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赛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511
颗粒名称:
南赛乡
分类号:
F291
页数:
6
页码:
114-119
摘要:
位于内丘县中部,乡政府驻地孙家坡村西北,东距县城24.5千米。该乡东邻柳林乡,西接獐獏乡,南连邢台县,北依临城县。境域南北长,东西窄,面积139.6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33个自然庄,3040户,12037人,均为汉族,其中非农业人口28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85人。
关键词:
内丘县
乡镇
南赛乡
内容
位于内丘县中部,乡政府驻地孙家坡村西北,东距县城24.5千米。该乡东邻柳林乡,西接獐獏乡,南连邢台县,北依临城县。境域南北长,东西窄,面积139.6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33个自然庄,3040户,12037人,均为汉族,其中非农业人口28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85人。
1961年5月,始设南赛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4月,改建南赛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又称南赛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改称南赛乡人民政府。1990年7月乡人民政府由南赛村迁至今址。1996年1月1日和庄乡与南赛乡合并,称南赛乡人民政府。
乡境西部为山区向丘陵过渡地带,自北向南有老虎山、大石岩、太子岩、周王寨、牛王寨山等,其中太子岩最高,海拔1141米。主要河流2条,北部山间各条小河汇集后,主要向东北方向流入临城县乱木水库;南部山间各条小河汇集后,主要流经柳林乡到马河水库。乡境内有小水库一座,塘坝18座。该乡土地贫瘠,有耕地1021公顷,其中水浇地333公顷,人均耕地0.08公顷。有山场9201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豆类、芝麻、花生为主,2000年粮食总产2431吨,油料161吨,蔬菜、瓜类300吨。干鲜果以苹果、柿子、核桃、酸枣为主,有林地3161公顷,其中果园80公顷,干鲜果总产732吨。大牲畜存栏4000头,生猪存栏8000头,家禽存栏1.9万只,水产养殖15亩,产量10吨,
南赛乡政府畜牧业年总产值29.3万元。
乡内矿产资源以砂石为主,种类有金钢砂(石榴石子)、小雪花大理石、莺格绿大理石、蛭石等,储量分别为7800万吨、6000万立方米、7000万吨、7500万吨。主要石材加工企业有石材厂、制砂厂、石粉厂等20余家。年总产值1591万元。全乡年人均纯收入744元。
乡内有乡办初中1所,村办小学10所。有卫生院2所,医护人员12名;个体医疗点24个,分散于各村。境内主要公路有横穿乡境的隆昔公路和由下马庄(属柳林乡)至扁鹊庙的旅游线路。公路总长度为14.3千米。
该乡文物古迹主要有:神头村的扁鹊庙群和“九龙柏”及寺沟村元代且停寺遗址。其中扁鹊庙群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其相依的“九龙柏”扎根石缝,形状怪异,历史悠久;扁鹊庙西北部的太子岩,山高路险,风景秀丽。扁鹊庙、太子岩、“九龙柏”、“回生桥”、乔家洞等景点,均有神奇传说。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已形成了以庙群为中心的著名旅游区。
南赛位于县城西北24.5千米。乡政府西北3千米。全村176户,655人,以郝、张姓居多。耕地596亩,其中水浇地296亩,沙土地300亩。沙荒124亩。山场1000亩,林场4500亩。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酸枣、柿子、大枣等。矿产资源以石英岩板材为主,有村办石粉厂1个。有村办中心小学1所,5个年级,在校生172名。该村因位于岭底赛南而得名,由南赛和安沟2个自然庄组成。村民有说唱、扭秧歌等文化传统。
张公塔位于县城西18千米,乡政府东南8千米。全村120户,447人,以程、王姓居多。耕地350亩,其中水浇地150亩,沙土地200亩。沙荒140亩。山场5000亩,林场3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大枣等。相传,古时该村有一人叫张翁文,忠诚善良,为人厚道。“神仙”见他后,赐他一座金塔,他又将塔献给了皇帝。皇帝便将此村命名为“张翁塔”,后“翁”演变为“公”,村名便成了“张公塔”。1966年曾又改名为“四新”村,1977年又重新改为“张公塔”。
蔡庄位于县城西偏南20千米,乡东南8千米。全村70户,310人,以孙、侯、高姓居多。耕地460亩,其中水浇地100亩。山场2000亩,林场2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大枣等。传说,该村因姓蔡的先于此占地立庄,故名蔡庄,现在该村虽已无蔡姓,而庄名仍保留未变。
任庄位于县城西南22千米,乡政府东南10千米。全村87户,323人,以王姓居多。耕地580亩,其中水浇地130亩。山场5400亩,林场4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酸枣等。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25名。传说,该村因任姓先于此占地立庄而得名。
刘家沟位于县城西南25千米,乡政府东南13千米。全村53户,193人,以刘姓居多。耕地260亩,其中水浇地60亩,沙土地200亩。山场2500亩,林场2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酸枣等。该村因刘姓祖先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
