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被子植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911
颗粒名称: 六、被子植物
分类号: Q949.6
页数: 8
页码: 132-139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柏乡县被子植物的种类,并详细介绍了它的功能及分类。
关键词: 柏乡县 被子植物 植物

内容

(一)毛茛科
  牡丹、芍药,多年生亚灌木。县境内北郝村有几株汉代牡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此花历经劫难仍枝繁叶茂,被人们称为“神花”。县内于80年代建立了“牡丹园”,人工养护起来,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河北电视台1992年以此花为题材,拍摄了电视剧《神花奇缘》,在中央电视台及其他电视台播放。芍药,根入药叫赤芍、白芍。牡丹,根皮入药叫“丹皮”。
  (二)十字花科
  1.播娘蒿属,播娘蒿(麦蒿),本地称“香蒿子”、“野芥花”,生于田野,多见于麦田,是麦田的主要杂草。种子药用,有利尿消肿、祛痰平喘之效。
  2.离蕊芥属,离蕊芥,麦田中最常见。种子含油率31%。
  3.荠属,荠(荠菜),本地叫“锵锅铲”、“锅铲菜”,生于田野、路旁,多见于麦田。茎叶嫩时做蔬菜。全草入药,能凉血、止血、降压、明目、利尿、消炎。
  4.独行菜属,独行菜,本地叫“芝麻盐”,生于路旁沟边。种子可食,入药有利尿、止咳化痰之效。
  本科植物栽培较多主要有:
  1.萝卜属,萝卜(菜菔)本地叫“白萝卜”“水萝卜”,根茎做蔬菜,叶做饲料。种子或根叶入药,有祛痰、消积、利尿、止泻的功效。
  2.芸苔属,白菜(大白菜)、小油菜、卷心菜(洋白菜)、菜花等。
  (三)石竹科
  1.王不留行(又叫麦兰子),本地叫“王不留”,多见于麦田。种子供药用,称“留行子”,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
  2.麦瓶草属,麦瓶草(米瓦罐),为常见麦田杂草,全草入药,有养阴、活血之效。
  (四)藜科
  1.地肤(扫帚菜)本地称“扫帚苗”,种子含油15%,供食用和工业用。果实为中药“地肤子”,能利尿、清湿热,嫩茎叶可食,老熟茎枝可作扫帚。
  2.猪毛菜属,猪毛菜,本地多称“沙蓬棵”、“沙蓬蓬”,生村边、路旁、荒地、麦田。嫩茎叶可食,全草入药,有降血压作用,治高血压、头痛。
  3.藜(灰灰菜),本地称“落(lao)路棵”、“黑老缕”,生庭院、路旁、田间、荒地。嫩茎叶供食用,也作饲料,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杀虫之效。
  4.菠菜,供蔬食,富含维生素及磷、铁,并为缓下药。
  (五)苋科
  1.反枝苋(苋菜、野苋菜),本地也称“红缨缨菜”,庭院、田园、农田、村边等到处可见。嫩茎叶为野菜;种子做青箱子入药,治腹泻、痢疾、痔疮肿痛出血等。
  2.鸡冠花,供观赏。种子及花序入药,有凉血、止血之效。
  (六)蓼科
  1.酸模叶蓼(旱苗蓼),本地也称“酸倒牙”,生路旁湿地、沟渠水边。
  2.萹蓄(猪牙草),本地称“猪耳朵”,蓼属。生田野,路边、荒地、庭院等。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杀虫之效。
  3.红蓼(狗尾巴花),本地也称“麦穗花”,有栽培亦有野生,果有清热化痰、活血解毒、明目之效。(七)葫芦科
