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5026
颗粒名称: 一、节日
分类号: K892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柏乡县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
关键词: 柏乡县 风俗 习惯

内容

(一)传统节日
  腊八即农历的腊月初八日。这天清晨户户食“腊八粥”。过去一般有米、红枣、豌豆熬煮。现除此外,又有用大米代替小米的。此粥除祭神、人吃外,还用以喂牲口、鸡、鸭、猪、羊,以盼来年六畜兴旺。
  腊月十五即农历腊月十五日。此后家家户户更加繁忙,碾米、磨面、蒸年糕、蒸馒头、摊煎饼、做豆腐。旧时,富户杀猪宰羊,今已普遍。在外地经商或工作的干部职工,开始陆续返回,与家人团聚,共贺新春。
  腊月二十三即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境内谓“祭灶日”。黄昏时分,用糖瓜祭灶王神,期盼来年降临吉祥。少男少女三五成群跳跃于街头巷尾,热闹非凡。“二十三糖瓜粘,粘到门外有祸患”。因此,这一天新婚女子要离开娘家门,到夫家去,以防后患。新社会此迷信有所破除。为图吉利,遵俗者居多。
  春节俗称“过年”。此节日是一年中人们最重视、最隆重的盛大节日。进入农历腊月,节日的气氛日增。辛勤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开始筹备年货,城乡集期赶集的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幼皆有。市场贸易日趋活跃,商品齐全、花样繁多。除布匹、服装、肉类、杂货等生活用品外,亦有花纸、年画、蜡烛、花炮、神像等,卖货郎频频走乡串户,叫卖生意。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家家户户都要根据自己经济实力和节日需要购置“年货”。春节自腊月三十始,正月十六结束。
  腊月三十俗称“大年三十”、“小年”。这一天过年所需物品全部准备就绪,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整理室内、院落,贴春联、悬彩灯、立天灯杆、搭秋千架,妥加布置。村干部为烈军属挂光荣匾、打水扫院,进行慰问活动。各村的主街电杆上也都装上路灯。晚饭之后,鞭炮声此起彼伏,门前街头花灯齐燃,相映生辉。柏乡城乡居民大多数人家妇女上供烧香,供奉诸神。
  初一俗称“大年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节日的气氛达到高潮。“大年三十”入夜,同族近邻好友互请,饮酒喝茶、欢天喜地,共度不眠之夜。子夜稍后,不少人开始“起五更”燃放爆竹,鞭炮声再度掀起高潮,且花炮品种繁多,天空一片火红。家中晚辈向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则给晚辈一些零钱或糖块、瓜子、果品之类以示压岁。早饭食水饺,饭后,晚辈结集起来,携带酒茶、纸钱鞭炮等祭品到祖坟向祖先叩首。
  自正月初二开始,不论贫家富户、均走亲访友,前往拜年,主人以酒饭招待。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天五更时分家家户户大放鞭炮,谓之“崩穷”;把室内室外细细打扫干净,谓之净“穷气”,停止一天走亲访友以“避穷”。初五过后人们逐步开始劳作,商店开业,干部职工上班。
  正月十二家家包饺子,谓“捏老鼠嘴”。晚上,在门前用旧扫帚等柴草点燃篝火,谓“烤老鼠爪”。据说否则家鼠为患,损坏衣物,偷食饭粮。
  正月十五日人称“元宵节”,也有的叫“灯节”。柏乡县大规模的观灯之风不甚普及,城乡一些富裕人家把自己亲手制作,或由市场购买的华美彩灯悬之门前,供人观赏。1989年正月十五,柏乡县文化局组织举办了首届灯展,有50余盏各式各样的花灯供人们观赏,把“年味”加浓。
  正月十六解放前,县内比较有名的民间艺人和一些乡村的鼓会、武术队、杂耍班等到县城表演,以展示“绝活”,博得人们的青睐。建国后,政府组织文艺汇演,境内的民间艺术团体竞相出演,以思想进步、高质量的节目反映了人们翻身做主的欢快和对党、政府的热爱。80年代后期,各企事业单位利用当天县城人多的机会,出动彩车、宣传车,向人们宣传农、林、牧、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介绍新式的农机具,先进的生产技术,一改乡艺汇演为宣传柏乡,促进柏乡发展的科技大集。当晚人们把供在神位上的柏树枝请下,放在街门口点燃,叫“烤柏灵火”。人们烤手、烤屁股,说是烤了柏灵火不生病。致此春节活动基本结束,拆神棚,摘天灯,花灯停止点燃。旧时柏乡人云“十五、十六,骡马歇够”。80年代以前人们“歇正月”成俗,许多人不经商,亦不从农事,待生产队安排集体活计。80年代以后“时间就是金钱”,人们在安排春季农田管理的有关事宜之余,走出家门抓经济挣大钱,一片繁忙景象。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初一日的傍晚用草木灰撤至墙基,以避毒虫,部分村庄二日早饭为“疙瘩干米饭”意嚼“蝎子蛴”,大部分村庄,二日早饭为面条,意为“挑龙头”,早晨不让到井里打水,怕撞击龙头,造成大早不雨,影响收成。
  清明节境内乡间大多数人上祖坟扫墓培土、上供香、烧纸钱,借此表示对已故长辈的尊敬和缅怀之情。1988年南鲁乡中鲁村建烈士纪念堂一处,从此,机关干部,学校师生每年届时到纪念凭吊、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柏乡人俗称“五月端午”(读如“五月单五”)。是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柏乡人民对此相当重视,节前三、四日新婚女子由娘家人向其婆家送棕子、送蚊帐、凉席等物,节日家家户户改善生活,且多为水饺。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时正是五谷金黄,棉花吐絮,丰收在望的大好时节,家家改善生活,户户欢歌笑语,入夜上岁数的老妇,大都用月饼、果品供神祭月,而后家人分食。节前数日,人们走亲访友,互赠礼品,新婚女子的父母或兄嫂,携带月饼、糕点到夫家“追节”。当日晚上同族家人,邻里睦友相聚一堂,酒肉、糖茶贺之,示意人际关系亦同当日晚上月亮一样圆。
  九月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这是老人的节日,这天为老人改善生活,家人团聚,现为“老人节”。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上坟祭扫的日子,晚辈要到已故长辈的坟前烧纸并培土于坟头,跪拜致敬。同时,由于秋去冬来,天气渐冷,柏乡境内有用五色彩纸剪贴成衣服,携至坟前焚烧者,此谓“送寒衣”,以示对长辈的孝敬和关怀。解放后此旧俗已不多见。
  (二)法定节日
  元旦公历每年的元月一日,俗称“阳历年”是国家规定的节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放假一天。
  “三.八”国际妇女节女职工放假半天,妇女集会或举行纪念活动。
  “三.十二”日植树节公历3月12日,全县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均参加植树劳动。
  “五.一”国际劳动节职工放假一天,开展职工体育比赛。
  “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少先队举行集会,观看文艺演出,社会各界向少年儿童捐赠节日礼品,领导慰问。
  “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党的各级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召开中共党史报告会,进行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八.一”建军节党政领导到县武装部,县中队进行慰问,召集烈军属代表开座谈会,征求对政府优属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检查优属政策的落实情况。
  “九.十”教师节为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1951年教育部宣布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未引起重视。1985年1月21日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届时,教师放假一天,社会各界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表彰教育先进工作者,向教师赠送纪念品。
  “十.一”国庆节公历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纪念日,举行庆祝活动,全县职工放假一天。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