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瓷原料的鉴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90
颗粒名称: 2.制瓷原料的鉴定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234-235
摘要: 通过对邢窑地质概况及制瓷原料的考察可以看出,邢窑自北朝至元代的六百多年间,之所以能连续大量的烧造各种陶瓷,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区域内蕴藏着大量的制胎、制釉、制耐火材料的原料,为历代邢窑陶瓷生产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能适应就地取材,自成体系的古代生产方式。但是,还可看到,制造精细白瓷的优质黏土原料,蕴藏量却极为稀少,加之地层严重断裂分割,致使优质黏土产状零乱,层位不定,为细白瓷的长期生产造成了困难。这也可能是唐代邢窑细白瓷生产了一段时间名声大振以后,很快又销声匿迹的一个原因。
关键词: 瓷器 瓷原料 邢窑

内容

除上述制瓷原料以外,在神头、石城、鸡亮、郝庄一带还蕴藏着数量可观的石英、长石、白云石等矿物。
  (1)原料的化学组成
  从各矿体曾采集了多种矿样进行制瓷试验,选择成瓷性能较好的矿样做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列于表1。
  (2)矿相鉴定
  河北省陶瓷原料研究组,曾对祁村红砂石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撰写了《临城县祁村高岭土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电镜观察表明,红砂石以片状六角形高岭石为主,有少数针状或棒状的埃洛石存在。通过差热和X-射线衍射测定,确定高岭石为多水高岭石。
  (3)工艺性能实验
  对红砂石进行工艺性能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①可塑指数11,可塑指标3.1,黏土成形性能良好;
  ②干燥收缩率6.47%,坯体成形后干燥时不易开裂;
  ③含铁量低,在0.6%以下,可制高级细白瓷;
  ④根据计算耐火度为1761℃,烧结温度为1394℃,烧成性能良好。
  其他矿物未能进行全面鉴定。
  通过对邢窑地质概况及制瓷原料的考察可以看出,邢窑自北朝至元代的六百多年间,之所以能连续大量的烧造各种陶瓷,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区域内蕴藏着大量的制胎、制釉、制耐火材料的原料,为历代邢窑陶瓷生产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能适应就地取材,自成体系的古代生产方式。但是,还可看到,制造精细白瓷的优质黏土原料,蕴藏量却极为稀少,加之地层严重断裂分割,致使优质黏土产状零乱,层位不定,为细白瓷的长期生产造成了困难。这也可能是唐代邢窑细白瓷生产了一段时间名声大振以后,很快又销声匿迹的一个原因。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