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婚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072
颗粒名称:
(一)婚嫁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风俗习惯中的婚嫁习俗。
关键词:
柏乡县
婚嫁
内容
婚嫁系男女终身大事,县民一向格外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存在着“门当户对”的成婚习俗。“童养媳”(即女孩在年龄尚幼时,即寄养男家,成年后为妻)者有之。“指腹为妻”(即双方关系要好、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近平者在孕育期确定异性婚配,同性相盟)者亦有之。“一夫多妻”者不乏其人。幼女童婚者屡见不鲜。婚嫁程序大体分两步:一曰定亲俗称“攀亲”。起初,由媒人根据两家具体情况,向两家父母提出设想,然后请算命先生,合属相推命运,父母认为可定者,即准备“换帖”。婚嫁男女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本人则无法权衡自己的终身大事。“换帖”俗称“拿大帖”,帖上列有“姓名、性别、年龄、属相、命相、籍贯、行次、三代、媒人等项目,并信誓旦旦。媒人先持男帖到女家互换,然后将女帖带回男方家中。可谓两帖互换,不得反悔。当时要彩礼,要彩金的不多见。二曰完婚,俗称“娶媳妇”。男方必择黄道吉日。在完婚前一个月,以大红礼柬注明迎亲日期,由媒人送女方叫送“对月帖”。吉期前一天(现今一般改为吉期当天),男方要向女方家过礼,亦曰“送食盒”,盛有酒肉、衣装等,换将女方赔置的嫁妆取回。婚礼则根据各自经济状况,繁简有别。一般条件者男方出动红蓝花轿各一顶,邀请吹鼓手数名,彩旗若干面,亲朋好友吉日祝兴。迎亲时鼓锣手、彩旗、炮手鸣炮奏乐前导。新郎本家叔伯(充当公公)乘坐蓝轿、新郎戴礼帽、穿长衫、身披红绸乘坐红轿,其他车队于后,女家门口设专人等候,茶酒招待迎亲宾客,一阵繁琐的封建礼节之后,新郎改乘蓝轿在前,新娘乘红轿在后,鸣炮三声鼓乐齐奏,引导花轿另走他路回归。入门前男方女官为新娘梳妆,而后设专人把麦麸少许扬之新娘头上,新娘入门时手摸一下事先备好的马鞍。到天地堂前再摸一下妇女织布用的圣子参拜,完后入新房,择炕一角,面壁盘腿而坐,乡邻晚辈竟相观看新娘容姿,嬉戏斗趣。午饭前,在送亲女宾的挽扶下,新娘和新郎同到天地堂前向同族长辈和亲眷逐一跪拜,赠受礼金。此举完毕,摆宴席招待前来送亲的诸客,档次不等。而后请客进餐,最后招待乡邻、亲眷。这叫完婚,这样的婚嫁,完全由父母包办而成,“嫁鸡跟鸡飞,嫁狗跟狗走”。夫丧妻可以续娶,妻亡夫改嫁不贞。男到女家成婚的叫“入赘”,改名换姓,终生难以抬头,使很多男女婚后一生不睦。建国后,柏乡县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政府组织全县人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改革不合理的婚嫁制度,清除封建迷信色彩。男女结婚必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承认合法夫妻。杜绝了“一夫多妻”现象,“包办婚姻”、早婚、私婚、重婚现象虽有,但不多见。男女相互了解,志同道合,婚姻基础可靠。迎亲仪式较旧时无大的变化。60年代前期,定婚彩礼,一般由男方送女方一两件衣服、两双细袜,索要彩金甚少。旧式迎亲、待客仪式尚存。“文化大革命”中,此旧俗做为“四旧”之一,受到批判,婚俗大为改观。当时叫“破旧俗、立新风”,凡定亲男女纷纷把定亲时所索彩礼全部退回,谓“退彩礼”,改为互赠《毛主席语录》、笔记本、钢笔之类。男女婚嫁举行“革命婚礼”,原天地堂前张贴的神像被毛主席像加“大红喜字”所取代。迎亲乘花轿,改为骑自行车或步行,上拜前新娘新郎各诵《毛主席语录》一段,然后向亲友致敬。柏乡有的地方推行结婚不举行婚礼仪式,领取结婚证书后,男携女直接到男家的办法,此法因人们不愿接受,便在前一天的午夜之后“偷娶”。70年代后期至1995年柏乡县结婚索要彩礼、彩金之风愈刮愈烈。一般彩礼计有数件,彩金由2,000~3,000元增至4,000~5,000元,有的高达10,000元。彩金数额有增无减,使人难以承受。完婚前由男方出资,妇方购买各式嫁妆(完婚日送男家),一般数千元,多者上万元。此风以县城北部为重,固城店、龙华、南马,一镇两乡尤甚。一家结婚,全村各户均派代表祝兴,凑份子5元、10元、上百元,以平日来往关系密切与否,数额不等。主家大摆宴席,宾朋大吃大喝,事后富户深感支付压头,一般户则债台高筑,致使弟兄分家时,亦分债务。代步工具都用汽车、吉普车、轿车数辆。吹鼓手、彩旗、领亲人员一如往常。80年代开始,河南、四川、广西等省籍一些女青年到柏乡求婚,大多数由介绍人讨钱数千元不等,他(她)们中绝大多数对对方的基本情况不清楚,交钱走人,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其中也有的以求婚为借口,骗取钱财后而偷偷逃走的。1990年公安、民政部门对此类人员予以清查登记,逐个征求意见愿回原籍的有关部门负责送回原籍,愿在柏乡结婚长期定居的一律按法律程序补办结婚手续。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柏乡境内的婚礼又出现了两种形式:一是集体婚礼,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男女一起举行婚礼。其仪程一般为:介绍人介绍当事人基本情况;当事人介绍恋爱经过,单位负责人致贺词等等。二是旅游结婚。订婚男女办理结婚手续后,双双到名胜古迹或大中城市以旅游形式完婚。这两种形式简朴大方,多在机关、工厂举行,农村尚少。但高价婚姻依然存在,人们以此相互攀比,各不逊色,尽管人们多不赞成此举,但谁都不甘落后。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