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邢瓷胎质和釉色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67
颗粒名称: (四)关于邢瓷胎质和釉色问题
分类号: K876.3
页数: 1
页码: 2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邢瓷胎质和釉色问题。
关键词: 邢瓷 胎质 釉色

内容

唐代邢瓷的釉色,陆羽在《茶经》中有明确的记载,那就是“类雪”、“类银”。所谓“类雪”,无疑是“色泽光柔洁白”;所谓“类银”,无疑是“色白而略发青灰”。在唐代邢窑遗址中,我们所发现的所有釉色洁白“类雪”的器物都是细瓷。这些器物胎坯原料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瓷泥经过了精心的洗练,因此胎质细腻,色调白净。不施化妆土,在平滑光亮的胎面上施加一层均匀透明的釉药,经过适度的焙烧,便可使瓷面呈现出洁白如雪的光泽。而我们在唐代邢窑遗址中,所发现的所有釉色“类银”的器物都是粗瓷。这些器物所使用的胎坯原料选择不严,瓷泥的洗练也不精细,故胎质较粗,胎面也不光滑。胎色较杂,多呈银灰色,施釉前多施加一层粉色化妆土,然后施釉。尽管所施釉药与细瓷无别,但由于胎面底色过重,胎地粗糙,吃釉不均,故在焙烧之后瓷面上呈现出的釉色为银白色。即使施加的化妆土很厚从而使胎面增白,也和细瓷所呈现出的洁白如雪的色调断然有别。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