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邢窑窑址考察后的意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52
颗粒名称: 三、对邢窑窑址考察后的意见
分类号: K878.5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一般认为邢窑窑址在内丘。但多年以来内丘境内并未发现任何窑址遗迹。而近年在临城、内丘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县境内的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等地则发现窑址多处。在岗头窑址群中还发现唐代的遗物。岗头以北的祁村和双井村一带又发现了中唐和初唐时期的窑址,尤以祁村窑烧制的白瓷具有典型邢窑白瓷的特征。这样看来,邢窑窑址既不在邢台,又不在内丘,而是在与内丘交界的临城县。根据实地考察以及上述分析,可以证明祁村窑就是文献所记载的邢窑。
关键词: 邢窑 唐代 窑址

内容

根据李肇《国史补》中“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一般认为邢窑窑址在内丘。但多年以来内丘境内并未发现任何窑址遗迹。而近年在临城、内丘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县境内的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等地则发现窑址多处。在岗头窑址群中还发现唐代的遗物。岗头以北的祁村和双井村一带又发现了中唐和初唐时期的窑址,尤以祁村窑烧制的白瓷具有典型邢窑白瓷的特征。这样看来,邢窑窑址既不在邢台,又不在内丘,而是在与内丘交界的临城县。现通过考察,做以下探讨。
  第一,陆羽《茶经》于邢瓷有“类银”、“类雪”的评语。《茶经》成书于唐肃宗年间(公元761~762年),祁村窑址的时代上限经调查为唐代初期,与文献记载相符,说明祁村窑至少在公元761年以前就已建窑烧造白瓷了。
  第二,祁村窑烧制精致的白瓷的同时,还大量烧制粗瓷。白瓷造型规整,胎质坚硬,釉色洁白,与《茶经》“邢磁类雪”相吻合。过去窑址未发现,一般将制作精致,釉色洁白的器物暂定为“邢窑”。常见的多为玉璧形底的碗和小短流的壶以及丰肩平底罐等。这在研究者中间似已视为“邢窑”的基本特征,因之往往把一些早期定窑的制品也误定为邢窑。祁村窑烧制器物主要有碗,盘、壶、罐、盏托等,工艺上一丝不苟。如玉璧形底碗,多为浅腹式,敞口,口沿往往凸起一道边沿,底足矮浅,底足外沿略高于内沿,底内心微凸。碗壁内外一般不见有弦纹。除底足部外施满釉,玉璧中心施釉,釉稳定不下垂,没有定窑那种“泪痕”的流釉现象,这些都为其他白瓷窑所不及。唐代定窑白瓷虽也比较精细,然而与邢窑制品相比,还是有区别的。定窑玉璧形底碗,底足外沿与内沿平坦,玉璧中心不施釉,这是由于唐代定窑在作法上与邢窑不同;邢窑拉坯成形时,先挖足,后施釉,再将足部釉磨掉,留下底足中心的釉。定窑则先施釉,然后在磨平底足的同时挖足,因而底中心无釉。定窑质坚而不甚白,釉色微黄,制作也不如邢窑精致。河南其他瓷窑的玉璧形底碗,胎质不如邢、定二窑,制作粗糙,胎体厚重,以唇口者居多。釉色闪黄,往往有细小开片,底足无釉。祁村窑器物如此精致是与烧窑技术之高分不开的。尽管未发现窑炉,不了解它的结构,但它的窑具比较先进而多样,除了一般所见到的匣钵外,还有漏斗状匣钵,这种匣钵有盖有底,坯体置其中,然后放在漏斗状匣体之上,它是烧造高档白瓷专用的一种匣钵。这种匣钵不见于其他唐代的白瓷窑中。使用漏斗状匣钵在祁村窑也是比较早的。祁村窑在烧窑技术上要求严格,废品较少。出土的高档白瓷残片尤为少见。
  第三,窑以地名。陆羽《茶经》里提到的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和洪州窑都是如此,邢州窑亦然。祁村窑的地址在唐代不属于邢州的内丘,而是属于赵州的临城。由于李肇《国史补》有“内丘白瓷瓯”的记载,所以一般认为邢窑窑址应在内丘。然而内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任何窑迹。内丘在唐武德四年属赵州,次年改隶邢州;临城在唐则一直属赵州管辖。内丘与临城的交界处的地理区划,时分时合,窑址正处于这一地带。从内丘、临城交界的磁窑沟往北,中经解村、南程村、泜河北岸、澄底、岗头直到祁村、双井村,长达12公里,发现了古窑遗址12处,其中岗头、祁村、双井为唐代瓷窑区。鉴于此种地理情况,这应当是唐代邢窑窑址所在地无疑。另外,唐代以州名窑当是泛指,正如邢窑不在邢台而在内丘(内丘、临城交界地带),定窑不在定县而在曲阳。将来如果在内丘发现了窑址,也不能否定祁村窑之为邢窑,就像定县如果发现窑址,也不能否定曲阳窑是定窑一样。
  第四,建国以来在大量唐墓里出土了不少白瓷,尤其是陕西、河南、河北出土的白瓷更多。这些白瓷的窑址在哪里,一直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其中有些白瓷可能属于邻近瓷窑的产品。一部分精致的白瓷,如邢台唐墓出土的白瓷碗、河南安阳薛家庄唐墓出土的白瓷碗和盏托等[1],与祁村窑烧制的器物在造型、釉色以及玉璧形底中心施釉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特别是盏托制作精工,在其他唐代白瓷窑中还未发现,可见它们是邢窑制品无疑。过去一般把它们定为“邢窑”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五,唐代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在当时就已远销海外。在埃及著名的福斯塔特、印度勃拉名纳巴特等古代遗址中,都有邢窑白瓷的发现。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及其周围地区出土的唐代白瓷中也有邢窑的制品[2]。如京都市下京区七条唐桥西寺遗址出土的白瓷碗就与祁村邢窑窑址出土物相同。可见邢窑白瓷真如李肇《国史补》所说“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了。
  根据实地考察以及上述分析,可以证明祁村窑就是文献所记载的邢窑。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