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内步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852
颗粒名称: 十、内步乡
分类号: K292.24
页数: 4
页码: 105-10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柏乡县龙华乡下属的自然村庄。
关键词: 柏乡县 内步乡 内步村

内容

内步一居乡境中部,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约1公里。地处古槐河的东侧(今午河北支),相传战国时代,此处是燕、赵两国相争之地,赵国的内务府曾设于此,因而得名“内部”,后演变为“内步”,1962年分为三个行政村,该村定名为内步一村。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农工商多业并举,猪毛加工厂(建于1980年),其产品分高、中、低三个档次,以外贸出口为主,产值5万元,利税2万元;水、暖件加工厂(建于1983年),生产水龙头、开关、水暖件等,产值20万元,利税3万元。1995年底,全村161户,671人,耕地1,168亩(果园90亩),粮食总产量522吨,棉花总产量8吨,油料总产量15吨,果品产量67吨,蛋鸡存栏10,000只,鲜蛋总产量84吨,肉类总产量34.8吨,经济总收入452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952元。
  内步二位于内步乡中部,在乡政府驻地北1公里处,古槐河东侧(今午河北支),该村原与内步一、三为同一自然村,1962年内步村分村后,该村定名为内步二村。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畜禽养殖有所发展。1995年底,全村232户,875人,耕地1,843亩(果园200亩),粮食总产量791吨,棉花总产量9吨,油料总产量13吨,果品产量406吨;蛋鸡存栏24,000只,鲜蛋总产量202吨,肉类总产量39.3吨,经济总收入61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897元。
  内步三位于乡政府驻地北约0.5公里处,居乡境中部,地处古槐河(今午河北支)的东侧。与内步一、内步二原为一个自然村,1962年分村后该村定名为内步三村。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立足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业。1985年开展蛋鸡规模饲养,为柏乡县养鸡基地之一。有企业摊点10个,其中内步三村面粉厂(建于1983年,投资10万元,以生产精制面粉为主,年生产能力1,000吨,年产值150万元,利税15万元)、饲料加工厂(建于1990年,投资20万元,以加工蛋鸡饲料为主,年产值180万元,利税15万元)。1995年底,全村345户,1,338人,耕地2,549亩(果园140亩),粮食总产量1,283吨,棉花总产量13吨,油料总产量20吨,果品总产量22吨,蛋鸡存栏190,000只,鲜蛋总产量1,956吨,肉类总产量102.1吨,经济总收入2,377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898元。
  大汪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西3公里处。该村地处古槐河东侧,唐时建村,因村东南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象一个湖泊。故得名大汪村。土质肥沃。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村民多渠道发展经济。营运汽车6辆,年运输能力18,000吨,营运收入540万元,利税67万元。1995年底,全村441户,1,780人,耕地5,274亩(果园180亩),粮食总产量1,751吨,棉花总产量17吨,油料总产量45吨,果品产量109吨,蛋鸡存栏31,000只,鲜蛋总产量260吨,肉类总产量60.4吨,经济总收入1,53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893元。农历十月十五为传统庙会。
  韩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5公里处。此村建于明朝初年,当时以姓韩的首先到此建村,故名韩村。后来陆续迁来武、王、石、黄等姓,后韩姓虽没,但村名未变。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多渠道发展经济,依托靠近107国道的优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沿107国道(亦称京广公路)建成集饮食、住宿、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饮食摊点22家(其中投资5万元以上的有10家),总投资40多万元,年营业收入280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韩村橡胶制品厂(建于1986年,投资5万元),产值16万元,利税3万元。1995年底,全村343户,1,438人,耕地2,392亩(果园125亩),粮食总产量1,031吨,棉花总产量12吨,油料总产量22吨,果品总产量43吨,蛋鸡存栏15,000只,鲜蛋总产量126吨,肉类总产量46.4吨,经济总收入1,006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801元。
  马村位于乡政府驻地正西1公里处,座落于午河北支西侧。据传本村原是宋朝抗辽名将杨六郎的练马场,后来在马场上建立了一村庄,名马村。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多业并举。种植业、林果、养殖是此村三大支柱产业。1995年底,全村690户,2,831人,耕地6,592亩(果园520亩),粮食总产量2,848吨,棉花总产量44吨,油料总产量84吨,果品总产量559吨,蛋鸡存栏130,000只,鲜蛋总产量1,092吨,肉类总产量157.2吨,经济总收入2,222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801元。农历四月十八为传统庙会。
