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丧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073
颗粒名称:
(二)丧葬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风俗习惯中的丧葬习俗。
关键词:
柏乡县
丧葬
内容
建国后,柏乡境内一直沿袭一套繁琐、复杂的丧葬礼俗,且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丧葬程序有四:一谓停灵。人死后,家人需将事先准备好的装裹衣裳(人称寿衣)给死者穿上,净面洗身。不分季节,概为棉衣,男尸穿靴,妇尸穿鞋,然后木床一张(亦有用长木板的),铺放谷草(俗称草铺),将死者遗体头东脚西,仰面移至灵床,白布全身覆盖,面上放麻线一束,灵床安放正堂。二谓吊孝。停灵后,乡邻一人手提灯笼引导死者之子,无子者由侄后随列队街头嚎哭,叫“烧断气纸”也称“报庙”。回归后,剪纸条一束系针线穿引馒头一块做成“门头幡”,悬挂门口之上。丧家院内用木桩、苇席或苫布搭建临时性灵棚,正面挂帘,帘前置灵桌,桌上燃蜡烛、烧香、放有供品,帘上白纸悬挽联,事主请帮忙的乡邻列“报丧单”安排专人向亲朋好友报丧。其接收丧单之后,即携祭品前往吊孝。吊孝时鸣炮奏鼓乐,死者晚辈身穿孝衣,头戴孝帽,跪在灵棚内两侧陪灵。三谓入殓。自停灵之日起通常三天后移尸入棺,俗称“入殓”。盖棺之前,死者晚辈男女向棺中投入硬币,叫“垫辈”。富有人家将一些珍贵和死者生前喜爱的东西放在棺内,然后盖棺钉帽全家嚎哭。四谓出殡:俗称“埋人”、“发丧”。出殡之日的选择全县不一、城北皆择单日,如初三、初七、十一等,城南一带则双单均可。出殡之时大都在中午,旧时,概用灵架抬送棺柩,灵架起行前,孝队绕棺三周(男队、女队方向相反)转灵,转灵后死者长子将事先凑满的一碗饭菜,摔碎在当街,叫“摔老盆”。抬灵者前后各4-8人一班,乡邻轮换交替抬杠。死者的孝男、孝女(孕妇除外)穿孝衣、戴孝帽,在灵架前躬身缓行,号啕大哭,不时磕头谢孝。炮声震耳,鼓乐交加,又投路祭多起。灵架抬到墓穴地,卸架之后,孝队绕棺三周下葬。再次“垫辈”、谢孝。最后培土成坟,插上招魂幡。孝队脱孝回归,孝子中长者由家中提茶壶一把(内盛米粥),返至坟前,绕坟一周边走边洒,叫“灌迷魂汤”(多数地方三日凌晨做此举动,并选择适合方向将招魂幡打折,曰:服三圆坟),至此丧葬完毕,事后烧“七”纸祭奠死者。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