  本科野生极少,栽培较多。栽培的主要有:
  1.葫芦,供观赏或作容器。
  2.瓠子,柏乡又叫“吊瓜”,果嫩时作蔬菜。
  3.匏瓜(葫芦),匏果老熟后解开,可做水瓢用。
  4.苦瓜,果做蔬菜,生腌、炒均可,有清热、祛火之效,根入药。
  5.丝瓜,嫩果做蔬菜,成熟后的维管束网称丝瓜络,可供药用和洗濯器皿。
  6.冬瓜,作蔬菜,种子入药。
  7.西瓜,做果品。
  8.香瓜(甜瓜),有香味、甜味具佳,做水果生食。
  9.菜瓜,本地叫“酥瓜”、“灵瓜”,无香味,甜味,为夏季水果之一。
  10.黄瓜,做蔬菜。
  11.南瓜,做蔬菜。
  12.西葫芦,做蔬菜。
  13.栝楼(又叫瓜蒌,药瓜),其果皮叫“瓜蒌皮”,种子称“瓜蒌仁”,根的制品称“天花粉”,均为中药。
  (八)锦葵科
  1.苘麻(青麻、白麻),苘麻属,本地也称“麻桃”。生路旁、荒地、田野、庭院。茎皮纤维供纺织用。种子可食,有香味,种子代冬葵子入药,有利尿、通乳之效。根及全草入药,能祛风解毒。
  2.野西瓜苗,木槿属,生路旁,田野、荒坡等处。
  本科栽培的主要有:
  1.陆地棉(大陆棉)本地叫“棉花”。由于虫害严重,1993年后种植面积已大大减少。
  2.木槿,作观赏植物,花、种子、树皮均可入药。
  3.蜀葵(一丈红、麻杆花),本地叫“老婆子花”,蜀葵属,有红、紫、白、黄等颜色,供观赏;茎皮纤维可代麻。
  (九)大戟科
  1.地锦(地锦草),本地也叫“雀卧丹”,大戟属,野生于荒地、路旁、田间等处。植物体有白色乳汁,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杀虫等效用。
  2.蓖麻,本地也叫“大麻籽”,蓖麻属,为一年生草本,主要植于房前屋后,其种子榨油,故主要作为油料作物来种植。70年代中期境内种植较多,县粮局设有收购点,80年代后种植很少,收购点已撤。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有祛湿通络,消肿拔毒之效。叶可放养蓖麻蚕。
  (十)蔷薇科
  1.杜梨,梨属,为栽培梨的主要砧木之一。县境内路旁、庭院有分布。
  2.朝天委陵菜,委陵菜属,生于路旁、水边、庭院,为杂草。
  3.匍匐枝委陵菜,委陵菜属,又叫“鸡头苗儿”,生于路旁、河岸、草甸,为杂草。
  本科植物栽培的主要有:
  1.山里红,山楂属,果可生食,或制成果脯、果酱,干制后可入药,有健胃、消积、降压等功效。
  2.白梨,梨属,常见品种有鸭梨、雪花梨等。
  3.褐梨,本地也叫“面梨”,梨属,现很少。
  4.苹果(西洋苹果),苹果属。常见品种有红富士、红元帅、秦冠、黄元帅、白龙、国光等。
  5.月季花,蔷薇属。
  6.草莓,草莓属,花白色,果实红色,可食用,味酸甜。
  7.桃和杏,李属,杏果食用,种仁入药,可止咳平喘;桃,果供食用,种仁入药,可治高血压、咳嗽等,花入药,有利尿之效。
  (十一)豆科
  米口袋属,米口袋(米布袋),野生于荒坡、路旁,全草入药叫“地丁”,可清热解毒。
  本科植物栽培的主要有:
  1.合欢属,合欢,本地又叫“绒花树”,树皮及花入药,有安神、活血、止痛之效。
  2.皂荚属,皂荚(皂荚树),生于路旁、沟边、村旁。现已很少。荚果煎汁可代肥皂。荚皮、种子入药可祛痰,通窍;枝刺入药,能消肿排脓、杀虫治癣。
  3.槐属,槐树(国槐、家槐)本地也叫“槐连干豆”。果入药,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入药,可疗疮毒。
  4.苜蓿属,紫苜蓿(紫花苜蓿),野生或栽培,为优良饲料和绿肥。
  5.大豆属,大豆(黄豆),种子可榨油和食用,入药有滋补活血、清热、利尿之效。