大和庄位于县城西南21.25千米,乡政府西南10千米。全村200户,778人,以和姓居多。耕地515亩,其中水浇地150亩,沙土地360亩。山场8000亩,林场26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果有柿子、酸枣等。据传,该村因和姓先于此占地立庄,故名和庄。后来一部分人东迁重建一村,名小和庄,故该村为大和庄。1953年曾在此设乡。1958年撤销乡建置。1961年5月又设和庄人民公社。1968年5月成立和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3年和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驻地由该村迁至七里河。1979年改称和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春改和庄乡人民政府。1996年与南赛乡合并。
小和庄位于县城西南20.5千米,乡政府南8千米。全村65户,229人,以和姓居多。耕地270亩,其中水浇地75亩。山场5000亩,林场8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酸枣等。村名来历见“大和庄村”。
?沟位于县城西南19.5千米,乡政府南9千米。全村27户,97人,以董姓居多。耕地135亩,其中水浇地30亩。山场510亩,林场17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酸枣、柿子等。据传,燕王扫北时在这一带见村就灭,见人就杀,因该村地处偏僻山沟,没被发现,有“?下”之意,故村名“?沟”。
宁家庄位于县城西南30千米,乡政府南13千米。全村126户,421人,以孙、张、李姓居多。耕地300亩,其中水浇地150亩。沙荒74亩。山地8000亩,林地10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酸枣、柿子等。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43名。传说,该村因宁姓祖先在此占地立庄而得名。
天台位于县城西27千米,乡政府西南12千米。全村120户,443人,以刘、王姓居多。耕地417亩,其中水浇地80亩。山场1万亩,林场15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酸枣等。有村办小学1所,1个年级,在校生15名。传说该村西有排子顶山,古时又叫天台山,村因山而得名。天台又名西庄,取在大和庄以西之意。
石盆位于县城西南30千米,乡政府西南15千米。全村21户,86人,以王姓居多。耕地47亩,其中水浇地30亩。山场5000亩,林场8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20名。传说该村因西山顶有一盆状大石坑而得名。
后河庄位于县城西19.75千米,乡政府南6千米,全村60户,240人,以牛、王姓居多。耕地315亩,其中水浇地120亩。山场1300亩,林场3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酸枣、柿子等。该村因地处大和庄村后而得名“后和庄”,后演化为“后河”。1982年地名标准化管理时,为区别金店镇的“后河”村,又改名为“后河庄”。
西营位于县城西北24千米,乡政府西南4千米。全村39户,143人,以刘、郝姓居多。耕地120亩,其中水浇地30亩。山场8000亩,林场80亩。据传,古时这一带有大片桃园,故名“西桃园”。战国时,因军队在此驻扎大营,且该村又在河的西岸,又改名西营。
东营位于县城西北23千米,乡政府南3.5千米。全村71户,287人,以李、刘姓居多。耕地317亩,其中水浇地87亩。山场500亩,林场150亩。以农
大和庄皋门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苹果等。村名来历见“西营”。
神头位于县城西北25千米,乡政府西南5千米。全村385户,1583人,以郭、侯姓居多。耕地1320亩,其中水浇地234亩。沙荒200亩。山场1600亩,林场7000亩。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副业有家庭养殖、山货加工。干鲜果有柿子、核桃等。有个体矿砂厂1个,年产值2万元。有村办希望小学1所,6个教学班,在校生165名。相传,该村最早以九龙河为界分为两个村,河北为焦子村,河南为朗家庄。春秋战国时期赵简子以中丘蓬山一带四万亩土地封赐扁鹊,从此扁鹊就在篷山一带定居下来,采药行医,普救黎民。后遭秦国太医令李醯嫉妒,被杀。人们为纪念他,把其头取回葬于鹊山(今太子岩)脚下,九龙河畔,焦子村西侧,并为之修庙塑像,因此焦子村、朗家庄合并为一村,称“神头村”。1966年曾改村名为“红卫”,1977年复称神头村。村西有“太子岩”、“莲花峰”、“乔家洞”等景点,村内有“九龙柏”、扁鹊庙群等文物名胜。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十月初一为传统庙会日。
石流河位于县城西北22.5千米,乡政府东南3千米。全村56户,235人,以刘姓居多。耕地320亩,其中水浇地80亩。山场4000亩,林场10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有家庭养殖。干鲜果有柿子、大枣等。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13名。传说该村东有巨石,河水穿石隙流过,天长日久,巨石被冲成河道,故名“石流河”。后因村内人口增加,一部分迁至村西立庄另居,称上石流河。今该村由下石流河、上石流河2个自然庄组成。
邢家峪位于县城西北23千米,乡政府东南3千米。全村27户,117人,以刘姓居多。耕地108亩,其中水浇地70亩。山场2000亩,林场2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有家庭养殖等。该村位于三条山沟汇合,相传,300年前有一姓邢的在此居住,以开荒为主,后建立村庄,故名邢家峪。
