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交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88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交通管理
分类号:
U491
页数:
6
页码:
290-2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交通管理,其中包括管理机构、经营机构、公路管理、公路运输管理等。
关键词:
内丘县
交通管理
内容
管理机构
交通局民国17年(1928),县政府设建设局,全县交通业务由建设局负责管理。民国24年(1935),裁局改科。1946年,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了运输组,负责运输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交通业务隶属农建科负责。1952年,交通业务归建设科管辖。1956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交通科。1958年11月成立交运局。1983年改名为交通局,有职工18名。下属单位有汽车站、公路站、稽征站、车辆监理站、搬运站、运管站等6个单位。2000年底交通局共有职工18名(其中干部12名,员工人6名),下属单位有公路站、稽征站、运管站、地方道路管理站等。
交通警察大队1964年以前,内丘县没有车辆监理机构。只明确两人兼管车辆监理工作。1975年,县交运局设车辆监理站,共有5人。到1985年底,有职工21人,小汽车1部,三轮摩托车3辆,负责全县机动车辆管理工作。1987年该站从交通局析出,隶属县公安局管辖。
运输管理站1977年12月,成立内丘县车辆办公室。1985年1月,改名为内丘县运输管理站,有职工8名。至2000年底,有职工12人,房屋15间,机动车2辆。
稽征站1975年开始建立征费组,有职工4名,归交通管理站管理。1988年成立稽征站,有职工10名,三轮摩托1辆。到2000年底,有职工10人。
经营机构
公路管理站1962年成立交通管理站。1967年撤销。1972年5月又恢复。1985年改名为公路管理站。有管理人员7名,征费人员8名,机务人员6名,固定工24名,道班工101名,共计146名。到2000年底,有干部职工118名,客货车2辆,面包车1辆,吉普车1辆,拖拉机5台,压路机2台。养护国道107线24.495千米,平涉线7.237千米,县道3条94.76千米。下属2个养护中心,负责境内公路养护。
地方道路管理站1992年10月成立,负责乡级道路管养工作。到2000年底,共有职工21人。养护设备有挖掘机1台、压路机4台、装载机2台、平地机2台、大油车1台。
汽车站1946年组建运输组,有2人,铁轮大车10辆,租民房3间办公。到1951年发展到8人,有15辆铁轮大车和1辆胶轮大车,以组织各村的大车搞运输为主。
1955年组建了运输合作社。1958年,内丘、临城、柏乡、隆尧四县合为内丘县后成立运输股,下设柏乡、临城、隆尧3个运输组。运输股有房间28间,占地6000平方米。1961年改建内丘县交通运输公司。1962年更名运输管理站。1965年成立民间运输管理站,由运输站代管。1985年底全站共有24人,房47间。站址在火车站南东环城路西侧。货运车10部,客运车2部。1989年划归邢台地区管理。1994年有客车27部。1994年10月,汽车站将其107国道内丘段西侧的营业楼一层以上部分租给公安医院使用。1997年,汽车站将其东环城路西侧原址中大部分面积租给小博士学校使用。后又将107国道西侧的营业楼租给天龙塑业公司使用。
运输社1955年12月成立,时称前进运输社。1958年运输社归交运局领导。1966年该社有汽车1辆、马车16辆、骡马46匹。1977年购置小拖拉机4台。1988年底,该社工作共有干部职工23人,房屋30间,汽车3辆,小拖拉机2台。1989年与汽车站合并。
搬运站1951年县搬运工会成立,主要经营货物搬运,性质上属集体企业。1958年设冯村、镇内、内丘、柏乡、隆尧、山口6个分会。1959年更名为搬运站。1967年改为搬运公司。1970年又复名搬运站,并增添绞车、台钻、电焊机等设备。1985年底,全站共有干部职工100名、汽车1部、小拖拉机20台、房屋105间,固定资产总值28万元。到1994年底,有干部职工60名,汽车3部,小拖拉机10台。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运输行业竞争激烈,迫使其停业下马。
内丘火车站位于城区东部、107国道西侧,站址中心位于京广铁路353千米+29米处,占地面积15.75万平方米,北邻隆尧县车站,南为官庄车站,各相距11千米。按技术性质分为中间站;按业务性质分为客货营业站;按行车和客货运量,1995年6月前为四等站,1995年6月1日经北京铁路局批准,晋升为三等站。
内丘火车站于光绪二十年(1902)十二月动工兴建,翌年4月运营,初隶属于京汉铁路局车务段。1949年隶属于郑州铁路局。今隶属于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分局邢台车务段管辖。
内丘站建站初期只有一股车道,有效长度472米,民国34年(1945)被抗日军民拆除。1949年修复通车后该站有两股道,有效长度为650米。1960年有6股道,其中第五道有效长度为520米,其余各道均为823米。1975年又增设磨窝煤矿专用支线。2000年该站共有6股道,总有效长度10535米,有道岔24组,行车调度设备为小站电气集中设备。1995年6月27日后更新为6502型大站电气集中行车调度设备。
