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55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地貌
分类号: P931.2
页数: 7
页码: 136-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的地貌特征,内丘县地貌在元古代震旦纪就已基本形成,随着地壳上升的历次构造运动,地势变为西高东低的梯状地势,形成起伏较大的“M”式地形。
关键词: 内丘县 地貌 山地

内容

内丘县地貌在元古代震旦纪就已基本形成,随着地壳上升的历次构造运动,地势变为西高东低的梯状地势,形成起伏较大的“M”式地形。
  第一节 山地
  山地分布及特征
  山地主要分布于南赛乡虎头山脉、蓬山山脉以西的獐獏乡、侯家庄乡一带,海拔506~1874米,平均海拔1000米,相对高度约1300米。其中,侯家庄乡簸箩坑山海拔1874米,为内丘境内最高峰。区内峰峦叠嶂,山高谷深,山地面积230.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9.5%。
  山地物质组成主要为: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基性火山建造;钙碱性系列的中碱性——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多旋回碎屑沉积岩——基性火山建造。根据各区域作用的差异和变质程度不一,岩石特性不尽相同,可分为:浅变质岩类、中度变质岩类、火山岩类3种特性。
  山地矿藏资源现已查明獐獏以西有铜、锌、钴、镍、铅、硫铁、磁铁、滑石等,部分已开采利用。且地表侵蚀及水土流失严重,使河砂沉积于河道,成为又一天然资源。
  境内山脉均属太行山山脉,其中,鹤度岭山脉为太行山主脉,系县域与山西省昔阳县天然界线。摩天岭、鹊山山脉均为太行山支脉。
  该山脉北起嶂石岩,南至簸箩坑,再由此折东至界子口,全长约30千米,分布小峰40余个,主要山峰有:
  鹤度岭又名仙人台,在寒山垴南5千米处。旧志称“山峰巉峻,唯鹤可度”。上有明嘉靖二十年(1541)建造的长城残垣,《故关志》载:“月牙石城,长五十丈,厚二丈,高二丈五尺。城有楼,楼门勒文曰:‘鹤度仙迹’,盖溪径崛崎,岩山巉耸,上千翠霞,下笼丹壑。”
  锦绣堂今名杏峪口,南与鹤度岭相连。海拔1355米,上有通向山西省的盘山道一条。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筑城墙一道,曾设兵戍守,现残存古山寨一座。
  黄庵垴位于县城西偏北约50千米处,为内丘县与赞皇和山西省交界山。海拔1773.8米。此山高耸陡拔,山势奇绝,犹如幌杆直入云霄,故俗称幌杆垴。
  寒山垴在黄庵脑南约3.2千米处,海拔1806米。山高坡陡,植被繁茂。旧志载:“仙人寒山至此。”
  石人寨在寒山垴南5千米处,其峰如人而立,海拔1082米。
  嶂石岩在石人寨东2千米处,为内丘县与赞皇交界岭。其山峰陡岩悬壁,雄伟壮观,气候凉爽宜人,是旅游观光及避暑胜地。
  老人峰在锦绣堂南3千米处,海拔1133米。其峰如一老人驼背而立,故名。旧志载:“尖峰突如人立,旧谓老人所化,无可考。”五指窑又名朝阳洞,在老人峰南2千米处。其上有5个山洞。
  嘲崖在小岭底西北、五指窑南1千米处,海拔1782米。其山绝壁悬崖,上有内丘通向山西的又一盘山道。
  簸箩坑山在鹤度岭南10千米处,为内丘县与邢台县交界地带,海拔1874米。其山中间凹,四边高,形如簸箩,故名。中间凹处约6平方千米,西边高处称十字格梁,为内丘县最高峰。
  偏梁山在簸箩坑山东2千米处。其鹤度岭山脉
  山陡岩绝壁,海拔1419米。
  甫口山在偏梁山南3千米处。海拔980米。
  王三垴亦称冀脑,在甫口山东1.25千米处,海拔999米。山上曾住有人家。
  摩天岭山脉
  该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接嶂石岩,山峰7个:
  摩天岭原名漫天岭,在三县脑东南3千米处。海拔958米。
  闹乜岭在摩天岭北偏东0.5千米处,海拔918米。
  寺北垴在摩天岭东北3千米处。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921.7米,为与临城县界山。古时东南山腰野猪坪有庵一座,明万历年间重修大殿,改庵为寺,该山处寺北,故名。
  三峰山又名三凤山,位于摩天岭北偏西约2.5千米处,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1458.6米,为与临城县界山。因其山有三峰起伏回环错列而得名。
  三县垴别名大地岩,又称南寨,在摩天岭西北3千米处。是内丘、赞皇、临城三县交界山,海拔1508米。
  西水泉掌在摩天岭西北约0.5千米处。南北走向,海拔1461米,为与临城县界山。因山北为临城县西水泉村而得名。
  大西寨位于摩天岭南7千米处,海拔1302米。其山峰突兀,雄伟壮观。
  鹊山山脉
  鹊山山脉西接摩天岭山脉的闹乜岭,向东折而南至中岩山之夹耳山,再东经鹊山折而向北至吉了寨,呈环带形,全长18千米,主要山峰10个:
  鹊山又名太子岩,位于县城西30千米处,主峰莲花峰,海拔1141米。旧志载:“山顶有白石,形如鹊,故名。鹊东向高竦为鹊头,西北低平为鹊尾。”相传,“周虢叔之后,虢太子弃国从扁鹊游,于此修真,内有太子卧石,长六尺,手、足、肩、背宛然”,又传为扁鹊采药处。其山东侧和北侧悬崖绝壁,南侧和西侧山势稍缓,旧志曾记:“昔有驻兵其巅者,敌仰攻不克,潜觅其尾,遂破之。”其上有太子洞、乔家洞、玉皇皋、莲花峰等名胜,风景奇绝。
