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1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桥梁
分类号: U448
页数: 3
页码: 250-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桥梁情况,旧有槐河、午河、白沟河、泲水河等水源,古代、近代有官马大道通过这些河流,故有许多座木桥和石桥,多为拱桥和平板桥。
关键词: 柏乡县 桥梁

内容

柏乡县旧有槐河、午河、白沟河、泲水河等水源,古代、近代有官马大道通过这些河流,故有许多座木桥和石桥,多为拱桥和平板桥。
  凌家桥座落在槐河之上的凌家桥村,在县城正北一千米。《柏乡县志》记载,明正德五年(1510),柏乡县凌家寡妇捐资,在县城北御路修建一座长8米,宽5米单孔石拱桥,人们为纪念凌家之功德,刻立了建桥功德碑,起名“凌家桥”。
  “济涉桥”与“凌家桥”同年修建。系柏乡县知县任灵在城南午河上修建的石拱桥。后几经修缮到清末时已废圮。
  通国桥明嘉靖四年(1525)柏乡知县高举与县民共同捐资修建,在县城北门外御路上。
  西关桥明嘉靖十九年(1540)嘉靖帝沿御路南巡,并在南十里铺驻驾,柏乡县僧元明募捐修建了县城西门护城河石拱“西关桥”。该桥高4.2米,宽6米,长36.7米,至今还能通行。
  据《柏乡县志》、《邢台县志》、《沙河县志》记载: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乾隆皇帝沿京西御路南巡,视察了柏乡县由国库拨银重建的汉光武庙和白沟河三孔石桥,发现谎报建桥经费,诏书处死建桥贪官甄侍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公路建设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桥梁和桥涵随着现代技术不断提高、更新,也由初期的砖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普通公路桥
  柏乡县境内有县级公路3条,中型桥梁2座,其中山柏线段槐阳桥一座,镇固线段赵村桥一座。
  (一)赵村桥位于镇固线西段,午河南支赵村村西。1958年修建,原桥址在新桥下游1,000米处,为三孔石台木桥,长13.5米。因修建年限较长,桥面腐朽,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交通运输的需要,1966年改建,地区交通局投资9,668元将旧桥拆除,南迁重建。重建标准为两孔6米,石砌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桥梁。桥长14米,桥面净宽6米,载重:汽-13T、拖-60T,用工1,780个,钢材50吨,木材3立方米。
  (二)槐阳桥位于山柏线、县城东南。于1985年3月动工,由地区交通局承建(地区共投资14.1万元),该桥是钢筋混凝土顶柱空心板式结构,设计载重汽-20T、拖-100T,全桥3孔,总长40米,宽11米,行车道9米,人行便道每边1米。
  (三)乡级公路桥1958年始,先后修建了数座砖木结构桥,因年久失修,风吹日晒,已朽损。1969年,全县改造重建了乡级公路主要桥梁9座(详见附表),适应了柏乡道路交通的发展。
  二、高速公路桥涵
  高速公路柏乡地段有14座普通桥和一座立交桥,28座涵洞。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