  6.菜豆属,(1)赤豆(红豆、赤小豆),本地多叫“红小豆”,种子食用,入药能行血利水、解毒消肿。(2)绿豆,种子供食用;入药,有清凉、解毒、利尿、明目之效。
  7.豇豆属,豇豆(豆角),荚果做蔬菜;种子入药,能健胃补气,滋养消食。
  8.豌豆属,豌豆,种子嫩荚供食用。种子入药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
  9.落花生属,落花生,本地也叫“老瓜生”“豆儿”“花生豆”。果实可食用,也可榨油。
  10.洋槐属,洋槐(刺槐),花可入药,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子宫出血。为重要造林速生树种,又是优良蜜源植物。
  11.紫穗槐属,紫穗槐,为保土、防风、固沙植物,枝为编织用材。午河、北沙河堤岸,旧河道、村边、旧道边处生长较多,80年代后多被砍伐。
  (十二)蒺藜科
  蒺藜属,蒺藜,本地又叫“蒺蒺蔓”,野生于荒坡、田边、路旁、庭院等处。为常见杂草,果实入药称“蒺藜子”,有催乳、通经的功效。
  (十三)杨柳科
  本科多是栽培植物,常见的主要有:
  1.杨属,(1)毛白杨,广泛种植于路旁、宅旁等处。为平原造林、行道树主要树种,成木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2)小叶杨,本地也叫“嘎嘎叶”,用途和毛白杨类同。
  2.柳属,(1)旱柳(柳树),生于河岸(主要分布于午河堤岸,北沙河南岸)、路旁,为护岸林及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亦为蜜源植物。(2)垂柳,用途与旱柳相似。(3)筐柳,本地也叫“柳条子”灌木,枝条供编织,亦是固沙护堤树种。北鲁村种植较多。
  (十四)桑科:1.桑属,桑(桑树、家桑),聚花果(桑椹)可生食或酿酒;叶、嫩枝、根皮、聚花果均可入药;叶可饲养桑蚕。90年代后野生的在中西黄泥村常见。栽培的主要见于机关庭院内。
  2.无花果属,无花果,果熟时常呈紫红色。果可食,果、根、叶入药可健胃清肠、消肿解毒,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等。主要植于庭院、机关内。
  (十五)大麻科
  1.葎草属,葎草,本地也叫“拉拉蔓”。野生于沟旁、路边、庭院、荒地等处。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消淤解毒之效。据村民说,水煎葎草洗脚,且洗脚腕以下部位,可治婴幼儿腹泻。
  2.大麻属,大麻(麻),本地叫“线麻”。茎皮纤维供纺织用,果有镇痉止咳、滋润止痛之效。80年代以前县内种植较多,90年代后,种植的很少。(十六)榆科榆属,榆(白榆、榆树、家榆)生于村旁、路边、庭院、堤岸等处。木材坚韧耐腐;嫩果可食;叶、花、树皮、果、根皮均可入药,有利湿热、通淋、消肿、安神之效。80年代后期,由于虫害严重,大量死亡、被砍,已不多。
  (十七)伞形科
  本科多是栽培植物,常见的主要有:
  1.胡萝卜属,胡萝卜,栽培植物,根做蔬菜,营养丰富,并有消食、透解麻疹之功效。
  2.芫荽属,芫荽(香菜),本地也叫“盐碎”,栽培植物。叶做蔬菜和调味料。果入药,有驱风透疹、健胃、祛痰之效。据村民们说,水煎芫荽根喝可治感冒,孕妇感冒不宜用药,可用此偏方。
  3.茴香属,小茴香,本地叫“茴香苗”,栽培较多,茎、叶可做蔬菜。果可做调料,入药有驱风、祛痰、散寒、健胃、止痛之效。
  4.旱芹属,旱芹(芹菜),多栽培,做蔬菜,全草及果入药,有清热、止咳、健胃、利尿之效。(十八)菊科
