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县城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238
颗粒名称: 一、旧县城改造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页码: 2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隋开皇十六年到民国25年柏乡县旧县城改造概况。
关键词: 柏乡县 城区建设

内容

今县城为隋开皇十六年(596)所建(在原柏林关处)。原旧城呈正方形,城墙周长六里,墙高二丈多,宽三丈,夯土建筑,东西南北各留城门一个,南北各有瓮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一座,里墙外壕。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奉诏加固修筑柏乡县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知县李承节易堞以砖,重修城墙。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县马写重修。嘉靖二十九年(1550)知县杨恒在四门各建二座敌楼。穆宗隆庆二年(1568)刘储增筑砖台三十二座,城墙底宽三丈,高一丈,更四门匾名:东曰瞻岱、西曰仰华、南曰迎薰、北曰拱极。万历年间知县张延庭重修。祟祯七年(1634)知县令丁茂桂增筑砖台十六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钟庚华发帑银47,000余两,历时一年多,将原城墙修缮一新,换成砖墙,城墙周长1,017丈、底宽2.9丈、顶宽1.5丈、高2.4丈,壕深2丈,城角四个,炮台二十七门,门台4座,南北壅城城楼四个。咸丰三年(1853),秋雨滂沱,南北城墙各塌陷一缺口,时县令费懋德疏于县政未做修补,适逢太平天国起义军林凤翔部北伐过境,涌入县城,县令弃城而逃,义军过后,当地土匪地痞将城内财物抢劫一空,县民数十年难以生计。咸丰四年(1854),刘必传就任柏乡知县对城墙做了修补、加固处理。后县令庄施全又对城墙各缺陷处进行了修补,同治末年,北门西侧塌陷一段,时县令吴光鼎急急修补,并将四个城楼修缮一新。民国25年(1936),东门北侧塌陷一段,县长牛宝善急令公安局修补。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