  北大江村位于乡境西部,距乡政府驻地约2公里,西靠107国道。古时候此处有一条古河道,该村座落在古河北岸,初名“北大沟”,后来把沟字改江字,遂名北大江。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村民多渠道发展经济。有企业摊点近20个,1995年3月投资30万元建铸造厂,生产汽车配件,年产值120万元,利税20万元;另有面粉厂2家,蜂窝煤加工厂1家,饲料厂2家,产值均50万元,利税5万元。1995年底,全村525户,2,103人,耕地3,561亩(果园160亩),粮食总产量1,544吨,棉花总产量16吨,油料总产量44吨,果品总产量3吨,蛋鸡存栏50,000只,鲜蛋总产量420吨,肉类总产量98.4吨,经济总收入1,322万元,人均生活水平为1,750元。农历六月十八为传统庙会。
  南大江位于乡境西部,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因其座落在古河道的南岸,初名南大沟,后嫌沟字不好听,遂改沟为江,名南大江。1978年后,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个体企业有所发展。1995年投资80万元建大型造纸厂一家,生产普通瓦楞纸,年产2,500吨,产值250万元,利税45万元。1995年底,全村242户,958人,耕地2,571亩(果园430亩),粮食总产量1,363吨,棉花总产量16吨,油料总产量24吨,果品总产量980吨,蛋鸡存栏40,000只,鲜蛋总产量336吨,肉类总产量49.9吨,经济总收入98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952元。
  余舍村位于乡境西南部,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4公里处,地处京广铁路、京广公路(107国道)两侧,邢台至石家庄班车在此村设站。该村建于元朝末年,初有山西省榆社县一个姓邢的人,流落于此盖房数间,后渐成一村,此人在临死前嘱其儿孙以其家县(祖籍榆社县)名为村名,于是得村名榆社。后来谐音演变为余舍。1978年后村民多渠道发展经济,企业摊点15个,尤以运输业发达,有载重汽车5辆,以运输煤炭为主,年运输量1,300吨,总收入30万元,利税6万元。1995年底,全村313户,1,263人,耕地3,257亩(果园130亩),粮食总产量1,506吨,棉花总产量18吨,油料总产量33吨,果品总产量为11吨,蛋鸡存栏15,000只,鲜蛋总产量126吨,肉类总产量52.1吨,经济总收入1,041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797元。
  孙上京位于乡境东部,在乡政府驻地东约1.5公里处,古时此处是一片荒草野地,明朝初年有一户姓孙的到此开荒种地,后渐成一村,定名孙家上耕村,后又迁来一户姓张的在村的北边居住,名张家庄。后两村合并为一村,名孙上京村。村民以农为主,解放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1995年底,全村143户,566人,耕地1,373亩(果园150亩),粮食总产量572吨,棉花总产量9吨,油料总产量12吨,果品总产量95吨,蛋鸡存栏20,000只,鲜蛋总产量168吨,肉类总产量28.5吨,经济总收入421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908元。
  赵上京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约2公里处,古时此处是一片荒草野地,明朝中期有一户姓赵的到此开荒种地,后渐成一村,定村名为赵家上耕村,后来又陆续迁来张、胡、郭、武等姓到此耕地,但是村名仍以赵家上耕为名。后改为赵上京村。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多渠道发展经济,林果及养殖业有所发展。1995年底,全村217户,862人,耕地2,170亩(果园170亩),粮食总产量1,043吨,棉花总产量15吨,油料总产量24吨,果品总产量98吨,蛋鸡存栏50,000只,鲜蛋总产量420吨,肉类总产量55.9吨,经济总收入643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903元。
  刘上京位于乡政府驻地正东约2公里处,该村约在明朝中叶建立,开始有一户姓刘的到此开荒种地,后渐成一村,定村名刘家上耕村,后改为刘上京村。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多渠道发展经济,个体企业摊点20多个。饲料厂建于1990年,投资10万元,年利税8万元,其产品销往临近各县;另有面粉厂2家,蜂窝煤加工厂2家。1995年底,全村215户,916人,耕地2,326亩(果园120亩),粮食总产量1,104吨,棉花总产量13吨,油料总产量21吨,蛋鸡存栏60,000只,鲜蛋总产量504吨,肉类总产量58.8吨,经济总收入705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990元。
  胡上京位于乡境东部,在乡政府驻地东偏北约3公里处。约建于明末清初,起初有一姓胡的到此开荒种地,后渐成一村,定村名胡家上耕村,后,改为胡上京村。村民以农为主。1978年后,以蛋鸡饲养为主的养殖业有所发展。1995年底,全村172户,705人,耕地1,390亩,果园70亩,粮食总产量548吨,棉花总产量7吨,油料总产量9吨,蛋鸡存栏35,000只,鲜蛋总产量294吨,肉类总产量28.5吨,经济总收入531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801元。
  王上京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偏北约3公里处,明正统十二年(1447)建村,开始有一户姓王的由龙华村到此开荒种地,后渐成一村,定名王家上耕村,后改为王上京村。80年代后,以农为主发展养殖业。1995年底,全村91户,373人,耕地620亩,粮食总产量287吨,棉花总产量4吨,油料总产量9吨,蛋鸡存栏30,000只,鲜蛋总产量252吨,肉类总产量17.7吨,经济总收入35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1,903元。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内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