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08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民兵
分类号:
E28
页数:
6
页码:
850-855
摘要:
本章概括了内丘县民兵组织、武器装备、军政训练、民兵活动等。
关键词:
内丘县
军事史
民兵
内容
第一节 民兵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县、区、村的抗日游击队和抗日自卫队,拿起武器是战士,放下武器为农民,后称为民兵。内丘县民兵组织是伴随着本县党组织、抗日政府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38年2月,县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后,孙家坡成立了第一支抗日自卫队。1939年10月,内丘铁路以东的金店、清修等村在尧山边区委领导下,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后改称内东区中队)。
1942年6月,东北区、东南区先后成立了抗日区政府的区干队。内丘至柳林公路以南地区成立了南保家民团,公路以北农村成立了北保家民团。各区抗日自卫队、区干队隶属县抗日游击大队和区政府领导。
1943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民兵工作的指示,对民兵组织进行了统一编制,县武委会成立了民兵指挥部。
解放战争期间,凡18—40岁的强壮劳力,都按部队编制编入民兵和民工组织。县设民兵大队,区设民兵中队,村设民兵小队。同时大力发挥女民兵在生产和后方治安中的作用,担负站岗、放哨、送信和支前等工作任务。
1958年,实行“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县成立民兵师部,公社成立民兵团,生产大队成立民兵营或民兵连。凡16—45岁的男女公民(除地、富、反、坏、右分子外),都编入民兵组织,其中16—30岁为基干民兵,31—45岁为普通民兵。县委书记兼任师政委,县武装部部长任师长。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开始,在“要准备打仗”的号召下,内丘县成立基干民兵战备团。
1978年9月,县战备团辖19个营,378个连(县直44个连、公社、大队334个连)。
1981年,县恢复基干民兵独立团,县武装部部长任团长,政委任政委。
1985年,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民兵预备役工作“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中发〔1985〕22文件,对民兵组织进行了调整,县基干民兵团辖17个营,319个连,122个排,420个班,设民兵专业技术分队8个,八二迫击炮连4个,八二无后座力炮连两个。延续基干民兵及专业技术分队编制。
1989年以来,注重抓好基干民兵、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建设。优先把28岁以下的退伍军人和经过基本军事训练、有专业特长的青年编入民兵组织。
在县水泥厂和内丘镇分别组编了120人的两个应急分队,担负保卫城区重点目标,应付突发事件;在县交通局、公路站成立了一支舟桥分队;内丘县还建立了八二无后座力炮分队、八二迫击炮分队、通讯分队、卫生分队等。1999年在大孟镇召开了民兵基层建设现场会,统一了全县基层建设的标准。
第二节武器装备
1938年2月,县抗日游击队初建时,只有十几个人,八九支枪。1943年,全县共有抗日自卫队员1000名,600余支枪。这些武器除上级军事机关发给外,大都是从战场缴获的。
1942年,县抗日自卫队开始制造和使用地雷。同年3月26日,民兵配合独立营在乔交台用地雷伏击日伪军,伤敌十多名,俘二名,缴获枪两支,子弹百余发。
1949年,县武装部成立后,对全县民兵重新进行武器装备。
1984年,县建立民兵装备仓库,全县民兵武器装备上缴,实行统一管理。1988年以来,县民兵装备仓库实行正规化管理,先后安装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防范设备,达到了“四有”(有武器库、有枪柜、有管理制度、有专人看管)、“四无”(无丢失、无损失、无锈蚀、无霉烂变质)标准。
1990年经河北省军区验收,评为省级“标准化仓库”。1993年被河北省军区评为“民兵装备仓库达标先进单位”,并颁发铜质奖匾。
1998年,县人民武装部民兵武器装备库其武器上缴邢台军分区民兵武器仓库统一集中保管,县人民武装部每年上缴保管费。
第三节军政训练
抗日战争初期,县抗日政府非常重视民兵军事训练,除组织民兵干部、骨干参加太行分区组织的专业培训(如地雷制造使用训练)外,还利用作战间隙,开展练兵运动。训练内容主要是射击、投掷手榴弹、地雷爆破及队列,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民兵明白为谁扛枪打仗,提高民兵苦练杀敌本领的自觉性。1941年1月,县委、政府、独立营在山区举行全县民兵检阅,二、三、四、五区民兵2000余人接受检阅,并进行投弹、射击等项目的军事比武。
1944年11月,根据太行军区《关于一年大整训实施要领》,县组织抗日独立营、区干队、保家民团,在岩南村一带进行三个月整训。整训内容,进行民族气节、团结纪律作风教育,开展以投弹、射击、刺杀三大技术为主的大练兵运动。同时县武委会抽调各村民兵在岩南后庄进行投弹、射击、爆破技术训练。女民兵牛淑芳带领40多名女青年到白草坪村参加军事训练。
解放战争时期,采取县训民兵干部,区训各村民兵的方法,统一规定训练内容、训练制度和验收评比标准。1946—1948年,全县6867名民兵在赴山西太原和元氏九次参战之前,都集中进行军事训练,提高战场适应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兵军事训练日趋现代化、正规化,训练内容也随着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发展而发展,训练制度日臻完善,为增强后备兵员实力奠定了基础。
