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文 水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59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水文 水资源
分类号: TV211.1
页数: 4
页码: 150-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水文、水资源,其中包括地表水,地下水。
关键词: 内丘县 水资源 水利调查

内容

内丘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66亿立方米,平水年13072.70万立方米,枯水年9243.00万立方米。水资源过境水量年平均17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2400立方米的29.2%。全县水利工程可供利用水量为706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占5060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可利用量0.023立方米。年平均耗水量7760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66亿立方米的46.7%。
  境内年平均径流深13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1亿立方米。因受降水分布和流域地理、地质等特征影响,年径流和年降水的特点类似,即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每年7—9月份径流量大,春季最小。同时,因受降水分布和流域地理、地质等特征影响,年径流和年降水的特点类似,即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每年7—9月份径流量大,春季最小。同时,因受下垫面因素影响,年径流量较降水变化更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更为悬殊,山区径流大,丘陵、平原依次减小。因此,水资源年内变化基本同降水和径流量年内变化一致,且区域差别明显,分布很不平衡。
  第一节 地表水
  县境河流均属子牙河系,滏阳河上游支流,总长度102.5千米,河网密度为0.135千米/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5条:小马河、白马河、白沙河3条支流,李阳河、汦河2条支流。这5条河均为季节性河流,控制流域面积734.48平方千米,平时基流仅在0.2立方米/秒左右,汛期因源短流急,遇洪水暴涨,易漫堤成灾。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干旱少雨,各河道多常年断流干涸。
  小马河
  主河道在城南5千米处,因流经小马村而得名。上游发源支流有3条:南支流发源于太子岩下,东下后汇南来周王寨、牛王寨之水,经神头、东营、后河庄至张公塔又汇南来任庄之水,至申家洞与中支流汇合;中支流发源于菩萨岭南侧,经石门、孙家坡汇报子口、邢家峪、石流河,至张公塔汇南支流东下,至柳林为柳林河(俗称柳河),过柳林后与北支流汇合;北支流源自且停山和虎头山下,流经虎头山村、至李交台汇柳河水东下。三条支流汇合后,流经郝交台,至马河村为马河(旧志称:“昔人见白马东行,次日潦水循马迹奔流,故名”),又流经马河水库,过近郎村南下,至西庞为西庞河,再折而东去,至东庞为东庞河,再经张夺、过小马,穿金店镇入隆尧县境。县境内长35.25千米,在张公塔段河道宽150米左右,由此而下又逐渐变窄,一般在250米左右,落差102米。年平均流量0.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出现在1963年8月4日,最大洪峰流量达494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299.73平方千米。
  白马河
  古称溹水,发源于邢台西部山区,由邢台县西青山一带入内丘境,流经郭家庄、东青山,又由胡里村西转入邢台县境内。境内长7千米。
  白沙河
  其主流在邢台县境内,为南澧河的主要支流。有3条支流发源在内丘县境内:西支流源自小岭底西北,向东南流经庄和、孟家坪,到白鹿角汇北支流;北支流源自桃园、杏峪,流经潘家庄、石坡咀、西台与西支流汇于白鹿角,再经九寨会、侯家庄,在富岗山庄村南1千米处与东支流汇合,古称之为境内“第三川水”,境内长15千米,落差达580米,河道窄小,一般在5米左右,年平均流量0.23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25平方千米;东支流源自侯家庄乡婆婆庵东,向南流经白草坪、岭头、摩天岭、乔家庄、小西、白塔,至富岗山庄南汇西、北支流,旧志称之为境内“第二川水”,长12千米,落差560米,河道5米左右,年平均流量为0.1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71.14平方千米。
  李阳河