  中岩山亦称凌霄山,《山海经》称之为“敦舆山”,在太子岩西偏南4千米处,为与邢台界山。汉末张燕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建的城墙、水牢、点将台、跑马场等遗迹尚存。
  夹耳山俗称响马帽,在太子岩西南4.5千米处。此山形同人耳,左右相夹,故名。旧志载:“山下有泉,流西北入泜水。”
  龙腾山在夜歇岭北偏东3千米处。相传后赵佛图澄掘得死龙,以水咒之即苏,腾空作大雨,故名。
  胡姑垴在太子岩西7千米处,南与邢台县交界。山南有石峰,俗称拴驴橛。岭上有元代建的古寺、龙泉池、石洞天然阁、三教洞、玉帝阁。现龙泉池尚存。旧志载:“相传圣佛出此,有寺及灵泉。泉当涸,有五台僧咒之,涌出如故。”另记,“(灵泉)东流于獐獏村南”。
  瓮山在太子岩北1千米处,海拔746米。因其山形如瓮倒立,故名。
  龙驹岭在瓮山北1千米处。旧志称“曾有龙驹从山洞出”,故名。
  夜歇岭又称夜饮岭,在太子岩北偏东,十八盘南偏东3千米处。相传为虢太子夜歇处。
  凤鸣山在龙腾山北1千米处。古时上有凤鸣庵,庵迹尚存。
  吉了寨别名老虎山,在风鸣山北4千米处。此山为与临城县界山,海拔506米。
  以上山脉植被繁多,由于历代战乱、砍伐等人为因素影响,境内原始植被破坏殆尽,现有植被均属次生和人工植被。植被种类有:中生型森林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以上,有油松、鹅尔栎、六道目等。旱生型落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区,主要有麻栎、拴皮栎、槲树、刺槐等。
  主要特产有:板栗、核桃、柿子、野生药材等。
  第二节 丘陵
  丘陵分布于内丘县中部的南赛、柳林、五郭店和大孟村镇。由西向东逐渐平缓,海拔高度500米以下,平均海拔400米,面积约2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4%。该区岗丘蜿蜒、沟壑交错,为西部山地与平原的连接过渡地带。主要丘岗有:
  菩萨岭在龙驹岭偏北1千米处,曾传山上有一石峰如菩萨,故名。
  石门寨在菩萨岭东3千米处。汉书《地理志》载:“中丘有石门寨”,即指此山。
  虎头山在石门寨东5千米处,众山聚此而隆起。
  且停山在石门寨东5千米处。旧时上有且停寺,现残迹尚存,寺内有千年银杏(白果)树一棵,为稀有之老龄树。旧志载:“旧传虢太子饮马于此,下有马跑泉,冬夏不涸。又有圣水井,清澈洞照须眉。昔有高僧,臭雨气,曰:‘病龙行雨,可悯也。’已而龙来,求救嗓癀也,僧针之,愈龙献甘泉。井旁一室,作龙盘僧膝治疗像。”
  树山在虎头山东3千米处。山上有圆青石,旧时有庙宇数间。
  小房岗在树山东偏南4千米处,上有土地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周围村里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到此拜神。
  孤山又称思亲山或忧心山,相传为虢太子思亲之处。
  蓬山在孤山东3千米处。《山海经》云:“山形如蓬,故名蓬。”旧志载:“史记赵简子即中丘之蓬山赐扁鹊田四万亩”,“其山形盘旋交杂,外圆中虚,山巅有窍大如盘,朝暾出云气,为城市楼阁,或与唐山相连四十余里,如长虹然,日出乃解”。
  籰山在蓬山北3千米处,全为青石和钟乳石岩。旧志载:“山阴有砺水,泉流浅细,层曲而东。”
  马棚岗又名芦山、马峰岗,在籰山东,绵延至西张村、高望、中张村,全长6千米。有碑文记之:“巍峨卓峙,赵北重镇,中丘巨观。”宋代岗上有墨松林。
  百花岩在太子岩南1千米处。旧志载:“上有清泉寺,旧时花木繁荫,境亦幽僻,后凋残荒废。顺治间巨鹿尼僧普玉重修,今稍可观”,“上有清泉,东流入九龙水”。
  白银山在百花岩南0.5千米处,旧志载:“上出云母,遥望如银然。又有观音洞。”
  周王寨在白银山东3千米处,旧传为周世宗寨。明崇祯十三年(1640),农民起义军数千人曾据此山。
  牛王寨在周王寨东偏南2千米处。
  青山在周王寨东15千米处,原名黑山,其东麓原有黑山城。因北周避太祖讳,改名青山。
  程子岗在牛王寨东4千米处,西起杜家台,东至近郎,全长6千米。旧传程子华曾隐居此岗。
  娘子岗在程子岗东2千米,为西东走向,全长2千米。
  龙岗西起十方村东至赵庄村,全长5千米,为内丘县与邢台县交界处。
  此外,还有许多起伏迂回、连绵不断的岗丘、土岭等。
  植被主要以杂草为主,次为酸枣树、刺槐等。
  主要矿产:石灰岩、石英、长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岩、石榴子石等。
  第三节 平原
  处于县域东部,分布于内丘、金店、大孟村3个镇和官庄、五郭店2个乡。海拔45~80米,总面积289.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6.5%。
  该区位于京广铁路两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内丘县人口密集地带,也是粮、棉集中产区。金店镇魏家屯海拔45米,是内丘县海拔最低处。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