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682
颗粒名称: 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分类号: X171.5
页数: 1
页码: 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00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关键词: 内丘县 耕地面积 土地质量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口增长迅速,国家建设用地和人民居住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企业、文教、卫生及城乡建设随之占用大量耕地。农村也同时掀起建房热潮,至20世纪末,平原村庄均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扩建了1/3以上,从而出现了“空心村”(放弃或闲置村内旧宅,申请新宅基地建新房)现象,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致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49年,全县共有耕地32867公顷,人均0.33公顷。到2000年,耕地面积减少到27162公顷,人均0.109公顷。51年间共减少5705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12公顷。工农业生产、洪涝灾害及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内丘县煤炭资源丰富,从1898年开始开采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而五郭店乡、内丘镇、大孟村镇的25个村庄形成大面积煤田塌陷区。到2000年全县共塌陷耕地近800公顷,耕地沉降幅度最深达4米以上,最浅0.2米左右。致使平整而肥沃的耕地高低不平,无法正常耕作和灌溉。1963年洪灾淹没土地6000公顷,沙压2400公顷;1996年,山洪爆发淹没土地3000公顷,冲毁与沙压耕地1100公顷;2000年洪水冲毁312公顷,淤压106公顷。这三次洪灾共沙压耕地3606公顷,至今乃有1800公顷沙压土地未能改良。20世纪70年代后,无机肥料使用面积逐年增多,有机肥料使用面积逐年减少,使70%以上的耕地土壤不同程度地形成板结,造成土质下降。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