训练设施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县武装部始用训练模具对民兵进行军事训练。70年代,又增加了“三防”(防空袭、防化学、防原子弹)教学模具。1984年,县投资22万元,在县城西北三百米处,建立了内丘县民兵训练基地,设主任1名(副科级),经济管理员1名,军事教练员4名。基地设有教研室、军械库、电化教研室、资料室、阅览室、游艺室、国防教育室,能容纳220人的生活、住宿及教学,并设有爆破、战术训练和实弹射击场地。1987年5月,内丘县退伍军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民兵训练基地成立。1988年4月,邢台地区在内丘县召开退伍军人技术培训现场会,内丘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退伍军人技术培训和安置开发使用先进单位。1980年以来先后培训35岁以下退伍军人4000余名。县民兵训练基地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训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丘县参照总参拟定的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和邢台军分区民兵训练指示,每年对民兵干部、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及民兵进行军事训练。1985年以来,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每年训练20天,基干民兵每年训练15天左右。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军训。
训练内容1968年前,军事训练内容除队列外,主要是进行常规兵器训练。
以后,又增加了以防空袭、防化学、防原子弹和反坦克训练。政治训练突出学雷锋,创四好连队,当五好民兵以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1985年以来,民兵训练着重突出民兵干部、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三个重点,大力开展电化教学和模拟训练,提高了后备兵员质量。
1992年4月,内丘县承担区军事训练比武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在比武中,参赛的13个项目中,内丘获得了七项第一、六项第二,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受到邢台军分区通报表彰。
1987年以前,民兵训练费由上级拨给。
1987年以后,民兵训练费由社会统筹。
1990年,实行乡统筹。每年全县民兵训练统筹费为16万元。2000年,内丘县作为费改税试点,由县财政统一收缴,每年全县民兵训练费24万元。
第四节 民兵活动
参军
抗日战争时期,县青年民兵积极参军参战。自1937年10月至1945年8月,内丘县有1288人参加了抗日队伍,占全县总人口的1.7%,占劳力的2.5%。
解放战争时期,内丘县先后完成六次扩军任务。自1945年9月到1948年12月,共有4646人参军,占全县人口的4.4%,占男劳力的16.2%。
内丘县1 937年—1 948年民兵参军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丘民兵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1951—1953年,全县有千余人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6年11月到1994年,内丘县共参军11542人。从1994年至2000年应征者1705人,其中不乏英模和佼佼者。如1988年,大孟村镇东青山村村民刘群生积极报名应征并要求到最艰苦的地区,后被分配到内蒙边疆,第三年即被评为全军优秀班长。其爱人刘秀琴被评为边疆海防军人优秀妻子,受到民政部、总政治部、全国妇联的通报表彰。
参战、支前
抗日战争时期,内丘县参战支前民兵有5万余人次,主要参战活动有“反扫荡”、“反封锁”、“百团大战”和大反攻作战。如1940年8月,为配合“百团大战”,内丘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刘振邦为总指挥部的支前指挥部,组成参战破击队和担架队,共4万余人次,填封锁沟40华里。到1945年8月,为配合部队作战,组织民兵扒运铁路道轨3449根,割电线40多里,出大车924辆,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内丘县大的参战支前活动有9次,共4580人,其中参战民兵1080人,主要任务是支援解放元氏和支援解放山西太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兵工作重点由战时直接参战支前,转变为维护社会治安、拥军支前和参加当地两个文明建设。1993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驻军27集团军参加军事演习。其间内丘县成立了支前指挥部,组织县直13个部门、6个沿途乡镇民兵参加“三道、两线、一站、一点”的保护工作:“三道”即全长25公里的107国道和任县驻军至官庄火车站的道路、邵明驻军至清修道路,“两线”即邢台驻军通往内丘县的部队和通往任县驻军的两条有线电话线路, “一站、一点”即官庄火车站和驻军点。为维护演习部队摩托化开进畅通无阻,先后组织2800人(次),出动车辆296辆(次),补设道路标志20处,补写地名、村名等15处,书写大幅标语16条,共设供水点、食品供应点各3处,汽车维修站、医疗队各1个,涌现出8个支前先进单位和16名支前先进个人,受到军、地领导表彰。
承担紧急险难任务
积极参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经济建设是内丘民兵的光荣传统。1943年79月,内丘民兵同抗日根据地军民一起,开展灭蝗救灾斗争,为减轻灾害损失,巩固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兵成建制地参加根治海河、抗洪、防震救灾、兴修水1945年冬,欢送新兵入伍利等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平时则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建设家园。
1987年以后,山区、丘陵民兵营造致富经济沟48条,植树130多万株,修路730公里,推动了太行山综合治理工程和绿化工程进展。1988年,参加全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的北水南调工程,累计出工8000多人(次),动土石方20多万立方米。1990年,出动3个民兵营1700名民兵,会同筑路工程队提前两年修通23.7公里的獐獏至白鹿角乡深山区公路。
随后在内昔(后改为隆昔公路)公路建设中,山区侯家庄、獐獏两个乡的民兵由乡武装部长带领,成建制地奋战在施工前线,发挥了突击队、主力军作用。在1996年抗洪抢险中,大孟村镇张夺村民兵连在乡武装部长李景辰带领下,坚守张夺河畔,抢救遇险群众3人(内蒙古人),李景辰荣立一等功。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