  1.紫宛属,阿尔泰紫宛,主要生于路旁、荒坡,舌状花有白色、黄色、蓝紫色,原来很多,80年代后渐少。
  2.苍耳属,苍耳(苍子)本地又叫“刺郎棵”、“苍苍棵”,成熟带苞片的果入药,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鼻炎、鼻窦炎等。苍耳幼苗有剧毒,不可采食。
  3.刺儿菜属,刺儿菜(小蓟),为田间杂草。村民习惯将茎叶揉出汁用来止血。全草入药。
  4.鸦葱属,鸦葱,生于枯井边,荒坡,可生食,至90年代很少。
  5.蒲公英属,蒲公英(婆婆丁)生于田边、路旁、荒坡、庭院等,全草入药,主治乳腺炎、腮腺炎。
  6.野艾蒿,生于路旁,荒坡沙地,全草入药。
  7.苦荬菜,苦荬菜属,本地称“燕儿依”,生于田间,荒坡,杂草。可入药。
  本科栽培的主要有:
  1.艾蒿(家艾),本地叫“艾”,叶入药,效同野艾蒿。
  2.菊花,菊属,品种极多。
  3.向日葵属,(1)向日葵,籽可食用,亦可榨油。(2)菊芋(洋姜),块茎可制酱菜,又可提取菊糖供治糖尿病。
  (十九)茄科
  1.枸杞属,枸杞(枸杞子),生于地头、路边、枯井边或植于院内,县内没有大面积种植,处于野生状态。果入药,为滋补强壮剂;根皮(地骨皮)有解热、止咳之效。有栽培价值。
  2.茄属,(1)龙葵,本地多叫“黑蛋蛋”、“黑茄儿茄儿”。浆果球形,熟时黑色,味甜可食。生于庭院、路旁、田间。全草、根和种子均可入药,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疔疮肿毒、急性肾炎等。(2)野西红柿苗。
  3.曼陀罗属,曼陀罗(洋金花),生于田边、路旁及住宅附近,花及全草入药,主治慢性气管炎、胃痛、腹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
  本科栽培较多的主要有:
  1.茄属,茄,做蔬菜。马铃薯,又称“土豆”“麻山药蛋”,做蔬菜。
  2.番茄属,番茄,果实为盛夏的蔬菜和水果。
  3.辣椒属,辣椒,本地常见下列5变种:柿辣椒、五色辣椒(本地又叫金枣,供盆景观赏)、长辣椒、朝天椒、簇生椒。
  4.烟草属,烟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栽培较多,后很少。叶作卷烟原料。
  (二十)旋花科
  1.菟丝子属,菟丝子,生于田边、荒地,多寄生于豆科植物体上。种子入药称“菟丝子”,主治胃虚、阳萎、遗精、肝虚、视物昏花、习惯性流产等。
  2.打碗花属,打碗花,本地称“大麻花”,叶片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生于田野、路旁、草丛中,全草入药,有调经活血、滋阴补虚之效。
  3.田旋花属,田旋花,叶戟形,三裂或全缘,本地也称“大麻花”,生于耕地或荒地上,全草入药,效同打碗花。
  4.牵牛属,裂叶牵牛,生于田野、路边、庭院等,花色有蓝、紫、粉等颜色。种子可入药,有泻湿、利大小便之效。
  5.甘薯属,甘薯(地瓜、番薯)本地又称“山药”,块根食用或加工制淀粉、粉条,藤叶可作饲料,茎叶入药,生津润燥、消毒、解毒。
  (二十一)唇形科
  1.夏至草属,夏至草,生于旱地、路旁或旷野,全草可入药,有养血调经之效。
  2.野薄荷(薄荷),生于沟边、河岸、路旁、池塘边,药可治感冒、风热、头痛、咽痛。
  (二十二)马齿苋科
  1.马齿苋属,马齿苋(马参菜),生于田间、荒地、路旁、庭院等,可做野菜及饲料;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治菌痢的功效。90年代后大量增多,肉质茎可进行营养繁殖,难以清除,是秋季田间主要杂草。
