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备和供电能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208
颗粒名称: 二、设备和供电能力
分类号: TM7
页数: 1
页码: 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2年到1995年柏乡县设备和供电能力概况。
关键词: 柏乡县 设备 供电能力

内容

1962年11月底建成东路村35千伏变电站后,架设低压线路向县城供电,仅供县委、政府办公照明用电,年供电量只有8万千瓦时。1964年初,供电能力有所增强,在原来供电范围基础上,开始向县农机修造厂、棉油厂、铁业社等部分工业用户供电,年供电量1,005万千瓦时,由于供电设备少,供电能力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964年底城北两条10千伏线路完工投运,使城北各社队开始用电力进行农田排灌、米、面加工等。1969年新架设一条由东路村变电站至城关10千伏专用线路,使县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年供电量3,500万千瓦时。1975年赵庄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6条10千伏线路相继竣工,使工业生产用电、农业灌溉用电率达85%,家庭照明用户达90%以上,年底全县工业、农业、商业用电率100%。
  进入80年代,由于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且线路尾端电压偏低,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自1987年开始,县电力局自筹资金570万元先后建成3座35千伏变电站、1个工业开关站。
  1987年建固城店35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为2×3,150千伏安,总投资170万元。1990年建内步35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2×5,000千伏安,总投资180万元。这两个变电站建成后,缓解了县境北部、西北部供电半径长和供电质量差的矛盾。1992年7月,这两个变电站的2号主变压器进行对调后,固城店2号主变容量为5,000千伏安,内步2号主变容量3,150千伏安。
  1992年建王家庄35千伏变电站,1994年7月投运,容量为7,500+5,000千伏安,总投资220万元,该站投运后,缓解了县域西南部供电半径长和供电质量差的矛盾,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1995年底,县境内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赵庄村东南),总容量24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座(赵庄村东南),总容量为6.3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230台,容量为75,565千伏安。主变为2×31.5兆伏安、直配10千伏开关站1座,输送能力为10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3座(固城店、内步、王家庄),主变6台为28.8兆伏安。
  全县35千伏配电线路17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494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790公里,农业配电变压器876台,容量为43,820千伏安。全县耕地面积负荷密度1,197千瓦/万亩,每平方公里负荷密度141.7千瓦,10千伏平均供电半径4.54公里,高低压线路比为1:1.32,电网配合比例基本协调。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