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污染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6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污染状况
分类号: X5
页数: 3
页码: 179-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环境污染状况,其中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关键词: 内丘县 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

内容

水污染20世纪50年代后期,县内工业蓬勃发展,相继建起煤矿、硫铁矿、硫酸厂、化工厂、水泥厂等,随着厂矿企业日益增多,大量废水、废渣排入河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山区乡镇沿河道开办众多选矿厂,排放废水及矿尾沙等污染物,致使侯家庄至岭头、獐獏至岩南、柳林至和庄一带河流皆遭受严重污染。污染物有COD、尾矿砂等。据监测,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80余万吨。
  20世纪60年代,推广使用无机化肥和化学农药,使得境内土壤、农作物也遭污染。2000年,全县使用无机化肥2万吨左右,化学农药万吨左右,其有害成分
  大部分被雨水冲入河道。同时,城区水质污染也较严重,主要是居民生活污水、医院排放的废水,未加处理而渗透地层,造成地下水污染。据监测,2000年,县城生活污水排放量达53万吨,COD排放量达180吨。
  大气污染内丘县大气污染源主要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水泥厂、化肥厂为最大的大气污染源,其次为化工厂、钢厂、磷肥厂、砖瓦窑、石灰窑等,一些厂矿企业、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燃煤锅炉和民用取暖锅炉等。其所排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水泥粉尘、燃煤烟尘、SO2、NH3气体等。据1993年统计,全县工业用煤约7万吨,民用约10万吨,年排放烟尘214吨,工业粉尘1.1万吨,SO23000吨。其中水泥厂、钢厂、磷肥厂所排废气,给其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危害。1990年后,平原区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绝大多数农户不再用秸秆作农家肥原料和牲口食料,每到夏收秋耕时节,农民大量焚烧玉米秸秆,使平原区烟雾弥漫,人感呛鼻辣眼且能见度极低,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交通运输。此种状况年均夏季10天左右,秋季持续20天左右。另外,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隆昔公路等交通线路上车辆所排放大量废气,进而加重平原区大气污染度。到2000年有所遏制。
  市环境监测站在内丘县城区1#南关小学、2#大良村、3#马涧村设点监测,数据如下:
  县城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评价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二级标准,SO2日均浓度在0.014~0.072mg/m3之间,超标率为5.0%,总可吸附微粒平均值浓度范围在0.210~0.843mg/m3之间,超标率为90%。
  噪声污染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内丘县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其污染状况是:西部山区较轻,东部平原较重。城镇区域较重,城外较轻。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区
  域噪声等。据2000年8月份监测,城区鑫磊建材集团加工厂产生的噪声严重超标,白天为72分贝,夜间为63.5分贝。
  固体废弃物污染内丘县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冶炼废渣、化工废渣、生活炉渣、选矿尾矿沙,历年贮存占地81万平方米,约1300万吨,其中山区选矿尾矿沙大量排放,不仅影响河道下游居民的饮水,同时带来淤积,对安全泄洪构成了一定威胁。据统计,县城居民年弃生活拉圾约为2万吨,给城区环境带来了污染。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