  2.大花马齿苋,本地又叫“洋马参菜”,均为栽培,供观赏用。
  (二十三)车前科
  车前属,车前,本地又叫“鞋底片”,生于田野、路边、河边、庭院等,种子入药称“车前子”,有清热、利尿、祛痰、明目之效。
  (二十四)牻牛苗儿科的
  牻牛苗儿属,牻牛苗儿,本地又叫“老鸹爪”、“锛子草”,花瓣蓝紫色,分果具长喙。生于草坡、沟边。全草可入药,有强筋骨、祛风湿、清热、解毒的功效。
  (二十五)葡萄科
  1.爬山虎属,爬山虎,本地又叫“爬墙虎”,均为栽培,常攀援墙壁,根、茎入药,有治凝血、消肿毒之效。
  2.葡萄属,葡萄,本地栽培较多,果可鲜食。酿酒、制葡萄汁等。为繁荣柏乡经济,柏乡县于1987年规定8月15日为“葡萄节”,招商引资,促进了本县经济发展。
  (二十六)梧桐科
  梧桐属,梧桐,花小,黄绿色,蓇葖果开裂。境内有栽培,为道路及庭院绿化、观赏树种。
  (二十七)石榴科
  石榴属,石榴,多于庭院栽培,花可观赏,种子可食。根皮、茎皮、果皮入药,有驱虫、止痢之效。
  (二十八)鼠李科
  1.酸枣,枣属,生于荒坡,较少,枣仁可入药。
  2.枣(大枣、红枣),枣属,在我国栽培历史最久。县境内有大面积栽培。果实富含维生素C和各种糖,可生食,或干制加工成食品。入药可润心肺、补肾胃、益气养容。木材坚硬致密,耐磨,为雕刻、家具用材,枣是蜜源植物。
  (二十九)苦木科
  臭椿属,臭椿(椿树),农村四旁、庭院多栽培。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能清热、利湿、收敛、止痢。
  (三十)楝科
  香椿属,香椿,多栽培于庭院,嫩芽、幼叶可做蔬菜。根皮及果入药,有收敛、止血、祛湿、止痛的功效。
  (三十一)悬铃木科
  悬铃木属,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县城街道两旁绿化树种之一。
  (三十二)卫矛科
  卫矛属,冬青卫矛(大叶黄杨)本地又叫“冬青”,常绿灌木,叶革质。庭院、机关、学校普遍栽培,为绿化树种之一。
  (三十三)柿树科
  柿属,柿(柿树)、黑枣,90年代后,庭院栽培渐多。
  (三十四)萝藦科
  鹅绒藤属,(1)鹅绒藤,生于路旁、荒坡。可入药做驱风剂用。
  (2)地梢瓜,本地又叫“疾疾瓜儿”,蓇葖果纺缍形,嫩果可食。生于荒地、田间,多见于棉田。
  (三十五)玄参科
  1.泡桐属,泡桐,多栽培于庭院、村旁、路旁,遮荫树。
  2.地黄属,地黄,本地称“喝海儿”,野生于路边、荒坡等处,根入药。村民常用地黄根挤出汁灌耳,治疗中耳炎。
  (三十六)禾本科
  禾本科是种子植物的一个大科。县境内野生种类很多,一般都是杂草。主要有:虎尾草(生路旁、荒野或屋檐、墙头上)、狗尾草(本地又叫“谷莠子”、“茅草”)、狗牙根(多年生草本,为固沙植物或城市草坪植物)、光头稗、牛筋草(蟋蟀草)、草芦(本地称芦草,午河河床内,堤岸上很多)、白茅(本地称“甜甜根”,根可入药)、虱子草等。
  本科植物栽培也很多,常见的主要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黍等。
  (三十七)百合科
  1.萱草属,黄花菜(金针菜),栽培于庭院、田边;花蕾可做蔬菜用,叫金针。县境内解放前种植较多,80年代后种植较少。
  2.葱属,洋葱、葱、蒜、韭等,做蔬菜或调味品。
  (三十八)美人蕉科
  美人蕉,栽培于庭院,观赏植物。
  (三十九)莎草科
  牛毛草,又叫牛毛毡,本地又叫“老鸹干粮”、“玛玛”“牙牙干粮”等。杂草,果实可食。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