内丘站建站初期,有房屋9间,295平方米;站台1座,面积1620平方米。到2000年底,房屋面积达429平方米,其中候车室面积为400平方米;旅客站台2座,面积分别是1801平方米和1251平方米;货物仓库2座,面积共594平方米;仓库外站台1座,面积为1045平方米;货物高站台1座,面积1995平方米。装卸机械有门吊1台,最大起重力为15吨;装砂机3台,固定资产总值62.1万元。
官庄火车站座落在县城南11千米处。站址中心位于京广铁路363千米+988米处。北距内丘站11千米,南距邢台站15千米,占地面积123460平方米。按行车和客货运量为四等站。始建于1912年5月,初属京汉铁路局车务段第一总段第三分段,今属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分局邢台车务段。
官庄站建站初期只有两股道,有效长度分别是505米和154米。1937—1948年,曾一度停运,1949年恢复通车。1960年站内增至5股道,有效长度各延长到848米。1984年东庞煤矿建成后,增修专用线一条。1988年12月,有6股道,有效长度1050米。截至1994年底,该站有到发线6条,货物线、牵出线、南北联络线各1条,道岔41组。
建站初期有票房、闸房等共8间,计114平方米;旅客站台2座,面积分别是900平方米和750平方米。1994年底,客运房屋面积达167平方米;旅客站台2座,面积分别是1124平方米和927平方米;货物仓库3座,共650平方米;货物站台3座,面积750平方米;货场1处,面积9982平方米。
该站承运货源主要来自内丘、任县、邢台等地,以粮食、饲料、矿石、棉籽皮为主。1912年成立时,不办理客货业务。1913年开办客货业务,20世纪50年代后客货量有所增加,20世纪70年代后期,客、货运量增长较快,之后货运量明显大增,2000年达1661663吨。
公路管理
路政管理1987年10月20日,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有关条文颁布了《关于加强路政管理的通知》。1998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内丘县在县域内广泛宣传。1987—2000年,共处理和制止违章建筑2001起,拆除违建10708平方米,收取公路赔(补)偿费89万元。此外还建立健全了路政管理档案。
公路绿化民国34年(1945)京汉公路(107线)恢复交通时,在京汉公路内丘段两旁大量植树,但其他道路植树较少。1956年后,特别是1974年至今,大力普及公路绿化,共植树23758株,造矮林3.15万墩。1978年后,实行了以承包为主的植树管理,把任务落实到各个道班,分线分段进行管理。到2000年底,在全县主要公路植树共计48790株,成活率在99.2%以上,保存率在98%以上。
公路养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丘县试办了公路养护工作队。根据国务院1955年“国发字第153号”关于改进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修建地方道路的指示精神,依靠广大群众在冬春农闲季节对公路进行维修。1963年,内丘县在京汉公路内丘段上建立了道班,1967年在内侯公路上建立了道班,1980年后对各道班实行了养护承包制。从传统的“大锅饭”逐步实行了分段承包、定额管理。承包项目分为路基、路面、路树、桥涵构造物的管理。其标准为: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车顺适,路肩整洁、无车辙、无反坡,路基稳定,边沟排水畅通,桥涵构造维护完好无损,标志号齐全鲜明,宜林路段树木齐全、无病虫害。在工资分配中实行“多劳多得”。2000年,全县公路养护道班6个,干部职工124人。
交通量观测1979年开始此项工作。最初只对107线、平涉线观测,现对隆昔、官永、内邢及重要的乡道也进行观测。1980年,107线内丘县段日平均交通量为1140车次,平涉线达780车次。到2000年底,107线昼夜平均交通量达11827车次,平涉线达1878车次,隆昔线达947车次,内临线达1601车次,乡级道路达400车次。
养路费的征收与使用内丘县在清代末就有了收缴车捐。民国9年(1920),北洋政府即开始征收工巡捐。民国17年(1928)开始征收养路费。1937年“七七”事变后,征收养路费工作停止。1953年国家制定了《公路养路费征收暂行办法》。1958年前,内丘县养路费征收归邢台地区公路管理局邢台分站管理。1962年,内丘县始有两人兼管此项工作。1975年建立征费组,1978年征费组与车辆监理站合并。1980年征费组由公路站代管,1988年成立稽征站。以后按照国家征费标准对机动车辆征收养路费。不但对县内车辆进行征收,而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入县境内的外省、区、县车辆也进行查征补漏,所征收的费额全部上缴,至2000年未变。
公路运输管理
客运管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由内丘县去往石家庄、邢台、隆尧、柏乡、宁晋、临城等方向的客车日均达80多次,客流量日均达2800人次。客运管理执行全省统一运价和路单,客票由省统一制样。严禁拖拉机搞客运。
货运管理1965年,为加强民间运输管理,内丘县成立了民间运输管理站,后由县交通局运输管理站负责管理。参加运输的车辆必须遵守法纪,对国家规定禁运、限运的物资以及危险货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运输。
运价管理所有从事营运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统一运价。运管站根据有关规定对各种车辆提取管理费。1987年之后,按营运收入总额的1%提取,至2000年未变。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