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鲁营渡槽古鲁营钢筋混凝土铁路渡槽位于临城县古鲁营村东南京广铁路337+820处,是临城水库灌区一支渠跨京广铁路输水的关键工程.设计输水能力2立方米/秒,可西水东调灌溉柏乡、临城二个县(铁路以东)岗旱地1.5万亩。这项工程由柏乡县设计并组织施工,设计和施工的主要技术人员是柏乡县农林水电革委会技术干部杨湘荣,参加施工的工人主要是从柏乡县受益社、队抽调的民工和少量从柏乡县有关社、队聘请的农民技工。此工程于1972年5月开工,同年10月完工。正式施工期间每天出工110人,工期5个月,共用工日9,500个,国家投资3.5万元,完成工程量1,414.5立方米,其中混凝土164.5立方米,砌石250立方米、土方1,000立方米。使用钢材8.5吨、木材15立方米、水泥105吨。
渡槽长58米,以砌块石礅支承,为四墩五孔,中间孔跨越铁轨(双轨复线),跨长14米,其余四跨均为11米。槽身系用悬臂式大梁兼做槽壁,壁长2米,两个墩构成一个整体,中间无伸缩缝,整个槽身分5段,底板厚10厘米。槽内过水断面宽1.2米,深1.3米。渡槽进口高程72.04米,出口71.54米,高差0.50米,槽底纵坡1/116,槽下铁轨高程64.99米。
工程建成后,上下游均开挖了部分渠道,修建了闸涵等配套设施。一支渠来水通过渡槽流到铁路以东,浇灌部分耕地。因配套工程不完善,一支渠来水时间短、流量小以及上游争水激烈等,到1995年该工程一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项工程设计比较合理,施工质量好,建成20年来虽未经常使用,但没有出现质量问题。
(二)午河翻板式蓄水闸1975年以民办公助形式在午河干流南阳、北支内步和南支赵村各建翻板式拦河蓄水闸一座,蓄水能力分别为10万、6万和4万立方米。翻板闸结构简单、投资小、工期短、见效快,为半永久性建筑物。3座翻板闸共投资9.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万元,共用石料4,000立方米、水泥400吨、木材75立方米、钢材16吨、碎石65立方米。三座蓄水闸建成后于1976~1979年河内过水年份均发挥了蓄水灌溉和入渗回灌补充地下水的作用。解决了当地群众每年汛前在河内堆筑临时土埝拦水浇地与防汛清障的矛盾。1980年以后河内来水很少,运用机会减少,维修管理放松,加之人为破坏,至1984年均已不能使用。
(三)大汪平原水库水库位于内步乡大汪村西北午河北支左堤以外,其主要作用是拦蓄北支来水进行灌溉和回灌补充内步、龙华、白阳、城关等乡(镇)村水源的不足。水库工程主要包括库身开挖、午河北支扩挖、大汪桥扩建以及水库进水闸、放水洞和扬水站等。库身与午河北支河槽平行,南北长1,500米,库底纵坡1‰,上口宽200米,下口宽180米,最大挖深5.7米,最小挖深4.4米。南端正常蓄水深6.1米、北端4.6米。库身以外5米宽自然地面平台,平台以外弃土区。土方开挖量123万立方米,挖方面积415.4亩,弃土占地面积535.5亩。设计库容120.5万立方米,洪水库容182.2万立方米。设计施工期3年,分段进行,其中1975年冬至1976年春首先开挖南段,筑起主坝。土方任务42.52万立方米。工程于1975年11月24日动工。当年有内步、龙华、白阳、城关、南阳、南马、固城店等7个公社出动民工1,594名。到1978年累计完成土方100万立方米,同时停止土方施工。1979年垒建进水闸和放水洞各一座。累计用工60万工日,投资37万元,用粮75万公斤。实际占地888.79亩,其中库身开挖占地420亩,弃土等占地468.79亩。由于库身开挖未达到设计要求即停止施工,因而弃土占地小于原计划占地面积。停止土方施工时开挖库身100万立方米,并基本完成大坝等主体工程,因而形成100万立方米的蓄水能力,如果北支有水源可以发挥蓄水作用。1978年和1979年汛期分别蓄水70和30万立方米,对补充附近地区地下水源起了一定作用。1980~1995年底天旱少雨午河北支基本没有过水,因而大汪平原水库也未蓄水。
