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房产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782
颗粒名称:
房产管理
分类号:
F293.33
页数:
2
页码:
237-2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民国时期到2000年房产管理概况。
关键词:
内丘县
房产管理
内容
民国时期,旧政府机关及所属单位的房舍和寺庙观庵多为公房。私房可以自由买卖或典当。在家庭内部,私房一般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确定所属。
1945年9月,内丘寺庙观庵和旧政府机关房产由人民政府接管。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全县有778个私营工商户和1295名从业人员过渡到国营或集体企业,其所属私营厂店门市也随之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文化大革命”后,城区公房由财税部门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个人交纳房租,单位给予部分补贴;企业职工住房,大多由本单位自行解决。1981年房产管理由县财政局转交城建局。1990年,原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简称房产公司)属城建局房产公司,负责公房收费、维修和私房统建,公司有13人。
1949年底,全县共有公共住房2106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将大部分公房出售给个人。至1994年底,公共住房只剩300平方米。公房产权归国家所有,由城建局统一管理,1994年12月,对公房收费标准由过去的每平方米0.07元提高到0.2元,仍不能适应对公房维修需要,难以实现以租养房。
随着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双职工人数增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从1970年开始,对职工在城区发放宅基地,是年在旧城墙四周安排职工盖私房。20世纪80年代,职工盖私房明显增多。至1994年12月,共安排职工住宅区9处,建房1177户。至2000年底,职工住宅区(包括家属院)已达4处,入住2000多户。
公有住房出售自1982年始,县陆续向双职工出售公房,当年售县城北街原邮电局处旧房4间,每平方米85元;1985年售西街处旧房15间,每平方米80元;1991年售学道街北侧原武装部家属院旧房50间,每平方为120元;1994年售大修厂处军转干部住房33间,每户6间,加上地皮使用费,每户收费1.8万元。
统建统售1985年,县以统建统售之办法,在县敬老院东侧建住宅楼1620平方米,30个单元,以每单元5600元售出;在南关果园东建平房50户,每户78平方米,以每户19482.50元出售,以上房权归购户。
集资统建1981年在县大修厂西侧建平房49户,每户60平方米。县城建局在建房前每户集资2000元;1986年在西关原“一七三”(地勘队)旧址建平房71户,每户建筑面积60平方米、集资6000元;1991年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大理石厂内建房74户,每户建筑面积78平方米、集资19482.5元;1991年城建局在市政公司院内建二层住宅楼39户,大单元144平方米,小单元126平方米,造价分别为28500元和23400元,由购者集资。
国家征地个人建房由县城建局统一征地,将使用权出售给职工个人建房。1989年征用南关、西街荒沟地40亩,划分为126片(户),每户面积(含院)约170平方米。按施工难易程度定价,每片约2000元。1992年城建局在振兴东路两侧征用土地187亩,将所征地出售给无房双职工或进城经商者,建二层以上楼房242户。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