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境内中疃村李把巴使用汽油机浇地。1952年境内始用上筒子水车浇地。因其使用轻便、效率高,所以很快就取代了木制水车。是年,有柴油机4台、16马力。1955年引进锅驼机20台,农业生产才开始逐渐使用机器浇地。1956年又引进了天津杨柳青产7.35千瓦柴油机40台,拥有煤气机10台,年底排灌动力机械达80台、360马力。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时期,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1966年全县排灌机械发展到1,139台、7,845.8马力。进入70年代,学习大寨人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条件大大改善,排灌机械得到较大发展。1973年拥有内燃机1,327台、14,361.5马力;电动机1,483台、7,169.6千瓦;农用水泵1,906台。1981年拥有柴油机1,835台、27,130马力;电动机2,235台、14,063千瓦;农用水泵2,481台,机浇面积达29.8万亩。1985年拥有柴油机3,985台、50,333马力;电动机3,131台、30,402马力,深井泵和潜水泵3,256台,有效灌溉面积299,065亩,其中机灌面积89,755亩、电灌面积209,310亩。1990年拥有柴油机4,512台、41,659千瓦,电动机3,722台,30,483千瓦,潜水泵2,746台、深井泵751台,有效灌溉面积301,253亩,其中机灌面积48,433亩、电灌面积252,820亩。1995年拥有柴油机3,576台、34,416千瓦,电动机4,097台、38,237千瓦;农用水泵3,628台,完成水浇地面积299,91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