郭家沟位于县城西北22.65千米,乡政府东南2千米。全村66户,267人,以赵、郝姓居多。耕地250亩,其中水浇地50亩。沙地50亩。副业有养殖,石材加工,有个体石材厂4个。有村办小学1所,2个年级,在校生17名。传说该村因地大山沟,又是郭姓先到此占地立庄而得名。
孙家坡位于县城西北24千米,乡政府东南1千米。全村72户,283人,以孙、侯姓居多。耕地250亩,其中水浇地150亩。沙荒50亩。山地5000亩,林场40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以金刚砂开采为主,有个体砂厂1个,年产值6万元。据传,该村始建于明末,当时有一孙姓全家五口从山西洪洞迁到此地,于坡地建庄,故名孙家坡。村有金刚砂矿产资源,储量3500万吨。
报子口位于县城西北25千米,乡政府西南4千米。全村56户,208人,以张、刘姓居多。耕地100亩,其中水浇地40亩。山场2000亩,林场5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以养殖、金刚砂开采为主。有个体矿厂4个,年产值3万元。传说古时附近田家媳妇生过九个孩子,个个都因一种怪病活不足七天而夭折,为此田家媳妇精神有些失常,常常在夜间到这里抱着死孩子痛哭。最终还是神医扁鹊治好了初生小孩的这种怪病。后来这里居住了人家,人们为纪念扁鹊,把该地称为“抱子哭”,再后因谐音,“抱”演变为“报”,改叫“报子哭”。清朝时又改为“报子口”。村有金刚砂矿产资源,储量5000万吨。
寺沟位于县城西北22千米,南赛乡政府东北8千米。全村46户,184人,以王姓居多。耕地430亩,其中水浇地36亩。沙荒94亩。山场4500亩。村有且停寺遗址,寺中原有八人合抱粗的千年银杏树。
花沟位于县城西北21千米,乡政府东北8.5千米。全村64户,243人。全部为董姓。耕地325亩,其中水浇地25亩。沙荒75亩。山场1500亩,林场2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该村因地山沟,沟内有座大花墓而得名。村有储量1万立方米的莺格绿大理石矿产资源。
石门位于县城西北25千米,乡政府西北0.5千米。全村110户,417人,以董、李姓居多。耕地340亩,其中水浇地130亩。山场8000亩,林场80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核桃等。有村办中心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85名。
菩萨岭位于县城西北27千米,乡政府西北2千米。全村82户,318人,以吉、刘姓居多。耕地278亩,其中水浇地90亩。山场6000亩,林场40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核桃等。据传,该村西北山岭上有个石人脑,石人脑上有个石菩萨,故名菩萨岭村。
岭底赛位于县城西北30千米,乡政府西北4千米。全村147户,547人,以张、薜姓居多。耕地270亩,其中水浇地100亩。山场7800亩,林场6500亩。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核桃等。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30名。据传,该村建于明朝,因该村周围尽山,山头方向皆朝此村,村于诸岭之下,群山把村子包围得森严如塞堡,且位置在西,故原名西塞,后更名岭底塞,又演变为岭底赛。
北赛位于县城西北31.5千米,乡政府西北11千米。全村95户,388人,以杨、闫姓多。耕地270亩,其中水浇地180亩。沙荒80亩。山场4700亩,林场1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有养殖、石材加工,有个体石材厂6个,年产值8万元。干鲜果有柿子、酸枣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28名在校生。传说该村因位于八个赛的最北边而得名。
石梯位于县城西北35.5千米,乡政府西北11.5千米。全村46户,194人,全部为闫姓。耕地100亩,其中水浇地60亩。山场2500亩,林场1万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以石材加工为主。该村因西山头有一石梯(共7层,长114丈)而得名。
张家赛位于县城西北28千米,乡政府西北6千米。全村106户,353人,以张、薜姓居多。耕地420亩,其中水浇地120亩。山场8500亩,林场6000亩。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干鲜果有柿子、核桃等。传说该村距岭底赛较近,又因张姓居多,故名张家赛。
马家赛位于县城西北25千米,乡政府西北6千米。全村110户,474人,以马、董姓居多。耕地600亩,其中水浇地150亩。山场3500亩,林场25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30名在校生。据传,燕王扫北后姓马的一家先于此居住,又因此地于群山包围之中,如塞堡,故称马家塞,后演化成马家赛。
郝家赛位于县城西北24.5千米,乡政府东北7千米。全村125户,540人,以郝姓居多。耕地650亩,其中水浇地210亩。山场2400亩,林场80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有个体石材厂2个,年产值20万元。该村是八赛之一,因郝姓于此占地立庄,故称郝家赛。
集上赛位于县城西北25千米,乡政府东北10千米。全村189户,869人,以李、郝姓居多。耕地1370亩,其中水浇地450亩。山场7000亩,林场400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00名。据传,该村古时立过集市,又靠近各赛,故取名集上塞,后演变成集上赛。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赛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