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邢瓷的品种和造型工艺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65
颗粒名称: (二)关于邢瓷的品种和造型工艺问题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209-210
摘要: 根据上述器物造型工艺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所有碗器、盘器、杯器,都是采用内腹模压和外体轮旋方法成形的;所有壶器、坛器,都是采用轮旋拉坯、附之以捏堆方法成形的。这些器物,尤其细瓷器物的造型,均十分规整、大方、丰满、美观,从工艺角度上看,可以说明唐代邢窑工匠的造型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关键词: 邢瓷 造型 品种

内容

一般瓷史研究者,根据我国唐代墓葬出土的白瓷器物多为玉璧底碗和短流执壶,便认为唐代邢瓷造型单调,因此以为邢窑的产品种类不会太多。但从我们在窑址中所发现的器物来看,并非如此,而是相当丰富。比如,我们在一个不足1米×2米的小小探方中,仅细瓷一类,便挖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器物就有十五种之多。其中不仅有唐墓中常见的玉璧底碗、短流执壶、盘口盏托和小口坛;而且还有十分罕见的瓣口瓣足碗、堆纹刻花扁壶、高足杯和高足盘。
  根据上述器物造型工艺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所有碗器、盘器、杯器,都是采用内腹模压和外体轮旋方法成形的;所有壶器、坛器,都是采用轮旋拉坯、附之以捏堆方法成形的。这些器物,尤其细瓷器物的造型,均十分规整、大方、丰满、美观,从工艺角度上看,可以说明唐代邢窑工匠的造型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因此,皮日休在形容邢瓷的规整时,说它“圆似月魂坠”是可信的,至于说它“轻如云魄起”,则应是以邢瓷中较为轻薄的细瓷器物与人们一般日常使用的厚壁笨重的器物相比而言的。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