(四)午河南关橡胶坝该工程位于县城南午河干流上,行洪能力5年一遇,设计流量180立方米每秒,20年一遇设计流量616立方米每秒。设计坝高4米,闸底高程32米,工程全长63.4米,库容223万立方米,投资83.5万元。坝上游40米左右两岸各建有一座引水流量3.5立方米每秒的输水涵洞。该工程为充水式橡胶坝,坝右侧堤顶建有充排水系统,采用机排和自排二种形式。工程于1990年4月15日开工,7月25日竣工,12月27日通过验收。
该工程7月29日初验后,8月25~27日柏乡、临城两县普降大雨,局部雨量达到200~300毫米。8月26日午河来水,短时流量16立方米每秒,当时橡胶坝首次充坝蓄水,当日22时坝高2.5米,蓄水量70万立方米。同年9月10日~10月10日临城水库放水时又蓄水30万立方米。这些水大部分渗入地下,起到了补充地下水的作用,根据水利部门调查蓄水后坝址附近机井水位回升30~40厘米,工程验收后到1995年午河上游降雨不集中,河道过水很少,橡胶坝蓄水也很少。
(五)驻驾铺平原水库驻驾铺平原水库位于西汪乡驻驾村西南1.5公里处,旧御路沟南端。据其设计说明书记载,该水库以灌溉为主,计划逐步改变小里岗和岗下一带4万亩耕地干旱、低产面貌。工程设计蓄水量123万立方米,计划投资26.25万元,库身占地180亩,起土占地420亩,其他占地100亩,共占地700亩。工程自1974年设计,同年11月2日开工到12月31日停工,施工60天共完成土方开挖39万多立方米。1975年春又完成11万立方米,同时完成放水洞溢洪道部分工程。施工中考虑到上游一支渠和泜北渠水源不可靠,以及人力、物力不足,整个工程于1975年春下马停工,以后没继续施工,共累计完成土方50万立方米,实际占地420亩。由于无水源,没有开挖建设引水配套工程,这座水库也未发挥其蓄水作用。
(六)岗坡治理境内岗坡地带主要位于西南部小里岗,此岗面积14,340亩,按地形复杂情况划分为六类地区:岗顶平原区约计3,500亩,岗坡地区约计3,250亩,岗下平原区约计4,700亩,风沙地区约计1,400亩,沙荒岗坡地区约计300亩,水井饱和区约计1,190亩,共计14,340亩(小里村9,500亩,小里甫4,100亩、南瀑水740亩)。此岗海拔30~72米,干旱少雨,年降雨量平均为500毫米,径流系数0.20,土地瘠薄,粮食产量历年低而不稳。为改变其低产面貌,1958年1月18日成立了柏乡县岗坡治理指挥部,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分别组织群众施工。岗顶平原区修畦田;岗坡地区做土埂和利用过去雨水冲刷形成的自然沟渠建蓄水池;岗下平原区打砖井;风沙地区打缸管井;沙荒岗坡地区修梯田、种草植树;水井饱和区平整土地、修渠引水。对6,750亩畦田修土埂357道,开挖8个蓄水池,修筑8道拦水坝,共动土方3,125立方米,用工15,358工日。5月23日开始打井施工。1960年开挖小里岗灌溉渠道(隆尧尹村村北干渠临城水库)6,300米。1967年又对其修整清理。1968年再次进行改线整修。1974年11月2日开始修建驻驾铺平原水库,但未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