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171
颗粒名称:
(一)古道
分类号:
U412.36
页数:
3
页码:
246-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尧时期到1902年柏乡县古道概况。
关键词:
柏乡县
古道
内容
唐尧时期,贯穿县境的南北干道已经形成,古尧城(今小里村西),不但扼于南北干道之上,而且向外辐射车马大道三条:一条由广阿县(今隆尧县旧城),经南峦县(今巨鹿县北)至南宫县;一条由柏人县(今隆尧县西南)经任邑(今任县)至邢(今邢台市);一条由房子县(今高邑县西南)至常山郡。商周时期,古尧城废圮,南北干道东移至古柏林关(今柏乡县城一带),是群雄征战,逐鹿中原的咽喉要道。秦统一中国,南北干道得以进一步拓展,并成为国道,时称驰道。西汉高祖元年置鄗县,鄗城逐渐成为南北交通干线上的重镇。东汉刘秀称帝鄗南(今十五里铺),改鄗县为高邑县,省柏乡侯国,并置冀州刺史治所与此,鄗城一度成为东汉初期政治、军事、交通中心。鄗城不但挟南北干道(时称驿道)之险,而且向州、郡、县辐射官马大道三条:一条通瘿陶(今宁晋县);一条通常山郡;一条通房子(今高邑县西南)。隋唐两代战乱平息,县民安居乐业,道路有所发展,县内开通通往〓〓山,的大道。宋代战乱又起,道路兴废无常。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迁都于大都(今北京),下诏大修自大都通往云贵边陲的万里大道,途经柏乡,沿汉代驿道修筑,此路修成后称九省万里大御路。《柏乡县志》云:“路宽七丈二尺,两边行大车,中间跑折子马,在柏乡设槐水驿,境内北起三十里,南至小里铺,长达五十二华里”;县志又云:“凡皇华星昭之出入,朝觐宾贡商旅之往来,无不由斯道也”。明嘉靖帝沿御路南巡,驻跸柏乡南十里铺,因改村名为驻驾铺。
清初,原御路出境偏东,“内邱县接差事不便,遂由南关向西南另开大道一条,入内邱,长二十里”(《柏乡县志》)。自此,便有新大道、旧大道之称。新道成,康熙、乾隆、嘉庆、光绪以及慈禧太后数次南巡均由此往返,并驻跸槐水驿和县衙,成为清代南北交通大动脉,铺亭林立,路人如缕。
清末兴建平汉铁路,1902年竣工通车,新旧大道“繁荣顿失”,柏乡县城至内邱县段“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至民国初期延续4,000余年的南北大御路,宣告废圮。境内仅有乡间土路相通,交通闭塞,运输落后。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