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子繁育与种子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315
颗粒名称: 四、种子繁育与种子管理
分类号: S339
页数: 1
页码: 2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种植业种子繁育与种子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柏乡县 种子繁育 种子管理

内容

(一)种子繁育
  自60年代末始引进高产杂交玉米、高梁种子后,玉米、高梁亩产由过去的100多公斤增至300公斤以上,播种面积迅速扩大,杂交玉米已成为秋粮的主要作物。
  1969年县农业局种子站10余名科技人员到海南岛育种,1970年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开始在白阳搞玉米杂交制种,1973年在西汪、南瀑水等地搞玉米杂交制种,并向县外调种子50多万公斤。1984~1994年先后在内步、西文安、寨里村制玉米杂交种子20万公斤,除供应本县外,还调往邻近县市。1991年县种子公司在白阳乡制玉米杂交种子2,915万余公斤。从80年代后期开始,全县种植的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当地均有良种繁育基地。品种的改良对全县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科技增产中,品种改良占30%。
  (二)种子管理
  50年代初期,品种基本为“家家选、户户留”,种子由农户自行保管。高级社时期,各社都留种子田,繁育的良种由合作社统一保管。人民公社化后,种子工作贯彻“四自一辅”(即以生产队为单位对农作物优良品种实行“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国家必要调剂”)的方针,良种大都由生产队统一保管。1963年县农场改为良种场,主要负责全县种子的繁育。1970年各公社先后办起良种场或农事试验场,又选定西文安、内步等为特约良种繁殖基地。至此,全县10个公社121个大队中有县级良种场1个、社级良种场1个、大队级良种场107个。80年代后,随着农村不同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各公社建立的良种场取消,良种由县种子公司负责引进、繁殖、保管。50年代由农业技术部门牵线,县粮食局引进少量优种供应。棉花种子则由农业部门所指定的制种基地所产种子,棉花由棉花加工厂单收、单轧、单存,再经技术鉴定后,按计划统一供种。1964年县种子站成立后,优良种子引进、推广、供应均由其负责。1979年种子站改为种子公司,供应良种的数量和品种迅速增加。80年代后杂交玉米、小麦、棉花等种子基本上由县种子公司按全县所需品种、数量进行引进、繁殖、更新、供应。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