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官庄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490
颗粒名称:
官庄乡
分类号:
F291
页数:
4
页码:
99-102
摘要:
位于内丘县东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西阳村西,北距县城12千米。东邻任县,西接大孟镇,南连邢台县,北依金店镇,面积48.29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6809户,28278人,均为汉族,其中非农人口59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586人。
关键词:
内丘县
乡镇
官庄乡
内容
位于内丘县东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西阳村西,北距县城12千米。东邻任县,西接大孟镇,南连邢台县,北依金店镇,面积48.29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6809户,28278人,均为汉族,其中非农人口59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586人。
1947年4月,“内东区”由尧山县归还内丘县,当时“内东区”南半部划为第六区(官庄)。1950年6月官庄区与冯唐区合并,称第二(官庄)区政府。1953年6月成立官庄乡政府,隶属官庄区政
官庄乡政府府。1954年5月撤销区政府,改为官庄区公所。1956年6月撤销区公所,将官庄乡政府改建为官庄镇人民政府。1958年又撤销镇建制,为东风(金店)人民公社辖下管理区之一。1961年5月“官庄”由“金店”分出,成立官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5月改为官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驻地官一村,1977年迁至今址。1979年又改为官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官庄乡人民政府。
该乡地势在海拔50米左右,为全县各乡镇地势最为平坦的乡。全镇以农为主,有耕地3608公顷,其中水浇地2605公顷,人均耕地0.13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2000年粮食总产2.22万吨,其中小麦总产1121吨;棉花总产57吨;蔬菜、瓜类总产1.32万吨。有林地97公顷,果园103公顷,鲜果总产562吨;大牲畜存栏370头,生猪存栏1.11万头,家禽存栏15.85万只,羊存栏1300只,兔存栏890只,畜牧业年总产值980万元。境内企业主要有联胜运动鞋厂、长源汽车改装厂、华龙饲料厂、官庄针织厂、雅华针织厂、西阳机砖厂、蛭石厂、金土地花木园等企业,从业人数3000人,年产值1.49万万元。乡政府所在地为本乡主要商业区,有商店及摊点42个,经济开发区一处。200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617元。
境内有乡办初中1所,私立中学一所,村办小学18所,私立小学2所。设有县办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27人。个体医疗点20个,遍布各村。
有邮电支局1所。1999年实现了办公电话村村通,现全乡装有电话1000部,平均6.8户安装一部电话。拔号上网微机15台。
京深高速公路沿乡境东侧纵穿而过,京广铁路、107国道沿乡境西侧纵穿而过,境区西侧还建有官庄火车站。107国道在境内由单线变为复线,直通邢台市。其主要公路还有以火车站为起点的永官公路,可东通任县;金官公路可北通金店。全乡公路总长度为19.3千米。
境内主要文物古迹有:官庄火车站一带汉代墓群、小驿头唐代双石塔等。
西阳位于县城南偏东12.5千米,官庄火车站及107国道东侧。全村707户,3037人,以赵、郭、杨姓居多。耕地5565亩,其中水浇地4500亩。林地100亩。村内有机砖厂1个、个体预制件厂1家、面粉加工厂5家、保温材料厂和针织厂各1家。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450人。永官公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据传,古时神仙放羊,羊群跑散,跑到西边的地方叫西羊,跑到东边的地方叫东羊,跑到北边的地方叫北羊,后“羊”演变为“阳”,故名西阳村。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传统庙会日,农历逢五、十为集日。村中前街东部有玉皇庙一座,始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清末建筑风格,保存完好。村西部有汉墓遗址。该村部分村民信仰天主教。地下储煤约3300万吨。
大都城位于县城南偏东7.5千米,
西阳村玉皇庙乡政府北4千米。全村568户,2185人,以谷、耿姓居多。耕地3105亩,其中水浇地2250亩。副业主要是河沙运销。村内企业主要有蛭石厂,年产值25万元。村有国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00名。据传,古时该村有一都督在此筑城,修一大街口道,称都城。后发大水被冲,只剩下大小两个街,大街称大都城,小街称小都城。农历七月初五为庙会日。
小都城位于县城南偏东8.5千米,乡政府北2千米。全村404户,1741人,以尉迟、赵姓居多。耕地3150亩,其中水浇地2250亩,沙土地900亩。村有蜂窝煤厂、洗煤厂。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85名。(村名来历见“大都城”)。
