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引水灌溉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80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引水灌溉工程
分类号: TV67
页数: 4
页码: 258-2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引水灌溉工程,其中包括北岭灌区,马河灌区,石河灌区,北水南调,西水东调等。
关键词: 内丘县 饮水 灌溉工程

内容

北岭灌区
  位于太行山区东侧缓丘陵地带,土质为沙壤土和粘壤土。该区地下水位较深,井灌困难,仅有东部靠李阳河支流河岸的一小部分地块可打井灌田。1957年开始建设北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干渠引水量为每秒1立方米,可灌溉五郭店乡11个村的1.3万亩农田。
  北岭灌区建设大致分为初建、恢复和完善三个阶段。初建阶段1957—1962年,主要进行了干支渠开挖及初步配套工程;恢复阶段为1963—1964年,1963年灌区工程遭到水毁破坏,1964年完成了水毁工程的恢复;完善阶段是在1965—1980年,1968年和1980年两次对灌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防渗配套工程的修建,其间,小规模的维修和配套工程不断实施,使灌区功能日臻完善。恢复和完善两个阶段共投资19.50万元,完成工程量27.24万立方米,总用工12.83万工日。
  北岭灌区有干渠1条,长5300米;支渠4条,一支渠长3450米,二支渠长2580米,三支渠长3423米,四支渠长4772米。1979—1980年将干渠全部修成防渗渠,灌区配套面积达1万亩。该区有建筑物191座,其中渡槽15座,引水闸4座,扬水点10处,节制闸、泄洪闸22座,隧洞10处。北岭灌区自1958年至1979年的21年间,累计灌溉有效面积为14.22万亩,总灌溉水量3984万立方米。
  马河灌区
  1958年9月以马河水库为引水枢纽工程的马河灌区开工兴建。1959年冬基本建成,后经完善,于1960年冬开始灌溉农田。
  马河灌区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3年,该区主要进行干渠开挖和初步配套,完成投资4.5万元,用工17.47万工日。第二阶段1964—1978年,其中1964年和1965年对灌区水毁工程进行恢复,1966年11月—1969年5月进行了支渠土方开挖和配套等扩建工程。该阶段完成投资12.25万元,用工13万工日。第三阶段为1979—1980年,进行了干渠全部防渗和支渠部分防渗,完成投资30万元,用工21.29万工日。
  马河灌区控制大孟村、永安两个乡镇、27个村的耕地,灌区北至内白公路,南至胡里村南的岗坡地,东至京广铁路,西至西丘娘娘岗。灌区内地形呈西高东低,地面坡度在1:50~1:200之间。整个灌区处于太行山东侧缓丘陵地带,土质以沙壤土为主,以种植小麦、棉花、玉米为主,其南部有一部分沙地,是花生主产区。
  马河灌区建有总干渠1条,长100米。南干渠2条,共长6990米,另建支渠3条,共长19550米。北干渠1条,长2153米,另建支渠4条,共长12600米。南干渠控制灌溉大孟村镇的西庞、冯村、北良、北良屯、南石庄、二十里铺、胡里、马村、十方、吴村、宋村、冯唐、大孟村、都城铺等14个村的耕地;北干渠控制灌溉内邱镇的东庞北庄、东庞东庄、中程村、北程村、南程村、前表山、后表山、后鲁亭、南永安、北永安、西永安、新石河、西丘等13个村的耕地。
  灌区现有渠系建筑物189座,其中渡槽5座,干渠引水闸56座,扬水点10处,节水闸、泄洪闸49座,隧涵洞1处。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5.4万亩,干渠引水能力每秒1.491立方米。但实际灌溉面积最大为4.1万亩。1980年进行水利工程“三查三定”时,根据马河灌区历年平均灌溉面积在2~3万亩的情况,核定其灌溉面积为2.7万亩。
  马河灌溉区自1960年运行以来,发挥了较大效益。在1960年前,灌区内水浇地主要靠井灌,灌区运用后发展为井渠双灌,扩大水浇地面积2.55万亩,水库蓄水量丰富时以渠灌溉为主。自1960年以后,总灌溉用水量3260万立方米,其中1972—1978年期间为291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1.7万亩,灌溉30.35万亩次。1979年实施渠道防渗后,灌水定额由从前的每亩100立方米减为80立方米。
  石河灌区
  以石河水库为引水枢纽的石河灌区工程始建于1958年,建成于1959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6万亩,实灌面积0.957万亩。1980年水利工程“三查三定”时,核定其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实灌面积0.7万亩。
  石河灌区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2年,该阶段完成了干渠开挖以及3座渡槽和3个跌水的建设;第二阶段1964—1980年,该阶段中,恢复了1963年水毁工程,并进行扩建;第三阶段1981—1982年,对灌区进行防治配套工程。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投资3.12万元,完成工程量3.177万立方米。
  石河灌溉区灌溉杨庄、永安二个乡7个村的耕地,其主体工程有干渠1条,长4000米。支渠3条,其中一支渠长800米,二支渠长6500米,三支渠长3000米。
  石河灌区共建有渠系建筑物146座,其中渡槽3座,跌水8处,引水闸、节制闸30处,扬水点8处。
  石河灌区在实际运用中,从未达到设计灌溉面积,历年来最大有效灌溉面积仅达0.9万亩。截至1981年,灌区总灌溉用水量1855万立方米。
  北水南调
  工程位于县域五郭店乡北部。在西邵明、东瓷窑沟建立永久性的供水源地,并将水南调,以解决该乡8个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农田灌溉。
  工程设计由县水利局完成。1988年经省水利厅批准,列入1988年度和1989年度基建计划。核定工程总投资131万元,其中国家拨100万元,县自筹31万元。
  1988年10月工程动工,1989年12月10日竣工。该工程共完成机井配套8眼,安装变压器5台,架设高、低压线5000米,开挖干渠4500米(其中暗渠1275米),浆砌石防渗3200米,建铸铁管渡槽2座,跌水5处。完成土方5000立方米,石方3600立方米,砌石3000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00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32.72万元,用工1.2万个工日。
  该工程建成后有效地缓解了五郭店乡北障镇、五郭店、胡家庄、史村等村的干旱缺水问题,可扩大水浇地面积1.4万亩。
  西水东调
  主体工程位于内丘县大孟村镇十方村,旨在利用东庞煤矿在十方村所打6眼探测井作为机井群,并将水向东调往胡里、马村、北良屯等一带,以解决该地区干旱问题。
  1990年10月动工兴建,1991年11月竣工。完成的主要项目有机井配套6眼,干渠开挖4.5千米,其中浆砌石防渗1000米,跌水5处,导虹吸1处,水闸2座,水池6个,并建有管理所。工程总投资9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自筹37.5万元。
  西水东调工程扩大水浇地面积0.8万亩。1992—2000年累计灌溉农田6.3万亩次。
  截潜流、扬水站
  截潜流是在山区搞的地下小水利工程,即在河道内修建地下挡水坝,截住潜流,抬高水位,引水灌溉。1977年全县有73处,1985年239处,1994年510处,2000年发展到580处,可灌溉耕地1.1万亩。
  为浇灌山区、丘陵高台耕地,修建扬水点,引水上山,以扩大水浇地面积,1957年高望村首先建成扬水站1座,配有锅驼机1台,12寸水泵2台。冯村公社东青山村于1975年建成扬水站1处,设计流量每秒1立方米。1977年山区、丘陵区有扬水点10处,1985年652处,1994年820处,2000年发展到997处,扬水灌溉面积1.36万亩。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