防疫注射,1956年猪只注射3,200头,鸡瘟刺种32,000只,1957年免疫猪只9,154头,大牲畜注射3,000头。195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猪、鸡、牛为主的防疫接种工作。使一些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60年后在县畜牧部门的组织下,公社兽医站结合农村防疫员,每年进行逐村挨户的防疫,全县猪、鸡防疫密度大幅度提高,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疫情。1986年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畜禽及其产品防疫检疫暂行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使防疫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1995年各种畜禽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
1986年县畜牧局组建了柏乡县动物检疫站,建站初期有人员5人,配备了常规检验器械,主管进出县境、上市交易的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1986~1995年共检疫大牲畜31,510头,猪10,312头,羊12,420只,鸡825万只,白条肉6,780吨,处理违法违章案件32起。对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及保障人民的食肉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