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井与打井机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154
颗粒名称: 一、水井与打井机具
分类号: S274
页数: 2
页码: 234-2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建国到1978年柏乡县水井与打井机具的概况。
关键词: 柏乡县 水井灌溉 打井机具

内容

柏乡县农田灌溉主要依靠提取地下水,是历史悠久的老井灌区。建国前后使用的水井主要是土井、砂井或砖井。土井是最原始的水井,用人工从地面向下挖掘一直到含水层从中提取地下水的圆型竖坑;砂井是在土井的井筒内壁用白灰和粘土混合成的灰土表模井壁;砖井是在土井筒内壁砌砖壁的水井。1949年全县共有土、砂、砖井9,088眼,水浇地面积15.74万亩。
  1952年县政府农业科研制成柏乡县第一盘人工打井架,年内打出全县第一眼(木管)机井。机井是用人工半机械穿凿井孔,下管并安装动力设备提水浇地的工程。当年全县共有砂、砖井10,094眼、机井一眼,水浇地面积21.52万亩。
  1956年邢台专员公署提出京汉铁路以东、滏阳河以西各县要在当年消灭旱地。全县抽调县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13名、一般干部92名深入各乡村推动水利化工作,共组织打井队98个、打井班组250个,参加打井人员10,400名,新打砖井611眼、机井4眼,年底水井保有量达到11,700眼,控制水浇地27.69万亩,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化。1958年县水利科购进300型回转钻机一部用于打机井。回转钻机是将动力的作用通过铁制钻杆驱动钻头在井孔内旋转对地层进行切割或研磨而向下钻进的打井工具。1969年县水电局和机修厂外出参观学习后研制生产出柏乡县第一批打井大锅锥并投入使用。大锅锥是一种人力回转式打井工具,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法易于掌握,适合开展群众性的打井活动。1970年全县共有人工打井架74盘、大锅锥10台、钻机1部,年底各种水井保有量5,293眼,其中机井2,061眼,水浇地面积29.90万亩。
  1970年以后购进500型、600型回转钻机和150型冲击钻机各一台。到1973年打井机具保有量为142台(件),其中回转钻机5台、冲击钻机2台、大锅锥44台、人工打井架91盘。冲击钻机是利用钻机偏心轮的转动,将吊锥的钢丝绳不断提升和下降,从而使钻头冲击地层,破碎土层或石层达到钻井目的的打井工具。1972年全年干旱和1973年春旱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原有大口砂井和砖井多数干枯无水。到1973年全县仅剩砂井和砖井1,256眼,机井数量达到2,654眼,按成井深度分类,50米以内的机井2,436眼、50~100米的209眼、100米以上的9眼;按下管材料分类,混凝土管的1,963眼、木管的227眼、铁管的3眼,其它管的461眼;按每小时出水量分类,20~30立方米的519眼、30~40立方米的1,934眼、40立方米以上的201眼。
  1978年机井保有量达到3,000眼以上,平均100亩地一眼井,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水浇地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初步达到农田水利化标准。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