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饮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8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饮水工程
分类号: TU991.2
页数: 2
页码: 257-257
摘要: 内丘县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西、中、东部的饮用水源的差异很大。西部山区以河川基流为主,中部丘陵区以拦蓄雨水为主,东部平原区则以井水为主。饮用水量差异更大,平原区水量充沛,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区饮水困难,尤其是中部丘陵区,缺水问题极为严重。
关键词: 内丘县 饮水 工程

内容

内丘县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西、中、东部的饮用水源的差异很大。西部山区以河川基流为主,中部丘陵区以拦蓄雨水为主,东部平原区则以井水为主。饮用水量差异更大,平原区水量充沛,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区饮水困难,尤其是中部丘陵区,缺水问题极为严重。
  1949年以前,劳动人民为了生存,根据不同的水源和水量,兴修了一些引水和开发水源工程,如平原地区的土井、砖井,山区的大口井等。但由于这些工程修建零碎,不成规模,加之连年战乱,饮水设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人畜饮水仍非常困难,一遇旱年,饮水即成为最大的问题。山区、丘陵有80%的村庄的群众要往返几千米,到有水源的地方取水维持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十分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县乡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帮助山区群众搞小型蓄水工程,解决部分村庄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1970年后,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加之原有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破坏严重,使山区一些村庄的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有63个村为缺水村(计有7009户,32107人,大牲畜4991头)。1978年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领导,发动群众,广辟水源,兴修饮水工程。到1981年,共完成饮水工程43项,其中修小水库1座,打深机井21眼,建引水管道14处,建扬水站1处,塘坝5座,大口井1眼,解决38个村的2913人、532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到1994年底,共打饮水水井77眼,大口井12眼,截潜流、扬水点、水池共77处。在獐獏、侯家庄一带建水窖600个,改善了人畜饮水的困难状况。1994年后,由于水土流失仍在不断加剧,又有部分村庄出现人畜饮水困难。1995—2000年,共投资300多万元,在150个村庄(多为山区、丘陵地区)开展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到2000年底,已有89个村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问题。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