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于邢瓷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69
颗粒名称: (六)关于邢瓷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问题
分类号: K876.3
页数: 1
页码: 212
摘要: 本文内容记述了关于邢瓷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问题。
关键词: 邢瓷 化学成分 物理性能

内容

在唐代邢窑遗址发现之后,我们通过邯郸陶瓷研究所、成都光学仪器研究所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大力协助,对遗址出土的细瓷胎质和釉质的化学成分,先后进行了七次化学分析。我们知道,古人制瓷在胎泥选料和釉药配料上,完全凭借于经验,因此胎泥的化学成分和釉药的化学成分是难以把握稳定的。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唐代邢窑制瓷工匠却基本上掌握了这种技术,比如我们提供的品样是各种不同器物或不同个体,但获得的化验数据却几乎一样。如胎质的化学成分,都保持:SiO2为66、A1203为32,TiO2为0.38、Fe2O3为0.48、CaO为0.78、MgO为0.9、K2O为0.79、Na20为0.59左右;而釉质的化学成分,则是:SiO:为68、A12O3为17、TiO2为0.3、Fe2O3为0.46、CaO为7.5,MgO为2.4、K20为1.2、Na2O为0.8、MnO为0.1、FeO为0.15。
  从上列的化学成分可知,邢瓷不论胎质和釉质,在SiO2和Al1O2上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高的,这在焙烧温度上无疑需要强高度。根据“熔融温度经验公式”,即:
  360+R203-R2O
  T始=.85的计算,邢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这个数据经对邢瓷瓷片1400℃的重烧验证不误。由此可知,过去某些瓷史研究者,根据一般古瓷烧成温度,断说邢瓷在1200℃即可成瓷,是值得商榷的。
  在邢瓷的物理性能上,我们先后共进行了四次测定,主要数据:第一次的硬度(kg/mm2)为612;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吸水率(%)为0.24;第四次的白度(%)为78;重烧验证的温度为1380℃。依此测定的结果看,邢瓷的物理性能,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9]。
  按我国当前陶瓷界对于“硬质瓷烧成于何地”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硬质瓷”烧成于欧美,是我国制瓷技术传入外国后由外国人研制而成的。但也有人认为:我国是瓷器发明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硬质瓷”的烧制,理应起自我国,然苦无物证,而邢瓷的物测结果,无疑为这一立论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附注

[9]按现代“硬质瓷”的烧成物能指标,一般定为:温度为1358℃以上;白度为78以上;硬度为650以上;吸水率不得超过0.3。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