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生态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6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态保护
分类号:
X37
页数:
2
页码:
178-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生态依法保护、开垦和复耕土地,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开发山场与封山育林。
关键词:
内丘县
生态保护
内容
依法保护、开垦和复耕土地
封建社会土地为私人所有,用地由己做主。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使用虽无法可依,但建宅占地很少。1956年以后,土地归集体所有,国家建设和私人建房占地,由所在生产大队批准即可,并多为无偿占用。1966年后,内丘县开始对非生产性占用耕地进行严格控制,实行土地占用审批制度和补偿办法,使耕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以后,县委、县政府对非农业用地实行计划管理、指标控制、依法审批、跟踪监督,确保用地合理,占地准确,批占一致。1985年冬到1986年秋,对全县农村宅基地进行了统一清理发证。1987年,对全县非农业用地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国家建设占地358处,乡(镇)村建设占地338处,个体企业占地298处。同时,组织县乡两级执法检察队,深入乡村及时查处违法占地现象。从1987年至2000年,共查处各种违法占地1357件,收回耕地107亩。
内丘县从20世纪50年代起,组织群众开展筑坝造田、围堤保土运动,扩大了境内耕地面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县内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修筑梯田2200亩,沙滩造地1080亩。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平原乡镇建立黄淮海农业开发保护区。至2000年,共开发改良土地4000余公顷。与此同时,复耕砖瓦窑占地200余公顷,煤田塌陷区迁村原址占地300余公顷。
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
明崇祯三年(公元1603年),知县雷鸣时为防小马河泛滥,曾动用人力在铁顶墓村北筑堤。民国时期,群众为了生存,根据不同水源水量,修筑了一些简陋的饮水和开发水资源工程,如:丘陵区的旱池、水窖,山区的透河大口井、截潜流,平原区的土、砖井等,由于规模甚小,难以抵御旱灾水患。一旦遇洪遭旱,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深受苦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全县人民筑堤坝、造良田、兴水利、防洪涝、抗干旱,建成马河、石河、马庄、北岭中小型水库及16座小(二)型水库。至20世纪70年代,发动群众筑坝302座,打护防坝1.78万道,鱼鳞坑1511万个,修复地坝1500米,造林1.6万公顷。进入90年代,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开展小流域治理,共建成经济沟23条,治理面积达214平方千米。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从70代初至1980年,浆砌砖石或混凝土结构防渗渠道41000毫米。从1983—2000年,共铺设农田塑质防渗管道50万米。同时,建成喷灌面积160公顷,滴灌面积达260公顷,有效浇灌面积约1.57万公顷。
开发山场与封山育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1950年,在山区直播橡栎树1333.3公顷。1957—1959年,在獐獏、侯家庄乡育桑苗9.93公顷,栽种桑树1145万株。1974年7月,在小马河、李阳河、泜河沿岸植树1000余公顷。1978年,在富岗山庄投资1450万元,建设高新技术园区2166.6公顷。1984年,封山育林666.6公顷。1989—1994年,在西部山区5次飞播松籽9446.7公顷。2000年,在柳林乡以西丘陵与山区地域禁止养羊,并向省市申请建立杏峪次生林自然保护区,翌年批准建立。使治理自然环境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