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邢窑烧瓷历史的分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58
颗粒名称: 四、对邢窑烧瓷历史的分析
分类号: K878.5
页数: 2
页码: 200-201
摘要: 在邢窑窑址未发现以前,对唐墓中出土的白瓷,研究者根据文献记载来鉴定它们的窑口。现在邢窑窑址已经发现,对于邢窑的历史,结合文献加以印证也是非常必要的。除鼎州窑尚未发现外,其余五窑都已发现,有的还进行了发掘。从考古资料上看,这些青瓷窑历史悠久,延续的时间也长。越州窑、婺州窑、洪州窑从晋、南朝时期开始,延续到唐代。寿州窑与岳州窑至少也滥觞于隋代以前。这些瓷窑的产品到唐代已享盛名,普遍被用作茶具,因而陆羽才把它们写入《茶经》。祁村邢窑遗址的发现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项重大收获。
关键词: 邢窑 唐代 窑址

内容

在邢窑窑址未发现以前,对唐墓中出土的白瓷,研究者根据文献记载来鉴定它们的窑口。现在邢窑窑址已经发现,对于邢窑的历史,结合文献加以印证也是非常必要的。陆羽《茶经》除了邢窑白瓷以外,还记载了当时著名的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寿州窑和洪州窑六大青瓷窑。除鼎州窑尚未发现外,其余五窑都已发现,有的还进行了发掘。从考古资料上看,这些青瓷窑历史悠久,延续的时间也长。越州窑、婺州窑、洪州窑从晋、南朝时期开始,延续到唐代。寿州窑与岳州窑至少也滥觞于隋代以前。这些瓷窑的产品到唐代已享盛名,普遍被用作茶具,因而陆羽才把它们写入《茶经》。
  邢窑在《茶经》里出现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这是否意味着邢窑在时代上能与这些青瓷窑相比,或者也如上述那些青瓷窑,至少在隋代以前就开始烧制白瓷?建国以来在北方发掘的隋墓,如西安西郊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3]、西安郭家滩隋墓[4],都出土有白瓷。这些隋代白瓷与邢窑有没有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从现在已发现的唐代烧白瓷的窑如河南巩县窑、密县窑、登封窑以及河北曲阳窑看,都没有发现隋代白瓷,相反地在巩县窑址中却发现了隋代的青瓷[5]。邢窑白瓷质量优于其他瓷窑,在时代上也较其他瓷窑为早,因此才被收入《茶经》。至于隋代墓中出土的白瓷是哪个窑的产品,是否即唐代邢窑白瓷的前身,也就是说邢窑在隋代是否已经开始烧制白瓷,这一问题还有待今后的发掘工作来证实。
  经过调查证明,在邢窑分布的内丘、临城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境内的其他地区,除了岗头、祁村、双井村发现了唐代的窑址外,其余均为金代以后或元代的窑址,烧制的器物与唐代邢窑并无渊源关系。这似乎说明祁村邢窑白瓷在唐代以后就衰落了,继之而起的曲阳定窑在唐代晚期受邢窑的影响开始烧制白瓷并很快发展起来。北宋时期定窑大量烧制带有印花装饰的白瓷,成为当时北方最有名的瓷窑。祁村邢窑停烧以后,中间相隔了一段时间,又受到定窑的影响,烧制印花瓷器。这就形成了内丘、临城交界地区瓷窑发展的基本状况。祁村邢窑遗址的发现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项重大收获。至于内丘境内是否如文献记载的有窑址的存在,邢窑白瓷的创烧年代,以及它衰落原因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附注

[3]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9期。 [4]陕西省文管会:《西安郭家滩隋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8期。 [5]冯先铭:《河南巩县古窑址调查纪要》,《文物》1959年第3期。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