辛北庄位于县城南偏东7.5千米,乡政府北偏东4千米。全村240户,951人,以郑、李姓居多。耕地1770亩,其中水浇地1275亩。村有预制件厂1个。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157名。建村时由东北西3个自然庄组成,原称辛安屯,1961年三庄分为三个村,该村位于北边,故名辛北庄。
辛西庄位于县城南偏东7.5千米,乡政府北偏东4千米。全村130户,581人,以吉、解姓居多。耕地960亩,其中水浇地600亩。有村办小学1所,2个年级,在校生115名。(村名来历见“辛北庄”)。
辛东庄位于县城南偏东7.8千米,乡政府北偏东4千米。全村256户,1030人,以邰、郝姓居多。耕地1450亩,其中水浇地1200亩,沙土地200亩。沙荒地40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150名。农历逢三、八为集会日。(村名来历见“辛北庄”)。
李田位于县城南偏东9.25千米,乡政府北偏东3.5千米。全村489户,2056人,以杜、范姓居多。耕地4035亩,其中水浇地3150亩。村有面粉加工厂。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80名。据传,明朝燕王扫北时该村只剩下一家姓李的人,后从山西迁来一批人,耕种李家田地,故名李田。1983年该村户户购买了电视机,成为全县第一个“电视村”。1987年中共内丘县委、县政府在村西为率众致富的好支书——杜墨堂修六角形纪念亭一座。亭内有碑,记载了杜墨堂模范事迹,以垂英名,惠及后人。
北阳位于县城东南12千米,乡政府东北8千米。全村502户,2069人,以崔、孙姓居多。耕地4300亩,其中水浇地2700亩,沙土地130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370名。农历六月十五为该村传统庙会日。
东阳位于县城东南13千米,乡政府东偏北7千米。全村341户,1207人,以焦、陈姓居多。耕地2610亩,其中水浇地1575亩,沙土地20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30名。
串家屯位于县城南偏东13千米,乡政府东2千米。全村159户,531人,以卢、串姓居多。耕地990亩,其中水浇地825亩,沙土地165亩。村产小磨香油。
中平位于县城南偏东13.5千米,乡政府东6千米。全村547户,1961人,以武、张姓居多。耕地3435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沙土地26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50名。据传,该村西、村东各有一座大土圪塔,中间很平坦,故名中平。村内有白佛寺旧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官一位于县城南偏东14千米,乡政府东偏南4千米。全村328户,1573人,以王、赵姓居多。耕地2520人,其中水浇地2100亩,沙土地200亩。村有联胜鞋厂、华龙饲料等企业。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20名。
官二位于县城南偏东14千米,乡政府东偏南4千米。全村341户,1312人,以王、赵姓居多。耕地2025亩,其中水浇地1800亩,沙土地200亩。村有针织厂1家。村办小学1所。
官三位于县城南偏东14千米,乡政府东偏南4千米。全村309户,1303人,以王、赵姓居多。耕地2205亩,其中水浇地1800亩。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90名。本村与官一、官二为一个自然村,农历逢四、九为集日,农历五月初五、六月二十八、九月十五为传统庙会日。官庄三村,清末至民国时期,盛产土布,闻名全国,远销国外。
庆源位于县城南偏东16千米,乡政府东偏南6千米。全村173户,731人,以苑姓居多。耕地1620亩,其中水浇地150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176名。据传,宋朝时杨家将在此驻军,大破洪洲城后,军民共贺,故得名庆源。村中流传着“排鼓”艺术,有业余排鼓队。
上屯位于县城南13.8千米,乡政府南2千米。全村180户,710人,以张、苏、刘姓居多。耕地1590亩,其中水浇地1470亩。
下屯位于县城南15千米,乡政府南2.5千米。全村405户,1620人,以王、赵、张姓居多。耕地3840亩,其中水浇地1950亩,沙土地20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200名。村北有一棵百年古杨树,主干高6米,树围5米,全树高20米,被当地人称为“神杨”,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村位于县城南偏东15千米,乡政府南偏东3千米。全村406户,1636人,以苏、郝、邓姓居多。耕地3900亩,其中水浇地3800亩。沙荒360亩。有村办小学1所,6个年级,在校生300名。1958年该村曾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西周位于县城南偏东16千米,乡政府东偏南6千米。全村277户,1044人,以王、袁姓居多。耕地2205亩,其中水浇地1650亩。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40名。相传在宋朝时,西周位于洪洲西侧,是洪洲周围的村庄,故名西洲,后演变为西周。
小驿头位于县城南偏东13千米,乡政府东偏北9千米。全村244户,983人,以张姓居多。耕地2070亩,其中水浇地1500亩,沙土地520亩。村有拔丝厂3家。有村办小学1所,3个年级,在校生70名。古时候,此地是经内丘通往任县的官道,并设有驿站,后发展为村落,故名小驿头。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官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