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县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175
颗粒名称: (二)县道
分类号: U412.36+2
页数: 2
页码: 249-2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县道情况,包括镇固线,宁高公路,山固公路,柏镇公路。
关键词: 柏乡县 县道

内容

1.镇固线西起国道107线(临城县镇内),北连宁(晋)高(邑)公路,出境接赵县,柏乡辖段自临城东镇,途经赵村、杨村、县城、三里铺、十里铺、十五里铺、固城店、三十里铺,全长21.2公里。柏乡县城至镇内火车站段,1974年冬季,邢台地区交通局投资10万元,修成渣油路面,全长7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灰土厚12厘米,油面厚2.5厘米。三里铺至固城店段于1971年冬季完成路基施工,1974年5月国家投资40万元,与山(口)柏(乡)线同时铺成渣油路面,全长23公里,(三里铺至固城店13.61公里),镇固线、山柏线均纵贯县城南北大街通车能力很低。为了缓解县城段车辆拥挤和交通压力,1986年6月改线西环路自午河桥至三里铺全长3公里。西环路由于道路狭窄交通仍有不便,1986年,国家投资将县城东环路铺成沥青路面,全长3.75公里,基本解决了县城车辆拥挤不堪问题。
  2.宁高公路起自宁晋县城经宁晋县河渠、柏乡县固城店、高邑县城至高邑火车站,全长30公里,柏乡所辖段长6.5公里。此路建于民国时期,1956年洪水后,在救灾中以工代赈修筑了泥结碎石路面。1966年抗震救灾中,又铺筑了灰土补强层,1.5厘米油砂封层路面,由于经验不足,油面太深、油质差,修建不久就连片破损。1969年省投资62万元,按3级路标准修建了沥青(渣油)路面。柏乡县组织400余名建勤民工,辅助省交通工程队施工,于1969年4月初动工,6月底全部竣工,经验收评为“优良工程”。改建后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为18厘米双灰土基层,2.5厘米沥青(渣油)表面处理路面。柏乡段共投资20万元,节余7,000元用于午河桥改建工程。当时为邢台地区第一条县级油路。
  3.山固公路南起隆尧县山口镇,北至柏乡县固城店,途经柏乡县西汪、县城、龙华,全长20.5公里。此路北段柏乡至固城店是一条古御道,抗战时期是我军重要交通道路。1973年10月地区批准投资40万元,修建这条路基宽8.5米,油面宽6米,油渣厚2.5厘米,灰土层厚18厘米沥青公路。1973年11月20~30日完成全线路基加宽、改线、裁弯取直任务,1973年12月上旬~1974年3月底,完成路面材料备运,1974年4月15~5月16日经过省工程四队31天奋战完成油面铺筑,共用白灰4,667吨,各种石料4,870立方米,油料460吨,煤炭100吨,粮食32,000公斤,用工45,816个,工程节余3.61万元,工程质量优良。
  4.柏镇公路西起临城东镇至柏乡县城,途经赵村、杨村,全长7公里。该路原为古道,1938年日伪时期对这条土道进行了修铺,改成了砂石路面,1974年秋季地区交通局投资10万元,修成渣油路面,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灰土厚12厘米,油面厚2.5厘米。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