  主河道在城北2.5千米,因流经前、后李阳而得名。河上游有2条发源支流:北支流发源于临城县东代社村,入境后经诣仁为诣仁河,过北岭为北岭河(古志称“马河”),至南大冯转而东下,于南、北双流村之间汇西支流,境内长11千米,流域面积57.77平方千米;西支流源自南赛乡花沟村,经石河水库,过仙人村,折而东为西丘河,至南、北双流与北支流汇合,长15千米,流域面积51.12平方千米。二支流汇合后转向东北,由翟家庄村南过马涧,穿前、后李阳,再东经北光,至河巨铺入隆尧县境,在北楼乡南汪店与小马河汇流,又下至大陆泽后,终汇入北澧河,境内长9千米,河道上宽下窄,由100米逐渐小至40米左右。李阳河在境内流域面积101.63平方公里,落差50米,年平均流量0.6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出现在1963年8月4日,洪峰流量达800立方米/秒。
  泜河
  古称泜水,旧志称之为“韩信背水破赵兵处、《山海经注》云‘泜水敦舆阴,经中丘东流入漳’”。主河道在城北15千米。
  该河源头有3条支流:北支流发源于临城县石家栏。南支流源内丘县境内,分为2支:一支源自獐獏乡中岩山、胡姑垴、圣佛岩下,由岩南至獐獏,为獐獏河,由獐獏出境后汇临城西北诸水,又从石关西南入内丘县境,再经石关后流至石关北出境,此为旧志所称“鹊后第一川水也”,境内长38.9千米,流域面积194平方千米;一支源自南赛乡老虎山下,经郝家赛、集上赛,进临城县境汇入泜河,长15千米,流域面积27.97平方千米。南北支流在临城县南汇入临城水库,出水库后,形成泜河主流,又在临城境内东下,再向南绕过临城县城,至冯村一带向南,流至内丘县高望地界入境,再经西张村、中张村入隆尧县境,境内长6千米。
  第二节 地下水
  地下水的区域分布
  境内地下水分布大致可分为3个区:(1)北岭、马河、东青山以西的地区,面积438平方千米,主要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类型裂隙含水岩系,由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单位涌水量0.4~0.8吨/时·米。该区内河谷中地下水埋藏较浅,有一系列的下降泉溢出地表,流量0.02~0.03立方米/秒之间,地下水年可开采量1833.7万立方米。(2)自北向南包括西邵明、磁窖沟、磨窝、五郭、永安、东庞、东青山条状丘陵区,面积189平方千米。西邵明一带处于邵明——石鼓泉排泄点,加之临城县西部广大地区的河流漏斗补给,水量丰富,单位涌水量在5.4~24吨/时·米,埋深在200~300米,该区年可开采量3168万立方米。(3)山前丘陵平原区,有内丘镇、金店镇、官庄乡。该区地下水靠大气降水和河流补给,汇流条件好,地下水丰富,埋深一般在10~100米,水层厚度5~25米,单位涌水量8~30吨/时·米,便于开采,年可开采量5923.07万立方米。
  全县地下水年自然补给量2306.35万立方米,其中降雨补给年均2152.77万立方米,河流补给153.58万立方米。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地下水大量的采用,已对浅层地下水构成威胁。同时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又得不到充分补给,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呈逐年减少趋势。
  为保护地下水,内丘县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节约用水、科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使地下水得到了切实保护。
  地下水水质
  碳酸钙(HCO3—Ca)型,自西向东分布于辖域内大部分地区。(2)碳酸钙镁(HCO3—Ca—Mg)型,主要分布在山区云大沟、米家沟、闫白芷和丘陵区马河、西丘以及平原区马村、东寨阳一带。(3)碳硫酸钙或钠(HCO3—SO3—Ca—K+Na)型,分布于山区摩天岭一带和平原区北障镇一带。(4)硫酸钙镁(SO4—Ca—Mg)型,分布于山区栗峪一带。(5)碳硫酸钙(HCO3—SO4—Ca)型,分布于山区石坡咀一带。(6)碳硫酸钙镁(HCO3—SO4—Mg)型,分布于平原区张村一带。此6种类型水质,酸碱度(PH)值在7.00~8.10之间,未超过允许值5.50~8.50;矿化度在0.22~0.85克/升之间,均小于2.00克/升;灌溉系数Ka大于1.80,均适合灌溉用水。
  内丘县防疫站对生活用水水质化验结果表明,地下水(饮用)酸碱度(PH)值在6.70~7.60之间,未超过卫生部颁布的允许最大值8.50;硬度为2.60~17.60,亦不大于部颁允许最高值25.00度。地下水中铅、铜、钾、铁、铬、锌的含量分别在0.02、0.02、0.01~0.02、0.02、0.01~0.02、0.02毫克/升左右,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现行《生活饮用水质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标准。硝酸盐氮,混合指标符合部颁标准。地下水中氟含量在0.01~0.20毫克之间,未超过部颁1.0毫克/升的标准,但在不标准的适宜浓度0.5~1.00毫克/升之中。此外,地下水中碘的含量在0.01~0.02微克/升之间,低于部颁标准10微克/升,可能发生甲状腺肿。地下水中大肠菌群超过部颁标准,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