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电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210
颗粒名称: 四、用电管理
分类号: TM92
页数: 2
页码: 261-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用电管理情况,包括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关键词: 柏乡县 用电管理

内容

(一)计划用电
  办电以来,电力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合理的、有计划的使用好有限电量,县电力局按照上级分配本县全年供电指标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讲求实效,统一安排全县的电力供应,并先后于1964年、1969年、1975年、1980年多次发出计划用电通知,明确规定计划用电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1982年县经委下发了“关于计划用电”的紧急通知,进一步加强用电管理,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曾一度不受理增容申请,同时取消县直包灯、包费,严禁无计量装置用电。1980年元月,县政府再次指示强调按计划用电,解决为工业和农业让路的办法,科学安排工农业用电,实行定时、定量、分路供应,避峰填谷。并具体规定三班生产的单位,保证24小时供电,两班生产的单位11~19时、23~7时供电,一班生产的单位禁止在19~23时(高峰期)用电。
  (二)节约用电
  60年代,在照明方面主要向用户反复进行宣传,并规定,照明灯不超过25瓦,不开长明灯、电器不空运,调整改造部分线路。70年代,采取调整变压器容量,整改高低压线路,调整电机和用电设备,避免大马拉小车,农业灌溉提倡短节小畦,反对大畦漫灌。1977年10月11日,电力局职工郭金朝、杨群发等,研制成功了晶体管电力校表台,填补了河北省电力工业的一项空白,为节约用电准确计量提供了条件。1987年后在大力宣传节约用电的同时,采取增加35千伏变电站,缩短供电半径,更换高损配电变压器,安装高、低压计量箱,调整城、乡用电时间,缩小用电谷峰差,提高负荷利用率。对布局不合理、质量差的线路分期、分批进行调整、改造等措施,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表计管理、检验,对表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处理违章用电,对偷漏电用户,按规定予以惩处。
  (三)安全用电
  办电初期,由于人们不懂得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意识淡薄,因此触电伤亡、烧毁电力设备等事故屡有发生。鉴于此,1975年柏乡供电局成立安全用电领导小组,配有专职安全员,同时各乡、镇普遍成立了相应组织。为保证安全用电,反复进行群众性的宣传教育,利用标语、漫画、广播、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用电宣传。
  加强对系统内职工和农村电工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经过安全规程考核,颁发“合格电工”证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停、送电要有文字记录。下达停、送电命令要有磁带录音。外出作业实行“工作票”制度,无“工作票”不准施工。认真执行安全用电岗位责任制,各配电变压器普遍安装触电保安器,从此大大增强了用电安全,对安全用电有了可靠的技术保障。1979年按地域建立4个电管站,对所有高低压线路每周巡视一次,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电工的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984年把原电管站改建为10个乡镇农电站。1991年改革供电体制,建立了4个供电区,并对农村电工实行统一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用电措施,防患于未然。附:赵庄110千伏变电站火灾纪实
  1984年7月28日傍晚,狂风暴雨袭击柏乡。21时零8分一声巨雷击中变电站部分电力设备,引起火灾。电力局领导及时组织救灾人员赶赴现场,灭火救灾。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有关人员也随即赶到,亲临现场指挥灭火。站内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充分利用灭火器急速灭火。随后邢台供电局领导郑子波带消防车火速赶来,21时20分大火基本扑灭。这次火灾因组织得力,救火及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通过现场查看,烧毁10千伏配电柜11个,电力线磁瓶等部分设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总价值1.7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灾后及时派人到北京电力设备厂求援,购置新设备,组织技术人员连日进行设备安装。经过干部职工40天的紧张劳动,昼夜施工,修善完好,安装调试一次成功,正式恢复运行。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